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围术期口服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心律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维持,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8例心房颤动且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被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开始口服胺碘酮每天2次,每次200 mg至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至出院前胺碘酮剂量改为每天1次,每次200 mg.对照组以安慰剂代替胺碘酮,服药时间、剂量和方法同实验组.比较两组术后窦性心律的转复和维持、有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发生及类型、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律和心室率,及术前、术后患者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有无发生肺纤维化.结果 术后两组比较,试验组窦性心律患者比例在手术复跳时(39.4% vs.10.5%,P<0.01)、出院前(46.7% vs.2.6%,P<0.01)及术后1个月(36.8% vs.2.6%,P<0.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快速性心房颤动(15.8% vs.31.6%,P<0.05)、发作时心室率[(136.5±25.2)次/min vs.(158.6±30.9)次/min,P<0.05]及室性心律失常(7.9% vs.18.4%,P<0.0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0.9±11.2)hvs.(58.5±13.8)h,P<0.05)]、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时心室率[(74.2±8.4)次/min vs.(91.7±10.2)次/min,P<0.05]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无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无肺纤维化.结论 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整形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围术期口服胺碘酮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维持窦性心律时间、降低快速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对心室率的控制满意,减少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心内直视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心房纤颤(atrial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分析可能影响转复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3例心内直视术同期行RFA的患者全部纳入研究,以术后3个月内是否为持续性AF进行分组比较,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影响RFA转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左心房内径≥55mm(OR=8.925,95%CI:5.045.15.790,P〈0.0001),年龄≥60岁的患者RFA转复率明显降低(DR=2.940,95%CI:1.731~4.992.P〈O.0001);接受双心房消融的患者相对于单纯接受左心房消融的患者转复成功率高(OR=0.590,95%CI:0.276~0.961,P=0.0321)。结论左心房≥55mm、年龄≥60岁是影响RFA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双心房消融相对于左心房消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无正压通气诱导在5分钟剖宫产中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我院启动5 min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3~38岁,体重55~80 kg,孕周38~40周。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1μg/kg复合丙泊酚2 mg/kg组(R组)和氯胺酮0.5 mg/kg复合丙泊酚2 mg/kg组(L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诱导插管(T1)、切皮(T2)、胎儿取出断脐时(T3)产妇SBP、DBP、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胎儿娩出时间及胎儿娩出时脐动脉血气,以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T1、T2时L组SBP、DBP明显高于R组,HR明显快于R组(P0.05),T3时两组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无正压通气诱导技术在5分钟全麻剖宫产中产妇血流动力学波动轻微,不增加胎儿/新生儿呼吸抑制的风险,可行性好,对母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荆防抗感冒胶囊并拟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水煮、常压蒸馏法制备荆防抗感冒胶囊,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荆芥、防风、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荆芥、防风、川芎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可作为鉴别依据。结论制备工艺科学合理,鉴别方法可靠,可以用于荆防抗感冒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寻找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小鼠腹腔注射苦参碱后,观察苦参碱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廓清能力、对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对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和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的影响。结果苦参碱能抑制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但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和血清溶血素抗体无明显影响。结论苦参碱对免疫低下小鼠的细胞免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络健骨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抗炎免疫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2-25/2006-01-23在湖南环境生物学院医学部药理实验室完成。①将48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甙7mg/kg;活络健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10,5g/kg。活络健骨胶囊为老中医祖传经验方(由制川乌、赤芍、桂枝10多味中草药组成,原料药购于衡阳药材公司,鉴定为合格品,实验药液由本实验制备)。造模前3d开始给药,造模后连续给药25d。给药途径为灌胃,给药体积为等容15mL/kg。②建立大鼠后右足佐剂性关节炎模型。③造模后第2,5,10,15,20,25d分别测各鼠右后足容积,计算各组大鼠右后足在不同时间的肿胀度。④每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及造模后26d计算脾、肾上腺指数。增长率=(给药后体质量-给药前体质量)/给药前体质量×100%;器官指数=器官湿重/大鼠体质量×100。⑤观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及前列腺素E2含量。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分析。①活络健骨胶囊对大鼠体质量及脾、肾上腺素的影响:活络健骨胶囊高、中剂量组能抑制造模鼠体质量的减轻(P<0.01);对肾上腺指数有促进作用(P<0.05)。②活络健骨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足跖肿胀的影响:活络健骨胶囊各剂量组对造模足跖有抑制作用,而中、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P<0.01)。③活络健骨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及前列腺素E2含量的影响:活络健骨胶囊各剂量组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中白细胞介素6及前列腺素E2的生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而对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活络健骨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免疫效果,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与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的激活、分化及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职药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1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往往有的学生会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他们只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刺激的实验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观察的效果,还能启发学生积…  相似文献   
8.
雷黎明  张继杰 《中成药》1994,16(8):42-43
六神丸质量分析综述湖南省衡阳市卫生学校(421001)雷黎明,张继杰六神丸是传统的著名中成药,由蟾酥、牛黄、雄黄、珍珠粉、麝香、冰片等组成。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烂喉、丹痧、喉风乳娥、咽喉肿痛,痛疽疮疥等热毒病症,近年来其临床运用范...  相似文献   
9.
六神丸是传统的著名中成药,由蟾酥、牛黄、雄黄、珍珠粉、麝香、冰片等组成。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烂喉丹痧、喉风乳蛾、咽喉肿痛、痈疽疮疖等热毒病症。近年来其临床运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就六神丸活性成分及其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作一综述,供继续研究其质量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围术期输血和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心脏移植术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排除标准最后纳入63例患者,其中男5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3±12.9)岁。将20例心脏移植术后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患者作为RT组,另外将没有使用CRRT的43例患者作为非RT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围术期输血资料及临床预后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前基线特征基本一致。两组在围术期输注红细胞量和血浆量、术后24 h出血量、是否再次手术探查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围术期输注红细胞量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5)。相关性分析显示肾损伤程度与围术期输注红细胞量呈正相关(r=0.68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 0.852~0.995,P<0.001)。经ROC曲线计算发现围术期输注红细胞超过18 mL/kg将增加心脏移植术后AKI发生率。结论围术期输血和心脏移植术后AKI密切相关,临床中输血越多肾损伤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建议可开展多种节约用血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