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2μm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并定期进行术后随访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1例尿道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激光组21例与开放组20例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定期行尿道造影评价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患者术区复发状况。结果:随访期间,无失访患者,两组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疗效观察,2μm激光治疗尿道狭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排尿症状较开放手术明显改善,长远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三十年,随着横断面影像学的发展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增多,使偶然发现的肾肿块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无症状、局限性、肾小肿块发生率随之升高。对于临床上发现的局限性肾癌,长期以来根治性肾切除一直是传统治疗的"金标准",但随着早期肾癌检出率的增高以及许多新技术和新观念的出现,应该对肾癌的治疗方式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HBV和(或)HCV感染肾移植受者110例(感染组),其中HBV感染受者56例、HCV感染受者52例,HBV与HCV合并感染2例。非HBV与非HCV感染受者694例(非感染组)。感染组受者术前有病毒复制者予积极治疗,研究早期肝功能正常者可接受肾移植,后期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要求连续3~6个月HBV脱氧核糖核酸(DNA)0copy/ml,HCV核糖核酸(RNA)0copy/ml方可接受肾移植。术后定期检测HBV与HCV,定期检测感染组受者HBVDNA滴度、HCVRNA滴度。发现HBV复制,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酌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比较两组的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结果非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4.2%、91.4%,3年为86.4%、85.2%,5年为82.7%、78.9%;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0.2%、88.1%,3年为88.9%、86.2%,5年为81.5%、7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感染组中14例(12.7%)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中10例为HBV感染者,非感染组受者无1例死于肝衰竭。感染组术后肝衰竭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2.7%、0,P<0.05)。结论受者术前HBV和(或)HCV感染会明显增加肾移植术后肝衰竭死亡危险。患者术前处于病毒复制期应予积极治疗,在肝炎病毒停止复制6个月后再考虑肾移植。长期随访中应定期复查HBV与HCV感染指标,早确诊、早治疗,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3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患者一共3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3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15例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一组(15例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实施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13.33%(复发患者有2例、百分比为13.33%;未复发患者有13例、百分比为86.67%)低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33.33%(P 0.05);观察组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50.45±2.01)min和住院时间(7.45±2.27)d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为老年男性高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表年龄提前。其治疗方式多以口服药物(α1受体阻滞剂)或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包含开放式与腔内微创手术,其腔内微创手术多以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为主,已在临床运用多年,技术相对成熟,但手术操作采用何种功率各单位并不统一,一般各单位多采用160 W功率进行临床操作,少数单位则采用120 W,为比较两种功率手术疗效,我们收集整理了我院1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243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观察组1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包括住院期间线下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线上利用移动宣教平台进行居家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能力及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内瘘护理能力各条目评分及患者对延续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能够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改善患者内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多层螺旋CT(MDCT)血管成像因其无创性及高度精确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已逐渐代替以往常规血管造影成为成像技术的首选。本研究对32例活体肾移植供体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探讨其在活体肾移植术前评估中的综合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中心自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完成的3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中32例供体术前所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内膜增生性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手术效果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因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增生导致内瘘狭窄而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前超声检查狭窄段血管内膜厚度分为3组:轻度组:0.5mm≤内膜厚度<1.0mm;中度组:1.0mm≤内膜厚度≤1.5mm;重度组:内膜厚度>1.5mm。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复发时间与血管内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既往PTA次数(F=11.243,P<0.001)、手术前血管内径(F=12.806,P<0.001)、手术后血管内径(F=44.935,P<0.001)、手术前血流量(F=17.486,P<0.001)、手术后血流量(F=37.244,P<0.001)、复发时间(F=49.434,P<0.00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轻度组PTA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通畅率为100%及84.6%,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χ^(2)=22.652,P<0.001;χ^(2)=27.754,P<0.001);患者年龄、既往PTA次数以及动静脉内瘘内膜厚度与PTA手术后狭窄复发时间独立相关(β分别为:-0.169、-0.618、-2.933;P分别为:0.042、0.028、<0.001)。结论患者年龄,既往PTA次数及内膜厚度是PTA手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干扰,内分泌功能紊乱,使大多数患者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加上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因此常会发生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和阳痿。术前血液透析期间性欲  相似文献   
10.
<正>高血压是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达90%,肾移植术后高血压(PTH)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肾功能的恶化密切相关。也是导致移植肾慢性排斥的一个重要的非免疫性因素,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可产生重要影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