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及其两种计算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两种计算模式即MTA model与ARX model的有关原理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术中输注氨基酸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深部体温和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患者21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 =7):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分别静脉输注氨基酸混合液240kJ·h-1(AA组)、等容量乳酸钠林格氏液(LR组)、葡萄糖溶液240kJ·h-1(GLU组)。麻醉诱导前至术后2h每5分钟测定鼓膜温度,于麻醉诱导前即刻、手术开始后1h和术后1h检测指尖血糖,采用4分表法评价术后2h内寒战的发生情况,采用间接测热仪测定术前与术后氧耗。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术后30min LR组和GLU组氧耗降低,AA组氧耗升高(P<0.01),术后2h LR组、GLU组鼓膜温度降低(P<0.05),A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R组和GLU组比较,AA组术后2h内寒战发生例数减少(P< 0.05),术后30min氧耗增多(P<0.05),LR组与GL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开胸手术患者术中静脉输注氨基酸可通过提高基础代谢率,缓解围术期深部体温降低,减少术后寒战发生,而输注葡萄糖不产生此效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血糖异常对术后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的30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住院病例,收集人口学特征、术前已知的夹杂症、术前空腹血糖、术后早期血糖值及术后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不良事件等数据。308例中1例术后早期发生低血糖(3.8 mmol/L),未单独成组。307例患者按术后早期血糖分为正常血糖组(n=215)和高血糖组(n=92)。另以术前的空腹血糖为基础血糖,分为术后血糖升高较多组(≥ 4 mmol/L,n=52)及血糖升高较少组(<4 mmol/L,n=255)。结果 采用分层χ2检验进行术后早期高血糖与各术后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s回归处理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糖波动大是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0.003,OR=2.641,95% CI:1.402~4.976),血糖波动大亦是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12,OR=7.539,95% CI:11.534~36.713)。结论 术后早期血糖较术前空腹血糖波动较大可以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内侧膝状体腹侧核团(MGBv)持续钠电流的影响. 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0.9%氯化钠组(对照组)、5.6 μmolL-1、16.8 μmolL-1、56 μmolL-1、168 μmolL-1、560 μmolL-1异丙酚组和脂肪乳剂组(异丙酚溶媒组).采用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给药前后大鼠MGBv内持续钠电流的变化. 结果:6 μmolL-1异丙酚、0.9%氯化钠组(对照组)和10%脂肪乳剂(异丙酚溶媒组)对持续钠电流无影响(P<0.05),16.8 μmolL-1、 56 μmolL-1、 168 μmolL-1、560 μmolL-1异丙酚对持续钠电流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结论:5.6、16.8、56、168、560和1 800 μmolL-1异丙酚对大鼠MGBv内持续钠电流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 line○R ARX indexAAI)、双频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95 %SEF)与丙泊酚镇静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8例ASAⅠ~Ⅱ级 ,在下胸腰段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的成年病人。监测AAI、BIS和 95 %SEF ,依据OAA/S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术中分次静注丙泊酚 ,每隔 3分钟 2 0mg ,直至OAA/S评分达到 1分。分析AAI、BIS、95 %SEF与OAA/S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AI、BIS、95 %SEF随病人镇静程度加深明显降低 ,且与OAA/S评分值显著相关 (诱导期Spearman’s等级相关系数r =0 95 8、0 898、0 82 0 ,P <0 0 0 1;恢复期r =0 94 6、0 70 2、0 6 14 ,P <0 0 0 1)。诱导期和恢复期AAI的相关系数与其他两者之间差异皆有高度统计意义 (P <0 0 1)。结论 AAI、BIS和 95 %SEF均可较好地反映丙泊酚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非急诊手术治疗的376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术后慢性疼痛情况并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术后慢性疼痛者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和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Douleur Neuropathique 4 questions, DN4)评估疼痛的强度、性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7%(78/376)患者发生术后慢性疼痛,其中中重度疼痛占16.7%(13/376)。腹部手术(OR=3.148,95%CI 1.047~9.467)、术前非手术区域的慢性疼痛史(OR=6.852,95%CI 3.246~14.464)、手术时间大于3 h(OR=2.803,95%CI 1.089~7.217)是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为20.7%,其中1/6为中重度疼痛;腹部手术、术前非手术区域的慢性疼痛史和手术时间长是术后慢性疼痛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 ARX-index,AAI)、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咪达唑仑镇静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分级Ⅰ~Ⅱ级、在下胸腰段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的成年病人。监测AAI和BIS,依据观察者警觉与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the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评分)评估镇静程度。术中每隔5min静注咪达唑仑0.5mg,直至OAA/S评分迭到1分。分析AAI、BIS与OAA/S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诱导期,AAI、BIS随病人镇静程度加深明显降低,且与OAA/S评分值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0.973和0.945,均P〈0.001)。恢复期病人表现为骤醒,AAI、BIS亦快速上升。结论:AAI、BIS均可定量、准确地反映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成人胃肠内窥镜检查(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GIE)中选用静脉麻醉(intravenous anesthesia,IVA)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当前人群健康意识及对求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GIE的成人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检查资料。分析GIE中IVA的选用率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人口统计学因素及检查因素与选用IVA的相关性。结果:共行GIE 462251次,IVA的选用率为55.5%。非沪籍在沪有稳定工作的患者、来自高/中/低收入地区及临时在沪患者相对于沪籍患者的比值比(odds ratios,OR)分别是2.45、1.42、1.16、1.17及1.39。与18~45岁患者相比,46~65岁、66~85岁及大于85岁的OR分别是0.97、0.77和0.50。肠镜相对于胃镜OR为3.45(95%CI 3.41~3.50)。相对于健康体检,不适主诉组和术前/术后评估组的OR值分别是0.55和0.60。选用IVA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非沪籍、更低年龄、肠镜检查和健康体检。结论:非沪籍患者相对于沪籍患者更愿意自费选用IVA。高龄患者GIE中IVA的低选用率提示,此类患者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减轻使用IVA的经济负担可能促进更多人接受GIE并选用IV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七氟烷摄取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COPD患者26例,ASAⅡ~Ⅲ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沙丁胺醇组(E组,n=13)和空白C组(C组,n=13)。入手术室后行常规监护,静滴乳酸钠林格氏液500 mL,按试剂编号经口腔喷雾给药200 μg。喷雾30 min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控制通气。待血流动力学稳定约5 min后开启七氟烷挥发罐,刻度为2%,氧流量2 L/min。记录麻醉诱导前和开启挥发罐1、2、3、4、5、7、10、15 min的心率(HR)、有创动脉血压(IABP)、血氧饱和度(SpO2)、吸入七氟烷浓度(FI,即Insevo)、呼气末七氟烷浓度(FE,即Etsevo)、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气管插管后1、5、10 min后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值(Pplat)的变化。结果 气管插管后观察5 min,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两组FI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E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E组和C组之间在2、3、4、5 min有显著差异(P<0.05)。E组Ppeak和Pplat在各个时间点均较C组低,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此条件下七氟烷浓度的上升对BIS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沙丁胺醇气雾剂可能会加快老年COPD患者肺泡内七氟烷浓度上升速度,进而可能使单位时间内七氟烷摄取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