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上肢骨肿瘤切除后的自体骨移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移植对上肢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4年3月,收治上肢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7~45岁。经病理确诊,肱骨近端尤文肉瘤和骨肉瘤各1例;肱骨远端尤文肉瘤2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8例,高分化软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骨肉瘤各1例。2例肱骨近端肿瘤行自体锁骨代肱骨;2例肱骨远端肿瘤行自体腓骨代肱骨;12例桡骨远端肿瘤中,1例行自体髂骨移植,11例行自体腓骨代桡骨进行重建。采用MSTS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2例肱骨近端自体锁骨移植患者分别随访36个月和12个月,术后保持部分肩关节前屈和后伸功能,但外展功能丧失;MSTS评分分别为23分和22分。2例肱骨远端自体腓骨移植患者分别随访4个月和6个月,肘关节功能良好,移植骨连接处已经出现骨愈合;MSTS功能评分分别为24分和19分。12例桡骨远端自体骨移植患者中11例随访6~75个月,功能良好,无明显并发症;1例髂骨植骨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术后3个月移植骨完全愈合,至今随访75个月,肿瘤无复发。MSTS功能评分18~27分,平均22.6分。结论自体骨移植在上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尤其是儿童的骨缺损重建中,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瘤骨灭活再植技术重建胫骨下段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操作过程中,保留踝关节功能的非融合手术效果及早期随访情况。方法对2例接受规范术前化疗的胫骨远端骨肉瘤患者实施自体瘤骨灭活再植手术,本组病例未采取常规踝关节融合,而是应用人工韧带重建等方法保留了踝关节功能。操作流程:完整切除胫骨远端肿瘤、65℃、20%高渗盐水灭活30 min后原位回植、对侧自体腓骨置于髓腔中心、钢板内固定、LARS韧带重建内踝软组织、下胫腓关节融合。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及骨愈合情况,应用MSTS评分评估术后功能。同时计算机检索1997~2017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文献,并同时配合手工检索已公开发表的骨科学术论文,将其纳入文献一并进行讨论。结果 2例灭活胫骨与宿主骨均实现完全愈合,平均愈合6个月(4个月、8个月)。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未出现深部感染。患者无局部疼痛症状,行走功能及踝关节屈伸正常。MSTS-93评分平均95%;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共有12篇文献报道了外科治疗胫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的研究。结论非融合的踝关节重建可以提供良好的早期功能。65℃、20%高渗盐水灭活30 min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灭活技术。骨内活性蛋白的保存不仅有利于骨愈合,同时还有可能促进关节软骨的自身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率、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12年3月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97例骨转移瘤患者资料,将术后6个月内出现肿瘤原位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余纳入未复发组.复发组63例(7.9%,63/797),男40例,女23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5.21岁.未复发组734例,男432例,女302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6.49岁.统计学分析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前一般情况(10.9% vs6.2%)、原发肿瘤进展速度(10.1%vs 6.1%)、手术病灶部位(9.1%vs 3.9%)、手术方式(11.4% vs 6.4%)、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28.0% vs 6.6%)、术后是否行局部放疗(8.7%vs 2.8%)、术前是否接受敏感的全身治疗(12.2% vs 6.1%)、术后是否接受敏感的全身治疗(10.3% vs 5.6%)、术前原发病灶是否接受过局部治疗(10.1%vs 5.8%)为相关危险因素,其中术前一般情况(OR=0.534)、原发肿瘤进展速度(OR=2.164)、手术病灶部位(OR=2.906)、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OR=3.184)、术前是否行敏感全身治疗(OR=2.344)、术后是否未行敏感全身治疗(OR=0.468)为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率为7.9%,对术前一般情况差、原发灶为快速进展型肿瘤、骨转移灶位于中轴骨、术前骨转移灶曾接受放疗及敏感全身治疗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脊柱原发尤文家族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的28例脊柱尤文肉瘤与原始神经外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11例;年龄5~45岁,平均19岁。尤文肉瘤18例,原始神经外胚瘤10例。累及颈椎4例,胸椎5例,胸腰椎多发1例,腰椎6例,骶椎12例。23例患者入院时有神经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行化疗,27例接受手术治疗,22例于术后接受放疗。根据肿瘤位置行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内固定手术,其中7例行整块切除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12年。平均6.7年。1例胸椎后路减压术后于化疗期间因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术前Frankel C级和1例Frankel A级术后无改变,其余20例(86.9%)术前有不同神经症状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改善1~2个等级。局部复发及转移共13例,包括局部复发9例(9/27,33.3%),肺转移10例(10/27,37.1%),骨转移3例(3/27,11.1%)。整块切除7例中局部复发1例(14.3%)、肺转移2例(28.6%)。转移及局部复发时间5个月~6年,局部复发及转移者全部接受二线化疗,局部复发及骨转移者6例接受再次手术。至末次随访已死亡11例,2年生存率为74.3%,5年生存率为53.3%。结论:脊柱原发尤文家族肿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脊柱肿瘤,应当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整块切除对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人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45例原发初治无转移的四肢成骨肉瘤患者。