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应用与凝血酶原及异常凝血酶原有免疫交叉反应的非Ca(Ⅱ)依赖性抗人凝血酶原抗体,建立夹心BA-ELISA法,检测人血浆凝血酶原的最低浓度可达1ng/ml。血浆经皂土和柠檬酸钡吸附处理,除去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后,可用本法检出存留于血浆中的微量异常凝血酶原,并测得健康人血浆异常凝血酶原的均值为74.61±19.43ng/ml。本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模型,将其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C、D组分别为维拉帕米0.15、0.20和0.25mg·d-1剂量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MMP-9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DakoEnVison二步法证实瘤组织中MMP-9的存在,并计数肺表面转移结节数,瘤块称重。结果MMP-9浓度与肺表面转移结节数、瘤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当维拉帕米剂量为0.25或0.20mg·d-1时,维拉帕米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MMP-9的浓度(P<0.05),同时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也受到明显的抑制。但0.25mg·d-1的剂量有可能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维拉帕米对Lewis肺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能通过抑制MMP-9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以DPH为荧光探剂,测定人血小板膜偏振度,研究三七的有效成分脉塞通对血小扳膜微粘度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血小板膜微粘度随脉塞通浓度的增加和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脉塞通能消除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血小板膜微粘度的作用。脉塞通对血小板膜微粘度的作用大于对红细胞膜微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肺炎衣原体(Cpn)诱发肺癌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索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诱发大鼠肺癌模型的建立。方法 应用多次气管内注入Cpn菌液(TW 183)的方法试制肺癌大鼠模型,微量免疫荧光(microimmunofluorescence,MIF)法检测大鼠血清中Cpn特异性抗体,PCR检测肺癌组织中Cpn DNA,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癌组织中Cpn特异性抗原。结果 单独Cpn感染组Wistar鼠的Cpn感染率为72.9%(35/48),Cpn感染联合苯并芘(benzopyrene,Bp)组的Cpn感染率为76.7%(33/43),两组的肺癌发生率分别为25.0%(12/48)和44.2%(19/4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1和0.000。结论 Cpn感染诱发大鼠肺癌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有助于肺癌的防治及其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6.
肺炎衣原体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其感染是全球性的 ,四季均可流行 ,流行时间可长达 5~ 8个月 ,除可引起上感和肺炎等疾病外 ,肺炎衣原体IgA抗体滴度≥ 16在年龄 <60岁的个体中显示出与肺癌有独立危险性相关 ,有关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肺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以钡盐吸附除去血浆凝血酶原后,用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iotin Avidjn ELISA)检测了39例健康人,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及17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血浆异常凝血酶原(AP)含量,结果显示HCC患者血浆AP含量≥150ng/ml的占64.3%。20例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患者血浆的60%AP含量≥150ng/ml。两者相结合,可使HCC诊断率提高到81%。对12例癌肿直径小于5 cmHCC患者的血浆AP含量的检测,得到类似的结果。提示血浆AP的检测,有助于提高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备狗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取肝分离Ito细胞,并进行鉴定和培养。经用TGFβ1和IFN—α2b孵育后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细胞总RNA。对含有Ⅰ、Ⅱ型前胶原cDNA片段的质粒分别进行扩增和提纯,酶切后用自由引物延伸法进行地高辛标记,以制备Ⅰ、Ⅱ型前胶原探针。用此探针与Ito细胞总RNA进行斑点杂交,杂交斑点行灰度数字转换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TGFβ1能够促进Ito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而IFN—α2b则能明显抑制Ito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据此认为TGFβ1具有致纤维化作用,而IFN-α2b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我们开发了一种敏感又快速的方法,以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2例慢性肝炎和52例肝癌病人血清中的HBV DNA。将PCR分析结果与常规血清标志物相比较,并评价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