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何首乌中10种核苷类成分的QTRAP UPLC-MS/MS分析方法,分析比较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核苷类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QTRAP UPLC-MS/MS技术,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2.1 mm×150 mm,3μm),流动相甲醇-5 mmol·L-1乙酸铵(含0.1%冰乙酸),0.4 m L·min-1梯度洗脱,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何首乌商品药材中10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10种核苷类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何首乌商品药材中核苷类成分尿苷、腺嘌呤、鸟苷、胞苷含量均较高;生何首乌与制何首乌中核苷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该研究为何首乌药材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考察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何首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MEKC-DAD)测定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及儿茶素的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元功效物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二苯乙烯苷的含量11月份最高;结合蒽醌的总量11—12月份最高;儿茶素的含量在9月份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11月份采收的何首乌药材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采收期样品。11月份为何首乌药材适宜的采收期,与当地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不同产地及商品药材中无机元素的ICP-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何首乌药材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中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何首乌及商品药材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比较。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法测定无机元素的量,并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检测了何首乌药材中24种元素,元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K、Fe、Mg、Ca、P的量较高,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量应引起关注;主成分分析选出6个主因子,得出Fe、Si、Ca、Al、K、Be、Sb、Mn、Zn、Ba是何首乌的特征无机元素。结论为何首乌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营养管理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和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34名患者,将加入营养管理的患者纳入为干预组(259例),未加入营养管理的患者纳入为对照组(275例),进行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红景天苷(Sal)是藏药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凋亡潜能。目前,关于Sal的抗凋亡机制研究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我们以Sal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CD)中的作用为例,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提供Sal在预防和治疗HICD中的临床前证据和抗凋亡特性。方法 利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以及英文数据库Pub Med和Web of Science在线检索198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9日的有关Sal抗凋亡潜能治疗HICD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40篇。40篇文献中,动物实验30篇,体外细胞实验17篇,其中7篇既包含动物实验又包含细胞实验。经统计发现,Sal对HICD的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等疾病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P <0.05)。在体内研究中,Sal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补体通路、信号转导和自噬等途径影响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在治疗HICD疾病中发挥抗凋亡潜能。在体外研究中,Sal在HICD疾病模型中主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期太子参代谢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闽产太子参21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结合Mass数据、软件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总离子流图主要分子离子峰进行归属,数据处理用Marker View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2种化合物;主成分得分图显示,不同生长期太子参样本能得到明显区分;7月份和8月份样品相对距离较近,说明这2个期点的样品化学差异较小;且与6月份样品有较大差异。通过载荷图筛选出差异显著的13种标志物,且这13种标志物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为揭示不同生长期太子参中代谢物积累动态规律及确定其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研究藏药吉堪明目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肠道菌群、氧化应激、血管异常新生的影响,探讨吉堪明目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1诱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羟苯磺酸钙组、吉堪明目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进行体重、空腹血糖值的常规监测;并于造模成功3个月后连续给药8周,而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含量;采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常规病理改变,消化铺片观察微血管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藏药吉堪明目方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 吉堪明目方可降低模型大鼠体重的下降趋势,对血糖无明显影响,可减轻视网膜病理改变,改善视网膜血管紊乱形态。吉堪明目方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CAM-1含量(P<0.05)。吉堪明目方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ANG Ⅱ含量(P<0.05,P<0.01)。吉堪明目方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VEGF、HIF-1α含量(P<0.05,P<0.01)。吉堪明目方可以有效抑制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的趋势,以吉堪明目方低剂量组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有显著变化;给药后,糖尿病大鼠的肠道菌群开始恢复正常,其中以吉堪明目方中剂量组对大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最好。主成分分析表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阳性药及各给药组对模型大鼠的总体表现均有明显的回调作用,以吉堪明目方中剂量组、吉堪明目方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 吉堪明目方能够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及其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探讨其内在关系。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国内4个主产区太子参药材及其土壤中2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传统产区太子参药材中铁、铝含量远高于栽培基地药材,且对钙有富集作用;相关分析表明,传统产区太子参药材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显著相关,栽培基地药材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基本不相关。结论:太子参药材所含无机元素可能与其地道性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为认识太子参的地道性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优化及建立何首乌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及其条件。方法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MEKC-DAD)测定12种不同加工方法的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及儿茶素;将多元功效物质分析结果标准化处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加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加工方法的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量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二苯乙烯苷的量及结合蒽醌的总量在厚片晒干中最高;游离蒽醌的总量在厚片70℃烘干中最高;儿茶素的量在薄片40℃烘干中较高;何首乌药材厚片晒干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加工样品。结论加工方法对何首乌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可根据目标成分优选何首乌适宜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肼复合质谱(QTRAP UPLC-MS/MS)同时测定太子参中13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不同生长期太子参中核苷类成分积累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2.1 mm×150 mm,3 μm),以5 mmol·mL-1醋酸铵(B相)-甲醇(A相)为流动相,0.4 mL·min-1梯度洗脱:0~4.5 min,3%~4%A;4.5~8 min,4%~18% A;8~10 min,18% A;10~10.1 min,18%~3% A;10.1~13 min,3% A。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结果 13种核苷类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1 0);加样回收率为95.52%~105.07%。太子参核苷类成分中,以胞苷、尿苷、肌苷、鸟苷、胸苷含量较高;不同生长期太子参核苷类成分含量有所差异,6月中旬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为探索太子参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及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