在进行了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的标准治疗后,所有切除标本进行坏死率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肿瘤部位、血型、碱性磷酸酶水平、肿瘤体积等与肿瘤坏死率和预后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找出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小者14例,体积不变者20例,体积增大者11例。肿瘤坏死率≥90%者19例,肿瘤坏死率〈90%者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3个月~46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60.6%。肿瘤坏死率高者预后较好,肿瘤坏死率与预后相关(P=0.028),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小提示肿瘤坏死率较高,化疗前后肿瘤的体积变化与坏死率相关(γ^2=7.929,P=0.019)。结论测量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分析肿瘤坏死率可以预测骨肉瘤的化疗效果,推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基因芯片技术区分普通型软骨肉瘤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对病理证实的普通型软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提取细胞mRNA,用寡核苷酸芯片,与正常关节软骨组织杂交后获得荧光信号,计算机软件分析荧光信号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组间显著变化的基因,然后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份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所检测的人普通型软骨肉瘤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中,31个基因有表达异常,其中高表达14条,低表达17条。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与普通型软骨肉瘤间基因表达差异是明显的,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涉及TGT信号途径、Wnt信号途径、IHH/PThRP轴以及凋亡机制等多方面,且有些基因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未知来源骨转移癌病人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明来源骨转移癌病例的原发瘤进行规范诊断,并对诊断策略进行评估,为寻找骨转移癌原发肿瘤提供合理方案.[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12月共收治无既往恶性肿瘤病史,来源不明的骨转移癌125例.初诊时骨转移部位主要包括,脊柱57例,骶骨24例,骨盆16例,股骨15例,肱骨7例.通过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胸部平片和(或)CT,腹部和盆腔B超和(或)CT,以及病理活检等方法对原发肿瘤进行诊断.[结果]在70.4%的病例中发现了原发肿瘤,来源分布肺脏40%、肾脏8%、前列腺5.6%、肝脏4.8%、乳腺4%、甲状腺和胃各2.4%,其他3.2%.各种检查方法中,体检仅发现96%的原发病灶,43.2%的病例存在肿瘤特异抗原异常.60%的病例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原发肿瘤.病理检查结果中能够明确或提示诊断的占66.4%.发现原发肿瘤病例的1年生存率58.57%;未发现原发肿瘤病例的1年生存率22.93%.[结论]无明确恶性肿瘤病史的骨转移癌病例经规范检查后大部分可以诊断原发肿瘤,接受适当治疗后生存时间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肱骨近端骨肉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保肢治疗效果,以及局部复发与切除范围和影像评估的关系.[方法]对38例肱骨近端骨肉瘤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及保肢治疗,平均随访43.2个月.其中5例接受关节外切除,33例接受关节内切除;重建方法包括定制型肱骨近端假体置换31例、人工假体异体骨复合物4例、骨水泥临时假体1例,2例自体骨移植.分析关节内切除病例的影像资料,以判断肩胛盂及三角肌是否可能受到侵犯.[结果]5例(13.2%)患者发生局部复发.关节外切除的复发率为20%(1/5),关节内切除为12.1%(4/33).在接受关节内切除的患者中,7例影像评估显示肩胛盂及三角肌受侵犯,其中4例局部复发.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56.4%,无瘤生存率为40.5%.并发症包括2例自体移植骨骨折,1例上肢动脉栓塞合并桡神经损伤,4例关节内切除人工假体重建的患者出现肩关节不稳定,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8.4%(7/38).MSTS上肢功能评分平均22.7分(75.6%).关节外切除患者肩部主动外展活动均未能超过30°,关节内切除患者为平均45°.[结论]对影像检查没有肩胛盂或三角肌侵犯的肱骨近端骨肉瘤病例进行关节内切除,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学和功能结果.肱骨近端人工假体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较好的维持了上肢和手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软骨肉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993年-2005年收治的16例脊柱原发软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7例;年龄19—69岁,平均44岁。累及胸椎7例,腰椎2例,胸腰椎多发1例,骶椎6例。8例伴神经损伤症状,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1例骶骨巨大软骨肉瘤因去分化改变采取化疗,因化疗无效患者放弃治疗出院;其余15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采取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肿瘤切除术,并予以相应重建方式。结果:15例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13年,平均6.2年。1例死于术后肺栓塞。术前有神经症状者中1例Frankel C级患者术后无改变,其余7例(87.5%)术后Frankel分级均改善1个等级。2例出现去分化改变,于术后12个月内死亡。术后复发7例,占47%(7/15),复发1次者4例(4/15,27%),复发2次以上者3例(3/15,20%)。除1例去分化软骨肉瘤外,其余6例每次复发后均行手术再次切除。至今存活12例,生存时间1-19年,平均7.5年。结论:对于脊柱原发软骨肉瘤,首选广泛性切除,对难以达到广泛切除者.应尽量争取彻底切除;对复发肿瘤,仍应争取再次手术并尽可能彻底切除,可达到一定的生存时间及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