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振  周东侠 《中原医刊》2003,30(19):38-39
我院采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胃下垂 98例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8例 ,其中男 40例 ,女 5 8例 ,年龄3 0岁以下 12例 ,3 0~ 5 0岁 48例 ,5 0岁以上 3 8例。病程在 2年以内 3 0例 ,2~ 5年 40例 ,5~ 10年 2 8例 ,所有患者均具有慢性腹痛与不适感 ,腹胀、恶心、呕吐、嗳气与便秘等典型症状 ,经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证实 ,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至髂嵴联线1cm以下 ,其中在髂嵴连线下 1~ 4cm (轻度 ) 5 0例 ,5~ 7cm (中度 ) 40例 ,8cm以上 3 8例。1.2 方法 :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味 ,方剂组成 :黄芪、白…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15岁,因颈部肿块6个多月,咳嗽、盗汗20多天于2003年3月5日入住长沙市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限制性假体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在膝关节 Charcot 关节病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对行 TKA 的12例 Charcot 关节病患者(12膝)进行回顾分析。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30~70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使用半限制性假体,其中7膝加用延长杆。本组12例术后1、3、6、12个月以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12例均获14个月~11年随访,平均6.5年。12例每次随访,均摄患肢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并行 HSS、KS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假体固定情况(有无假体松动)等评价。结果1例术后2年出现感染、假体松动,行分期手术。一期清创,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植入,待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后恢复较好。其余病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膝关节畸形矫正,稳定性及功能均良好,无感染、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 X 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膝关节 HSS 评分平均87.7(82~96)分,较术前平均为51.5(3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 KSS 临床评分:平均为87.5(80~95)分,较术前平均为57.9(3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 KSS 功能评分平均为86.9(80~95)分,较术前的平均为56.8(3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活动度( ROM )平均115°(110~130)°,较术前的平均为96.5°(8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 HSS 评分、KSS 评分和 ROM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功能及关节的稳定性满意。结论半限制性膝关节假体 TKA 是治疗膝关节 Charcot 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术中采取适度的软组织松解及正确的截骨、合理的骨缺损处理、选择适当的假体和术后康复,Charcot 关节病患者可以通过 TKA 获得良好的近期结果,远期效果有待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肺内畸胎瘤X线诊断和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腺外畸胎瘤大多发生在骶尾部、腹膜后、纵隔、口底、松果体区等人体中线部位,发生在肺内的畸胎瘤(intrapulmonary teratoma,IPT)罕见,1839年Mohr首例报道。该病术前大多误诊。有鉴于此,本文对IPT的发病率、临床X线表现、X线鉴别诊断等,结合有关文献和1例误诊病例进行讨论,借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报告女,35岁,咳嗽、咳痰3年,近2周加重伴痰血入院。自述3年来经常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当地防疫站诊断肺结核病,曾经间断抗痨治疗1年余,病情稍有好转。2周前受凉后咳嗽加重,咳少量黄脓痰,痰中带血转来本院。入院体检:T37.2℃,P76次/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已有病例资料,重新探讨骶髂关节脱位的分型方法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根据患者骶髂关节脱位方向及是否合并髂骨、骶骨骨折及骨折形态等临床特征,分为4型。Ⅰ型(骶髂关节前脱位):髂后翼主要骨折块向骶髂关节前方脱位;Ⅱ型(骶髂关节后脱位):髂后翼主要骨折块向骶髂关节后方脱位;Ⅲ型(新月形骨折脱位):髂后翼向上脱位伴经髂翼后上斜行骨折,其中又分为3个亚型,ⅢA型:经髂骨不超过骶髂关节前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同时伴有上方大的新月型骨折块;ⅢB型:经髂骨骶髂关节中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同时伴有中等大小的新月型骨折块;ⅢC型:经髂骨骶髂关节后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通常只经过大部分骶髂关节),同时伴有较小的新月型骨折块。Ⅳ型(经骶骨骶髂关节脱位):经骶骨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Ⅰ型骶髂关节脱位:行前方髂窝入路撬剥复位、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Ⅱ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后方入路计算机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ⅢA型、ⅢB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后方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术;ⅢC型骨折骶髂关节脱位:行闭合复位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Ⅳ型骶髂关节脱位:经后路脊柱骨盆固定(闭口万向螺钉骶髂固定系统联合后路部分脊柱内固定系统)术。结果 Ⅰ型骶髂关节脱位2例,其中1例患者并存神经损伤,术后一年完全恢复;Ⅱ型骶髂关节脱位8例,术前无明显神经损伤;Ⅲ型骶髂关节脱位12例,其中1例术前并存神经损伤,术后一年完全恢复;Ⅳ型骶髂关节脱位3例,3例患者均并存神经损伤,2例于术后1年完全恢复,1例随访期间神经功能部分恢复。本组25例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100%,骨折愈合率100%,术后随访24~72月,平均34.5月。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分型方法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该分型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巨噬细胞介导的骨免疫在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巨噬细胞介导的骨免疫在ONFH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归纳巨噬细胞分类和功能,总结其对ONFH中慢性炎症的骨免疫调控作用,从骨免疫学层面阐述骨坏死病理生理机制,为ONFH治疗提供新思路。