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间102例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评价不同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转移H1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4%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肝转移H2的胃癌病例姑息切除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肝转移H3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5%、13%和0,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有或无腹膜转移的病例,其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肝转移H1的胃癌患者,无论伴与不伴腹膜转移,均应尽量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肝转移H2、H3的Ⅳ期胃癌患者行切除性手术无益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θ���ܰͽ�ת�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仍有部分复发和死亡病例,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的进步,提高了手术切除率、根治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癌现代外科治疗从一般的胃大部切除术进入以清除淋巴结为目的的根治术;从解剖学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肠恶性肿瘤卵巢转移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1女,38岁。因“小肠癌术后半年,发现右下腹肿物半个月”入院。半年前在外院因“小肠腺癌”行小肠部分切除术。病理报告:小肠高分化腺癌。术后给予卡莫氟、替加氟等药物化疗。半个月前发现右下腹一5.0cm×4.0cm×3.0cm大肿物,压痛。查体:右下腹扪及一表面光滑肿物,活动度差。妇科检查:盆腔内亦扪及肿物,呈实性,形态不规则,与子宫关系密切,双附件区未及异常。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左附件区混合性病变,盆腔积液;下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左下腹实性占位及盆腔积液。行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左卵巢有一5.5cm×4.0cm×3.5cm大肿物…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大肠癌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相邻正常组织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30.1%(13/42)大肠癌组织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阳性,显著高于其相邻正常组织的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率(8.6%,4/42,P<0.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可有EpoR的表达,其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紫杉醇对A375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紫杉醇对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细胞形态学观察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blot方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0.001~1.000μmol/L紫杉醇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A375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0.000~1.000μmol/L紫杉醇作用24h时,早期细胞凋亡率由(0.5±0.1)%增至(32.4±1.1)%,P<0.05,0.100μmol/L紫杉醇作用24和48h时,早期细胞凋亡率由(20.9±0.9)%增至(52.6±1.0)%,t=28.89,P=0.001;不同浓度紫杉醇诱导A375细胞凋亡的机制不同,0.001μmol/L时不影响细胞周期,0.010μmol/L时使G0/G1期细胞含量明显减少,0.100和1.000μmol/L时使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紫杉醇作用24h后,Caspase3被激活,同时bcl2和Bax蛋白表达分别被下调和上调。结论:紫杉醇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bcl2/Bax蛋白比值的下降及Caspase3的激活参与了该细胞凋亡过程,但高浓度紫杉醇通过作用微管,低浓度紫杉醇则通过尚不清楚途径实现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紫杉醇体外抑制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紫杉醇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A375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当0.01-1μmol/L紫杉醇作用于培养细胞24h后即可引起猾亡小体等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FCM分析显示:紫杉醇在0.001μmol/L即可诱导细胞凋亡,但不影响细胞周期,在0.01μmol/L时使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在0.1μmol/L以上时使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结论:紫杉醇具有抑制A375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不同浓度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41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确诊的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7.3岁,其中29(70.7%)例尚未绝经.原发灶为胃癌者17例,大肠18例,小肠2例,肺1例,肾上腺 1例,输尿管1例,膀胱1例.4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该病90.24%(37/41)来源胃肠肿瘤,因此对于双侧卵巢肿瘤患者应注意胃肠检查.  相似文献   
8.
罗显峰  王舒宝 《中国药房》2007,18(16):1226-1227
目的:探讨作用于端粒酶催化亚基的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裸鼠人胃癌生长和肝转移的影响,为治疗胃癌肝转移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肝脏高转移模型,传15代后分别用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5-Fu)、ASODN单用及合用进行干预,之后检测各组肿瘤生长及免疫组化指标。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5-Fu、ASODN单药组和合用组原位肿瘤重量明显降低,体积明显缩小,肝转移率、增殖细胞核心抗原及端粒酶阳性率均降低,尤以合用组作用更明显,3组抑瘤率分别为37.52%、58.76%、98.51%。结论:ASODN可抑制裸鼠原发胃癌的生长及肝转移,尤其与5-Fu合用能明显增强其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myr-ΨPKC对长春新碱(VCR)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VCR及myr-ΨPKC作用下的细胞进行周期解析,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通过细胞的周期解析发现VCR和myr-ΨPKC共同作用的细胞其凋亡比例为31.23%,显著高于VCR单独作用引起的凋亡(18.4%)(P<0.05).结论:myr-ΨPKC可能通过抑制PKC的活性、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对VCR诱导的MGC803细胞的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10例胃癌外科治疗的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胃癌预后诸因素的正确判断,可指导手术适应征的选择及采取合理的术式,使胃癌手术真正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免疫学的基础上,达到根治性、安全性、保持术后生理功能的目的。本文将我所23年的1,110例胃癌病例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