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骨盆旋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腰椎盘突出并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盆均行手法复位,对照组只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76.5%,对照组治愈率22.6%,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并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患者,必需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进行骨盆手法矫正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小肝癌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均行超声及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病例共29例(31个瘤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及联合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诊断20个瘤灶,CT诊断有27个瘤灶,两者联合诊断为29个瘤灶,超声、CT、超声联合CT对小肝癌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4.5%、87.1%、93.5%。结论:联合超声及CT有助小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部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 H )2‐VitD3]水平。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就诊骨质疏松患者216例纳入研究组,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112例,绝经性骨质疏松症亚组55例,继发骨质疏松症亚组16例,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亚组33例,根据年龄不同。另外选取参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 H )2‐VitD3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血清25‐(OH)2‐VitD3的平均水平均低于参考值(30~100 ng/mL)。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46,P<0.05)。对照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6,P<0.05)。研究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13,P<0.05)。对照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8,P<0.05)。结论不同类型和性别的骨质疏松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有必要科学指导中老年人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35岁,因乙型病毒性肝炎10年来院行常规体格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超声检查:肝、胆、脾、胰腺均未见明显异常。上腹部纵切面扫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明显增粗,内径12 mm,距离其腹主动脉开口约15 mm处可见一粗大动脉分支向头侧走行,连续追踪扫查该分支向上、向左延续为脾动脉;紧邻肠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全程责任制助产联合导乐分娩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全程责任制助产,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导乐分娩。对比分析两组产程及分娩情况,并掌握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第一、二、总产程及分娩疼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会阴侧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全程责任制助产联合导乐分娩有助于减轻产妇疼痛,促进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且可减少母婴并发症,有效提升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永定县医院郑国良老中医,年近八旬,行医六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以擅治妇科为人称道。兹举其数例,介绍如下: 1、痛经范××,女,22岁,未婚,上杭县兰溪乡人。1983年6月5日来诊,诉从16岁月经初潮开始,经前二天即有小腹胀痛,经色紫黑,量少夹块,经后痛止,近二年来平时小腹亦痛,经前两天,小腹作痛更甚,不能劳动,伴头晕眼花,巅顶作痛,四肢乏力,白带量多,质粘稠;若多饮汤水则颜面浮肿,长途跋涉则手足胀痛,舌质胖色红,边有齿印及淤点,苔白腻,脉弦滑而实。此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多中心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数据,了解十二指肠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16年1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主要包括十二指肠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前术后治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十二指肠GIST病人279例。男性149例(53.4%),女性130例(46.6%)。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D2段最常见,共129例(46.2%),肿瘤大小为4.0(2.5~6.0)cm。根据改良NIH分级标准,极低危病人46例(16.5%),低危病人90例(32.2%),中、高危病人113例(40.5%),此外有30例(10.8%)病人接受了术前伊马替尼治疗,未进行术后危险度分级。行局限性切除术的病人共232例(83.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共47例(16.8%);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6/279)。行传统开放手术者144例(51.6%),行腹腔镜手术者135例(48.4%)。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与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相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肿瘤直径较大(Z=-3.229,P=0.001),且中、高危病人比例较高。279例病人中,253例病人成功获得随访,随访率90.7%。随访时间33.2(1~180)个月。所有病人5年总存活率为85.0%。两组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3%vs.84.6%,P=0.548)。结论十二指肠GIST主要位于十二指肠D2段,手术方式以局限性切除术为主,局限性切除术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长期疗效两者相当。  相似文献   
8.
头孢曲松钠所致胆囊假性结石的CT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产生胆囊假性结石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住院病人在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胆囊出现假性结石的CT表现。结果头孢曲松钠所致胆囊假性结石形成最早出现在用药后20小时,最迟7天,平均4天;假性结石在停药后均自行消失.消失时间最早为停药后第3天,最迟6个月,其中20例在2个星期内消失。22例中18例表现为泥沙样胆囊假性结石,占81.8%,其中1例儿童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3例表现为块状假性结石:1例为石灰样胆汁样改变。结论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会产生胆囊假性结石,停药后短期内可恢复正常,临床及影像医生应对此有所认识,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对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多层螺旋CT常规10mm层厚横断面图及1.25mm层厚横断面图与最大密度投影后处理(MIP)联合诊断的颅盖骨线状骨折病例49例,利用16层螺旋CT行头部非螺旋平扫检查,对比3种方法对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49例颅盖骨线状骨折病例中,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显示骨折49例,10mm层厚横断面图显示骨折36例,1.25mm层厚横断面图显示骨折43例。结论: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应该作为头部外伤CT检查的一种常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郑老对疳积的诊治认为在临床上凡见有尿气味辛辣或尿如米泔,大便臭秽,秘泄不常,乳食少进,口渴欲饮,肚腹胀满,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或烦扰不宁,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