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9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559篇
内科学   294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52篇
综合类   962篇
预防医学   512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352篇
  4篇
中国医学   280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2.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关键取决于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不同局麻药在上肢手术后区域神经自控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上肢手术后外周区域神经患者自控镇痛(PCA)治疗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R组(n=20):采用PCRA法,镇痛药0.3%罗哌卡因(Rop),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神经阻滞术后接英国Graseby9300型PCA泵镇痛,按LCP模式给药,即负荷量(5ml) 持续量(2ml/h) 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B组(n=20),镇痛药0.3%布比卡因(Bup),采用镇痛方法和模式同R组;C组(n=20,对照):术后不使用PCRA,仅中患者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Dol)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上肢感觉阻滞和活动情况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R组和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BCS评分和Ramesay评分则高于C组,提示R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而R组、B组间则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当日R组PCRA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B组,C组100%患者需肌注2-3次盐酸哌替啶,每次50-100mg。三组患者均无局麻药中毒反应和置管部位感染并发症。结论:上肢手术后臂丛区域神经PCRA治疗是切实可行的;0.3%罗哌卡因或0.3%布比卡因均有效;行PCRA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程度高,且并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及其不同配伍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80例行UAE介入治疗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RD0组(n=20):采用PCEA法,镇痛药0.2%罗哌卡因(Rop)+0.004%吗啡(Mor),RD1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05%氟哌利多(Dro);RD2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1%Dro,RD0~RD2组硬膜外腔穿刺(T11~12)置管后接PCA泵按LCP模式镇痛,即负荷量(6ml)+待续量(2ml/h+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0min;C组(n=20,对照):口服尼美舒利或肌注盐酸哌替啶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评分、术后恢复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UAE导丝导管操作及栓塞时C组病人盆腔疼痛和继发性痛性痉挛发生率为90%,而RD0~RD2组无此现象;介入治疗后VAS评分、BCS评级、术后恢复时间RD0~RD2组明显优于C组(P<0.05)。PCEA各组病人围介入治疗期均安静合作,精神状态良好,C组病人烦躁不安发生率较多;恶心、呕吐发生率RD0组及C组高于RD1组及RD2组(P<0.05)。结论 UAE围介入治疗期PCEA法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且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PCEA配方中适量加入Dro(0.005%)可减少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儿童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之一,指未发现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尤其是餐后加重,上腹饱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群.目前有研究报道FD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电节律异常,胃电图对FD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FD有疗效,但对儿童的研究资料较少.  相似文献   
6.
邓晓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54-1654
目的:观察药物离子导入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78例、单纯牵引组72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8.72%,显效率82.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单纯牵引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药物离子导入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效、安全、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22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亚群。发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可集中分布于虫卵肉牙中外层或者菜知分布于非肉芽肿部位的虫卵附近,广泛纤维化的区域无T细胞浸润。肉芽肿和非肉芽肿部位的T细胞均以CD8^+T细胞(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为主。晚血患者肝脏病变以汇管区纤维化主,浸润细胞不多,仅27.27%(6/22)患者肝内存在已被免疫调节了的慢性虫卵肉芽肿。提示晚血患者  相似文献   
8.
采用推拿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分析了患者治疗前后血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临床观察结果:治愈18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8%。血中单胺类物质含量分析结果:5-NT、NE和5-HIAA的含量治疗后下降(P<0.05),表明推拿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故障现象 该机心内去颤电极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能去颤现象。表现为,当主机充好电后,按下电极板手柄开关时,去颤电极无电压输出,主机屏幕上显示,去颤电压强度值慢慢下降到零。故障检修 检测电极板,插头1、2脚分别接两个去颤电极,其3、5脚接去颤开关,用万用表测3、5脚开关有较大的接触电阻,且阻值很不稳定,可以断定是开关损坏,叮能是电极板反复经过高温消毒引起开关触头氧化。心内去颤电极板是全封闭不可拆卸的,无法直接修理,我们在主机对应的插座3、5脚上加焊一个微动开关替代手柄上之开关,并将开关固定在机壳内侧上。使用时。由手术者指挥台下工作人员按此开关进行去颤放电,这样可继续使用原来的电极板,且更换新电极也不会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血源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在基层医院对1例大出血病人术中进行了血液极度稀释(HCT为9%)。经慎重处理,安全渡过手术关,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40岁,因外伤性肝、脾破裂于1994年6月9日在全麻下急诊手术,术前患者BP5.33/0kPa,HCT21%,四肢冷,神志模糊,两肺无啰音,经快速输血1000ml,输入706代血浆1000ml。BP8/6kPa,HR125bpm,即行清醒气管插管,纯氧控制呼吸。开腹后,BP突降为零,因肝破裂伴有门静脉破裂,止血困难,又无血源,只好用快速补液使SBP维持在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