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22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80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1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1例合并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主动脉夹层组,并选取41例具有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相近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OSAHS与主动脉夹层之间的关系。结果:夹层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夹层组合并OSAHS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较对照组升高,平均Sa O2降低(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74岁。突发右下肢肿胀、疼痛3 d,外院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右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和外周尿激酶溶栓治疗7 d(用法、用量不详)效果欠佳,右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未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入院后行CT提示右侧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左位下腔静脉(图1)。后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腔内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95例应用完全腔内技术处理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烟囱支架技术81例,“开窗”技术8例(原位4例,体外4例),分支支架技术6例。结果共植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主体95枚,重建主动脉弓部分支动脉124支,其中无名动脉7支,左颈总动脉36支,左锁骨下动脉81支。2例原位开窗失败中转烟囱技术重建分支。术中Ⅰ型内漏11例(11.6%),其中5例弹簧圈栓塞后消失,6例轻微内漏随访观察。技术成功率91.6%(87/95)。围术期死亡3例(3.2%),一过性截瘫1例(1.1%),脑梗死2例(2.1%),急性心肌梗死2例(2.1%),急性肺损伤1例(1.1%)。存活92例中随访83例,随访率90.2%。1例术后4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术后6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81例随访时间28~106(58.9±17.9)月,其中73例>36个月。8例因Ⅰ型内漏行二次手术栓塞,未见支架移位、狭窄、闭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多种完全腔内技术重建各主动脉弓部的分支血管,为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微创治疗机会,中长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D大鼠正常胰腺MRI表现。方法 对9只健康SD大鼠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胰腺形态、分布、位置毗邻及信号特点。之后处死大鼠,观察其胰腺解剖及组织学表现。结果 共8只大鼠顺利完成MR扫描,1只因麻醉死亡。MRI显示胰腺位于胃、脾脏及左肾之间,分为胃叶、脾叶及十二指肠叶,汇合于胰腺结合部;脾叶信号强度 > 十二指肠叶 > 胃叶。胰腺轮廓呈横置"Y"型,T1WI信号强度高于毗邻脾脏及同层肌肉信号(P均<0.01);T2WI信号强度低于毗邻脾脏信号而高于同层肌肉信号(P均<0.01);增强后胰腺强化程度与脾脏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于同层面肌肉强化程度(P<0.01)。HE染色见胰腺组织结构完整。结论 MRI显示大鼠正常胰腺效果良好。大鼠胰腺呈横置"Y"型,其信号特点与脾脏及同层肌肉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MRI及临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Ⅲ(APACHEⅢ)评分系统评价急性胰腺炎(AP)的严重程度,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采用MR严重程度指数(MRSI)进行评分,分为轻度(0~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AP.并按照临床APACHEⅢ评分,分为轻型(<35分)和重型(≥35分)AP,记录100例A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及住院天数等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MRSI、APACHEⅢ评分及住院时间的关系,MRSI、APACHEⅢ评分与各项临床结果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00例AP,在MRI上80例表现为水肿型,20例表现为坏死型.MRSI评分显示轻度34例,中度59例,重度7例.APACHEⅢ评分为(24.9±12.2)分,APACHEⅢ<35分者77例,APACHEⅢ≥35分者23例.MRSI评分轻、中、重组之间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ICU入住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161、19.118和54.767,P值均<0.01);APACHEⅢ评分轻、重型之间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20,P=0.000),而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ICU入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45和2.568,P值均>0.05).MRSI评分同住院时间呈低度相关(r =0.235,P=0.019);APACHEⅢ评分与MRSI评分及与住院时间之间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68和0.105,P值均>0.05).结论 MRSI评分和APACHEⅢ评分在评估系统并发症方面有预测作用.MRSI评分在预测局部并发症、是否需要ICU治疗以及患者住院时间长短上优于APACHEⅢ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膨式小覆膜支架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5月应用自膨式小覆膜支架治疗动脉相关疾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全组患者中,髂总动脉出血2例,颈动脉出血2例,左锁骨下动脉出血1例,下肢外伤性动静脉瘘2例,先天性动静脉瘘3例,锁骨下动脉瘤2例,急性主动脉疾病5例,慢性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4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9例。所有患者支架均成功植入,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2例颈动脉出血者术后12个月复查时发现支架闭塞,但无神经系统症状,其余病例复查多普勒超声和增强CT提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自膨式小覆膜支架在动脉疾病治疗中,具有快速、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6岁,因"下肢运动后右小腿麻木、疼痛10个月"于2011年5月24日收入院.入院查体:双下肢无畸形,皮肤完整,肤色正常,皮温对称,双侧股动脉搏动正常,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均搏动正常.右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较左侧明显减弱.下肢活动正常.动脉超声:右腘动脉阶段性狭窄,右腘动脉管腔内低回声团.下肢血管CT示:右侧腘动脉局部管腔内低密度灶伴管腔闭塞.入院诊断: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入院后行经后路腘窝切开,腘动脉探查术,术中局部未见明显粗大肌腱等压迫腘动脉,向下显露右腘动脉下段,可见局部管腔质韧,无搏动,病变长约3 cm,切开右腘动脉,可见内为半透明胶冻状物质,源于动脉壁中层,原有真腔被压闭.去除胶冻状物质,仔细检查管腔,局部内膜破坏严重,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后病理:(腘动脉)纤维结缔组织,局灶出血、钙化、黏液变性.(动脉壁间)黏液样物质.最后诊断:动脉外膜囊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降低其围手术期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1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5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中,术前死亡9例,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心功能衰竭2例、心源性猝死和呼吸衰竭各1例;术后死亡6例,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心功能衰竭2例、脑梗死和失血性休克各1例.与心脏、肾脏及肺脏相关的死亡分别是10例、6例、2例;直接死于心功能衰竭、心源性猝死、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脑梗死和失血性休克分别是4例、1例、2例、1例、1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共占73.33%(11/15).围手术期总病死率是3.11% (15/483),手术死亡率是1.47%( 6/407).结论 死亡原因与影响因素、器官功能密切相关,有效干预影响因素,加强围手术期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治疗,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