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傅慧琴 《中原医刊》2001,28(4):27-27
目的:探讨胆石症、胆碱酯酶与结肠癌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统计。结果:50例结肠癌中,伴胆石症者占32%,伴胆碱酯酶降低者占76%。而右半结肠癌伴胆碱石症高于左半结肠癌(P<0.001),右半结肠癌伴胆碱酯酶降低高于左半结肠(P<0.001)。结论:胆石症的存在和胆碱酯酶的降低均与结肠癌的发病增高有一定的关系,尤与右半结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幼托儿童细菌和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幼托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6家医院,按照1∶5~1∶20不等的抽样间距,采集儿童腹泻初诊病例粪便标本并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开展细菌和病毒检测分析。结果 381例粪便标本中,细菌和病毒阳性检出率60.89%,民办幼儿园病例阳性检出率高于公办幼儿园(χ2=6.53,P<0.05)。单纯细菌阳性检出率10.24%,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单纯病毒阳性检出率33.33%,主要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17.59%,主要为2种病毒混合感染。单纯细菌感染夏季高,单纯病毒感染冬春季高(χ2=34.00,P<0.05)。单纯病毒和细菌感染病例中,出现呕吐症状的构成比分别为42.06%和17.95%,病毒组高于细菌组(χ2=7.48,P<0.0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幼托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中细菌和病毒季节高峰明显,民办幼托机构儿童感染较重,应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人群开展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105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据WHO资料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位居各类食物中毒之首^[1]。为了解上海市某区近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例中气单胞菌的流行及抗生素耐药特征。方法 2014年,在辖区内11家临床机构采集腹泻病例样本进行包括气单胞菌在内的腹泻多病原菌的检测,应用改良K-B法检测气单胞菌分离菌株对12种抗生素纸片的耐药性。结果 基于腹泻病例的实验室多病原诊断从1846份腹泻样本中共确认73例气单胞菌感染病例:单一型感染42例(57.6%),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嗜水)8例、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温和)26例、豚鼠气单胞菌(豚鼠)8例;混合型感染31例(42.4%),总感染阳性率为4.0%。感染优势菌型为温和(P0.05),感染峰值为年度6-8月间(9.0%),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的年龄组以0~4岁和40~91岁人群居多。有65.8%(48/73)的气单胞菌对至少1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8.4%)和四环素(34.2%)的耐药率为最高,发现的3株多重耐药(MDR)株均为温和气单胞菌,其中1株对6种抗生素多重耐药(包括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结论 浦东新区和食源性感染性腹泻相关的气单胞菌病例存在较高的混合感染现象,发病有显著的季节特征,5岁以下幼儿和中老年人较为易感,温和气单胞菌是优势菌型,其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水平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年-2011年间上海市浦东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方法:采集监测点医院腹泻病例的肛拭标本,登记病例信息。依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年间共检测腹泻病例样品5590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99株,检出率为4.99%。检出高峰7月-9月份;年龄分布4岁~81岁,男女比例接近1∶1;以临海的东部地区居多。血清分型方面,共分出8个血清群,30个血清型,其中O3:K6型检出186件,占62.21%,为主要血清型;药敏试验发现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99.33%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4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结论:基本摸清了浦东新区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特点、血清型、耐药性,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特征及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2012年1-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12家腹泻监测点医院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采集粪便,进行13种腹泻病原体检测,对分离到的气单胞菌株进行5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ast、aerA、act、alt、hlyA)检测。结果 2 533例腹泻患者中,101例感染气单胞菌,阳性率为4.0%,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17株(18.8%),维隆气单胞菌温和变种44株(52.5%),豚鼠气单胞菌12株(29.7%)。44例患者为气单胞菌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夏季为高发季节,≥20岁人群高发。71例(70.3%)患者临床症状为水样便,20例(19.8%)患者出现呕吐症状,11例(10.9%)有发热症状。95.0%的气单胞菌携带毒力基因,hlyA基因阳性率为5.9%,aerA基因阳性率为6.9%,act基因阳性率为67.3%,alt基因阳性率为42.6%,ast基因阳性率为13.9%。结论 浦东新区腹泻患者中气单胞菌感染阳性率较高,并存在较高比例的混合感染。绝大多数气单胞菌都携带毒力基因,且分布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7-2009年原上海市南汇区食物中毒样品、食品样品和腹泻患者肛拭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根据WS271-2007中的方法对区内6家医院就诊腹泻患者肛拭及食物中毒患者肛拭采用直接增菌法,食品监测样品经匀质后按1∶10增菌,增菌后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样品中的检查情况、季节分布、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共检测样品9897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28株,检出率为3.31%。7-10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的高峰月份。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发生总数的25.93%。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年龄在6-9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1∶1,患者大部分处于靠近东海的东部地区。64.28%的副溶血性弧菌为水产品食品样品中检出,且样品均在东部地区的摊位上采集。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原南汇地区最主要的致病性病原菌,存在季节性差异,人群分布差异,样品分布差异和地域分布差异。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和注意饮食卫生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血清、耐药性检测,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血清群、血清型及耐药状况,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参照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2005版)进行耐药性鉴定;血清学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 结果 从31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共分出9个群,44个血清型,O3:K6型共检出134件,占42.14%,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的主要血清型;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95%以上,对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等也存在耐药现象,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等8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 结论 有必要加强对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包括对其耐药情况的监测,警惕超级耐药株出现。  相似文献   
9.
傅慧琴 《中外医疗》2012,31(36):121-122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不同方法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效果。方法将妊娠10~14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50例随机分两组。Ⅰ组:米非司酮200mg顿服,24h后阴道内置米索前列醇0.6mg。Ⅱ组:米非司酮200mg顿服,24小时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若用米索前列醇12h后未见妊娠物排出均重复阴道给药0.4㎎。用米索前列醇24h内排出为成功。结果两组引流产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2%,引流产时间分别为(5.70±4.82)h和(7.06±5.25)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阴道出血,胎盘,胎膜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呕吐腹泻率明显低于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200mg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0.6mg及口服0.6mg用于终止10~14周妊娠,引产效果满意。但Ⅱ组时间长,不良反应多。  相似文献   
10.
PFGE分子分型法在副溶血弧菌腹泻散发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腹泻门诊病人的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对缺乏聚集性信息的病例开展实验室监测。方法:对2010年7月27日至29日分离到的40株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0株副溶血弧菌PFGE指纹图谱可分为16个PFGE型(P1-P16),其中有6个型别分别有多株菌株处于同一聚类(P1、P2、P3、P8、P10、P13),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腹泻监测点该时段可能存在多起聚集性病例。结论:应用PFGE分子分型,通过实验室监测可提示可能出现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分析和确诊聚集性病例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