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成功为患有马凡综合征的张女士完成高难度全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即全主动脉置换术.经10余小时的手术,37岁的患者张女士转入外科监护病房,病情恢复良好后出院.全主动脉置换对于一般外科医生来讲,几近天方夜谭,在国内外也只有少数医院进行过尝试.此次置换术的成功,为我国全主动脉置换手术的开展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70岁的“老烟枪”张师傅,患有高血压多年,5年前曾经得过一次脑梗死,现已康复。最近1年多,他发现走几百米路左小腿就开始酸疼,休息几分钟后又可以继续行走。张师傅认为是自己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也没往心里去。后来,张师傅的行走距离越来越短,走上50米就得休息。最近几天夜里,张师傅的左脚疼得睡不着。这下他忍不住了,赶紧来到医院看病。他先到骨科,  相似文献   
3.
血管闭合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闭合器是经皮血管穿刺后用于穿刺点止血的医疗器械,根据其原理大致可分为主动血管闭合器、压迫辅助闭合器及表面止血贴。它们可缩短介入治疗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创伤,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亦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但每款闭合器均有其适用范围及学习曲线等,应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介入医师在采用闭合器前应熟知其特点并掌握常见并发症处理。本文综合闭合器厂家资料及近年相关研究文献,就数款常见血管闭合器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使用技巧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1例合并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主动脉夹层组,并选取41例具有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相近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OSAHS与主动脉夹层之间的关系。结果:夹层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夹层组合并OSAHS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较对照组升高,平均Sa O2降低(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74岁。突发右下肢肿胀、疼痛3 d,外院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右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和外周尿激酶溶栓治疗7 d(用法、用量不详)效果欠佳,右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未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入院后行CT提示右侧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左位下腔静脉(图1)。后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和对比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近远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18例患者和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杂交手术组中,夹层动脉瘤、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结果: 去分支杂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45±85) min,术中出血量为(955±599) 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2例,没有截瘫,死亡1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死亡率为9.1%。传统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0±245) min,术中出血量为(6 100±4 536) 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截瘫1例,死亡4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死亡率为22.2%。去分支杂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01),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1)。随访期内,杂交手术组二次手术4例,死亡3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72%、54%和29%;传统手术组二次手术1例,死亡5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1%、71%和35%。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在全因生存率和动脉瘤生存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分支杂交手术是一种治疗高危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但中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评估腹主动脉阻断球囊对减少骨盆肿瘤手术术中出血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的31例骨盆肿瘤病例。在行骨盆肿瘤手术前,运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置管,在肾下腹主动脉内留置阻断球囊,肿瘤切除过程中,阻断球囊完全阻断肾动脉以下动脉血供,术后撤除球囊。统计术中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瘤灶均完整切除,并完成骨盆重建或内固定术,无手术死亡。31例骨盆肿瘤术中出血400~4500ml,平均1450ml,手术时间为130~280min,平均185min,球囊阻断时间为25~95min,平均58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阻断球囊能显著减少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各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包括夹层动脉瘤 4 8例 ;腹主动脉瘤 13例 ;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肾下和肾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分别为 4例、1例、2例和 1例 ;左、右髂动脉瘤各 1例。对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均行破口封堵术 ,真性腹主动脉瘤行隔绝术。结果本组均获技术成功。围手术期死亡 2例。 5例夹层动脉瘤术后近侧有少量残余漏 ,但 4例半年后近侧渗漏消失 ,9例残存远侧破口少量返流。腹主动脉瘤 6例术后即时有轻度内漏 ,3个月后 5例内漏消失。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真性动脉瘤手术微创、安全 ,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膨式小覆膜支架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5月应用自膨式小覆膜支架治疗动脉相关疾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全组患者中,髂总动脉出血2例,颈动脉出血2例,左锁骨下动脉出血1例,下肢外伤性动静脉瘘2例,先天性动静脉瘘3例,锁骨下动脉瘤2例,急性主动脉疾病5例,慢性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4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9例。所有患者支架均成功植入,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2例颈动脉出血者术后12个月复查时发现支架闭塞,但无神经系统症状,其余病例复查多普勒超声和增强CT提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自膨式小覆膜支架在动脉疾病治疗中,具有快速、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6岁,因"下肢运动后右小腿麻木、疼痛10个月"于2011年5月24日收入院.入院查体:双下肢无畸形,皮肤完整,肤色正常,皮温对称,双侧股动脉搏动正常,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均搏动正常.右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较左侧明显减弱.下肢活动正常.动脉超声:右腘动脉阶段性狭窄,右腘动脉管腔内低回声团.下肢血管CT示:右侧腘动脉局部管腔内低密度灶伴管腔闭塞.入院诊断: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入院后行经后路腘窝切开,腘动脉探查术,术中局部未见明显粗大肌腱等压迫腘动脉,向下显露右腘动脉下段,可见局部管腔质韧,无搏动,病变长约3 cm,切开右腘动脉,可见内为半透明胶冻状物质,源于动脉壁中层,原有真腔被压闭.去除胶冻状物质,仔细检查管腔,局部内膜破坏严重,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后病理:(腘动脉)纤维结缔组织,局灶出血、钙化、黏液变性.(动脉壁间)黏液样物质.最后诊断:动脉外膜囊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