结果 巨噬细胞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免疫细胞,可分化为经典活化型(M1型)和选择活化型(M2型),发挥特定功能参与并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巨噬细胞介导的骨免疫失衡会引起局部慢性炎症并导致ONFH进展。因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是潜在的ONFH治疗策略,包括在慢性炎症免疫微环境中,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可促进局部炎症消退,有效延缓ONFH进展;调控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构建局部利于骨修复的骨免疫微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坏死组织再生修复。结论 目前研究已明确巨噬细胞介导慢性炎症免疫微环境是ONFH进展的重要机制,后续需要对ONFH中各种免疫细胞的亚型、各种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各种免疫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有利于开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 FDC)和板式组合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FDC组(269例)使用FDC,对照组(265例)使用板式组合药,按照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并比较二者的疗效。先用传统统计学检验分析差异的统计有效性,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用优效性检验,如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用非劣效性检验,取α=0.05。结果 非劣效性检验表明FDC组的治疗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治愈率和疗程末结核病灶吸收率均不劣于对照组。FDC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5.54%(257/269)和92.83%(246/265)(u=3.809, P<0.001),治愈率分别为96.28%(259/269)和93.21%(247/265)(u=4.187, P<0.001),疗程末结核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6.62%(233/269)和83.40%(221/265)(u=2.662,P<0.01)。优效性检验表明FDC组的空洞缩小率(87.27%,48/55)优于对照组(63.64%,28/44)(u=2.770,P<0.01)。结论 FDC和板式组合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应用骶髂关节前入路双钢板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Tile C1型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组,B组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生存率均为100%。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患者( P<0.01)。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 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MATTA分类、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经皮骶髂螺钉均是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远期疗效相似,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血管支架支撑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对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缺损再生修复作用。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组(A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组(B组)、血管支架支撑后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组(C组)3组。分离并切除大白兔左后肢腓总神经约10 mm,制备腓总神经缺损,A组将切除的腓总神经旋转180°后缝合于缺损处,B、C组:分离切取20 mm长的颈外静脉,静脉回缩修剪后,B组将取下的静脉桥接于神经缺损处,C组将血管支架置入获取的颈外静脉,再接于神经缺损处。术后观察兔足部溃疡情况,进行兔左足展趾反射评分,术后12周,进行神经缺损修复的大体观察及电生理检测,比较各组兔左、右侧后肢腓肠肌湿质量比,并对修复的神经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透射电镜检测,分析各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各组均发现兔手术侧足跟部溃疡,以B组最严重,A组最好。术后12周A组展趾反射评分恢复最快且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电生理检测A组神经传导速度最快(64.01±5.61) m/s,C组次之(53.43±7.99) m/s,B组最差(29.15±4.45) m/s,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腓肠肌湿重比A组>C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周,A组再生神经形态正常,B组静脉导管坍陷,直径较小,C组自体血管支架支撑的静脉导管未塌陷,直径略大于A组。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再生神经束面积、纤维密集程度及髓鞘厚度均为A组和C组明显优于B组( P<0.05)。 结论 血管支架支撑自体静脉神经导管能够较好的促进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缺损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交通事故、高坠伤、挤压伤等事故的不断增加,骨盆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由于骨盆的骨及韧带结构与盆腔、神经血管、空腔脏器及泌尿生殖结构紧密相邻,所以骨盆骨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预防骨盆骨折早期并发症及晚期后遗症的主要手段。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一直是骨盆骨折治疗的重点。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主要采用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其适应症仍是骨盆骨折治疗的争论焦点,但对于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急诊行外固定治疗在急诊抢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骨盆后环损伤常伴有神经损伤(腰骶丛神经损伤),其常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难治性,学者们对其展开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以期从基础研究获得临床创新的成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神经损伤,降低骨盆后环损伤引起的并发症。因此,在创伤骨科规范诊疗的基础上,关注和应用这些进展,适时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能提高骨盆骨折的诊治水平,达到更好为患者诊治、改善生存和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