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使用AO锁骨钩钢板对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AO锁骨钩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5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以及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并进行随访。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12个月均获痊愈,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按Karlsson肩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标准,优51例,良5例,优良率达100%。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固定牢靠,不损伤关节面,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相同摩尔浓度下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单体的抗斑马鱼骨质疏松作用。方法将受精后4日的斑马鱼胚胎分为S组(0.5%二甲亚砜DMSO)、A组(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B组(2IU/L鲑降钙素,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C组(淫羊藿苷1.5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D组(淫羊藿苷15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E组(淫羊藿苷150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F组(朝藿定C 1.5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G组(朝藿定C 15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H组(朝藿定C 150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所有培养液均含有0.5%DMSD。将各组幼鱼放置与24孔板中,每日更换培养液,在恒温环境28.5℃培养箱中,培养至第9天处死,以茜素红染色。用显微镜对斑马鱼颅骨腹侧进行观察,定量分析将成像染色区域。结果与S组比较,A组骨矿化累计光密度值降低(P0.01);B组骨矿化累计光密度值升高(P0.01)。而C、D、E组随浓度增加矿化面积呈微弱的递增趋势(P0.05)。与A组比较,B组累计光密度值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明显升高(P0.05)。F、G组随浓度增加,矿化面积呈递增趋势,颅骨染色累计光密度值升高(P0.05),H组内斑马鱼胚胎无存活。E、F、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斑马鱼头颅骨染色清晰,脊椎骨及两旁鳃骨染色清晰。A组在相同染色区域的强度明显减少。B组在相同条件下呈现骨组织成骨加快,矿化面积明显增多,骨组织深染等特点。C、D、E、F、G组,在染色中颅骨矿化程度逐渐增加,椎骨及两侧腮骨矿化面积及染色强度递增,以椎骨改变最为显著,但均未达到B组的染色强度。结论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中药成分筛选模型,低浓度朝藿定C在该模型中的活性优于淫羊藿苷,高浓度朝藿定C的可能毒性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僵硬、关节弹响、屈伸受限等等,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和行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55岁-75岁,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Micro-CT技术观察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小鼠模型骨组织骨量、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200 mg/kg)组和朝藿定C(20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小鼠im地塞米松5 mg/kg,0.125 mg/次,每周3次,制备GIOP模型,对照组im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同时,每天ig给药1次,连续60 d后取材,采用micro-CT方法对胫骨近端骨微结构进行三维分析;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胫骨近端骨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骨量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矿物质含量(BMC)、骨矿物质密度(BMD)、组织矿物含量(TMC)、组织矿物质密度(TMD)均显著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BMC、BMD、TMC、TMD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朝藿定C组各指标均较淫羊藿苷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朝藿定C组BV/TV、Tb.N、Tb.Th显著升高,Tb.Sp、SMI显著下降(P<0.05),其中朝藿定C组各指标均较淫羊藿苷组改善显著(P<0.05)。HE染色病理切片示,模型组骨小梁数目明显减少,稀疏断裂,大部分不能连接成网状,骨髓腔明显增大,骨小梁结构出现较大的空白区域;淫羊藿苷及朝藿定C组小鼠骨小梁明显宽厚,数目也显著增加,骨小梁断裂较少,骨小梁光滑,接近对照组,其中朝藿定C组增加较淫羊藿苷组明显。结论 地塞米松诱导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成功建立,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抗骨质疏松活性明显,主要通过增加骨量和改善骨小梁微结构来最终提高骨强度,其中朝藿定C抗骨松作用更强;Micro-CT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在中药干预GIOP骨微结构参数分析上具有便捷、高效,经济,图像多维、全面,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2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均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4例,女12例;最小17岁,最大52岁,平均38岁;按照AO分型:C1型8例,C2型13例,C3型5例.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按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20例,良5例,可1例.结论: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既可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又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DMA )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院16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根据病灶大小分为腔梗组、小面积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4个观察组,每组各40例,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 NI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普法(HPLC)检测其血浆ADMA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ADMA水平,分析血浆ADMA水平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4个不同梗死面积急性脑梗组及对照组血浆ADMA水平分别为(0.57±0.23)umoL/L、(0.79±0.21)umoL/L、(0.93±0.23)umoL/L、(1.12±0.25)umoL/L、(0.32±0.19) umoL/L,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血浆ADMA水平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存在正相关,差异经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健康者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较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与患者的梗死病灶大小以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8.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患者109例,其中男39例,女70例,年龄24~79岁,平均54岁。门诊随访2~4年,平均3.4年。测量术前融合节段角度(fusion angle,FA)、融合节段头尾端相邻节段角度(proximal angle,PA;distal angle,D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融合与非融合相邻节段移位距离(slip distance,SD)等参数。以术后2年时站立位X线片相邻节段滑移≥3mm定义为ASD,将患者分为退变组(A组)和非退变组(B组)。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融合节段数等。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SD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18例(16.5%),B组91例(83.5%)。发生ASD患者均为融合节段头端相邻节段退变。A组患者术前LL为29.8°±12.5°,B组为32.4°±11.2°;A组SS为31.5°±12.1°,B组为37.4°±13.4°;A组FA为18.3°±9.0°,B组为14.8°±10.5°; A组PA为6.8°±3.2°,B组为7.2°±5.2°;A组PI为42.3°±9.8°,B组为49.9°±9.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融合节段数及DA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与ASD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SS、LL、FA、PA与A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ASD的诸多因素中,过小的PI值可能是导致ASD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腓骨远端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后予腓骨钩钢板内固定,对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结果:随访6~30个月,本组病例骨折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5%。结论:对于腓骨远端骨折,腓骨钩钢板具有创伤小、复位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CTA多平面重建(MPR)比较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TAS)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PS)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头颈CTA扫描的患者63例,在MPR上模拟两种螺钉置入,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枢椎椎动脉沟(C2 VAG)的侵犯率,同时记录最佳置钉角度。将患者根据高骑动脉(HRVA)、椎弓根狭窄(NP)及枢椎段椎动脉(IAVA)分型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种分组中两种手术方法对C2 VAG侵犯率的差别,用oneway ANOVA对两种方法置钉角度与IAVA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总研究人群中,TAS对C2 VAG侵犯率为23.8%,PS为29.4%,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在HRVA中,TAS对C2 VAG侵犯率(66.7%)显著低于PS(87.9%)(P=0.03),而在NP病例中,TAS(77.8%)与PS(88.9%)对C2 VAG侵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TAS、PS对C2 VAG侵犯及HRVA与IAVA分型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在M-a型当中,TAS(84.2%)与PS(94.7%)对C2 VAG侵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椎动脉的走行越向内向上,PS的内倾角越大,但不影响TAS的置钉角度。结论TAS和PS对椎动脉侵犯率较高,存在同样的风险;在HRVA中,TAS相对更加安全。基于MPR可在术前综合评估解剖参数及置钉角度,为上颈椎手术提供更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