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医学教育具有特殊性,它包含了医学院校教育以及毕业后教育两个阶段。临床教学在医学教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医学生蜕变成医生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内容。高质量、高水平的临床教学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临床医生。因此,探讨如何规范临床教学管理,以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成为医院临床医学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本研究从临床培训对象的复杂性及临床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阐明目前临床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论述如何从教学制度、教学标准以及师资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的改进以及完善。旨在通过规范化的临床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改进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4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的疗效。 方法 男性膀胱恶性肿瘤患者 4 2例 ,腹膜外切除膀胱前列腺 ,截取 4 5~ 5 0cm回肠纵行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 ,输尿管插入贮尿囊内 1cm作吻合 ,贮尿囊底部与尿道 6针吻合 ,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 结果 本组 4 2例 ,术后随访12~ 96个月 ,平均 4 4个月。白天控尿良好者 38例 (90 .5 % ) ,夜间控尿良好者 36例 (85 .7% )。术后 12个月代膀胱容量 (36 1± 4 8)ml,最大排尿压 (86 .8± 2 1.4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最大尿流率(18.4± 6 .1)ml/s,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未发现尿道残端复发肿瘤。 结论 腹膜外切除膀胱可减少腹腔被肿瘤污染 ,避免肠管进入盆腔而影响手术操作。插入式输尿管吻合法 ,操作简单 ,术后形成小乳头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 ,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低。代膀胱置于腹膜外 ,可减少肠粘连、肠梗阻、输尿管梗阻、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改良后的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式 ,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功能良好的特点 ,代膀胱在位置、形态、容量及输尿管抗返流等方面均接近正常膀胱。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微小核糖核酸34a(microRNA-34a,miR-34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确定转移相关基因2(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2,MTA2)是否为miR-34a调控的下游靶基因,探讨膀胱癌中miR-34a与MTA2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对膀胱癌根治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来源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膀胱癌患者。Real-time PCR检测miR-34a和MTA2在组织中RNA的表达情况;荧光素酶实验鉴定MTA2是否为miR-34a下游靶基因;膀胱癌细胞株T24及UMUC3中转入miR-34a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TA2的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表明,膀胱癌组织中miR-34a呈低表达,并且与肿瘤分期有关(P〈0.01);MTA2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MiRanda、Mirwalk、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34a与MTA2的mRNA有结合位点,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MTA2可能是miR-34a的潜在靶基因。转染miR-34a后,分别检测MTA2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发现MTA2蛋白受到抑制,mRNA表达不受影响。结论 miR-34a在膀胱癌中可能通过作用于其潜在靶基因MTA2而发挥抑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HER-2和MMP-2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方法,检测82例BTCC组织标本中HER-2和MMP-2蛋白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82例BTCC组织中,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2%,MMP-2阳性率70.7%;正常膀胱组织中未见HER-2和MMP-2蛋白阳性表达。HER-2和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随着BTC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HER-2和MMP-2两者在BTCC组织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HER-2与MMP-2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的表达密切相关,与促进癌浸润和转移有关,可能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孙明  黄健  林天歆  庞健  廖勇彬  胡明  陈学中 《医学争鸣》2007,28(14):1257-1259
目的:探讨野生型抑癌基因KLF6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RT-PCR法克隆目的基因KLF6,并将含KLF6的pEGFP-C1质粒转染入LNCaP细胞.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MTT法观察LNCaP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比例变化和凋亡率,细胞爬片划痕法观察LNCaP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变化.结果:转染了野生型抑癌基因KLF6的前列腺癌LNCaP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1.9±4.7)%,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比例表现为G2/M期减少,G0/G1期比例增加为(75.0±8.8)%,对照组为(55.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峰为(29.3±3.7)% ,对照组为(8.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毫米划痕区内迁移入的细胞数为102.8±15.4,对照组为(192.7±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生型抑癌基因KLF6的转染可以明显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其调亡,使其侵袭转移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野生型抑癌基因KLF6部分地逆转LNCaP细胞的恶性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本地区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情况,并根据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指导尿路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和门诊上、下尿路结石标本120例,采用化学显色法对尿路结石中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碳酸盐、钙、铵、胱氨酸等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本组尿路结石样本中含钙结石最多,占80.8%,含磷酸盐结石次之,占67.5%。单纯性结石占35%,其中草酸钙结石为最多,占69%。感染性结石中以磷酸盐结石最多,占68.7%,含铵结石占61.2%。复发结石含磷酸盐占88.2%,其比例显著高于初发结石。上尿路结石中含钙和磷酸盐结石显著高于下尿路结石,下尿路结石中含尿酸盐结石显著高于上尿路。结论根据结石分析得到的结石化学成分特点,可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治疗,并可指导患者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IME-FICC(免疫磁珠富集-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及其意义。【方法】通过与磁珠共价结合的表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抗体富集外周血中表达EpCAM的癌细胞,结合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8/18阳性的癌细胞(呈绿荧光)。放置MCF-7乳腺癌细胞于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中以检验本方法癌细胞回收率及敏感度,检测20例正常女性志愿者及12例Ⅳ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标本,探索其特异性及临床应用可行性。【结果】免疫磁珠富集后癌细胞回收率达86%~93%.可在10^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1个癌细胞,特异性为100%。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8/18阳性细胞检出率75%。【结论】改良IME-FICC法是一种简便、省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精囊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精囊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1例行双侧精囊连同膀胱、前列腺、直肠根治性切除术.2例行精囊、部分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例行精囊、膀胱、前列腺、输尿管下段、直肠前壁切除术及回肠膀胱术.结果 2例患者术后随访5年未见复发与转移,1例术后2年死于结肠癌,1例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 原发性精囊癌的临床表现为血精或血尿,下尿路梗阻症状,大便性状与次数的改变,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CEA阴性,细胞角蛋白(CK)阳性.治疗主要根据肿瘤侵及的范围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予以切除,术后应加以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9.
肠道储尿囊粘膜远期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术后肠道储尿囊粘膜远期形态学的变化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肠道储尿囊代膀胱术后随访25例患者,其中结肠储尿囊15例,回肠储尿囊10例.取得活检组织后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结肠储尿囊术后远期病例肠粘膜腺体深度为(0.17±0.04)mm,明显浅于对照组腺体深度[(0.42±0.04)mm],微绒毛高度为(0.35±0.05)μm,明显短于对照组微绒毛高度(0.69±0.08)μm,出现粘膜明显萎缩;回肠储尿囊术后肠粘膜绒毛高度,近期组为(0.61±0.22)mm,远期组为(0.37±0.16)mm,与对照组(0.41±0.14)mm比较,远期、近期都有明显的粘膜萎缩.在远期病例,2种储尿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都保持良好.没有发现明显恶变的形态学征象.发生了代谢性酸中毒或储尿囊结石的病例在粘膜形态结构上无特殊改变.结论术后肠道储尿囊粘膜出现了结构上的萎缩,是"适应性”的变化,认为肠管是一种良好的膀胱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
背景:传统方法多采用平滑肌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并进行支架材料的双面种植,但由于平滑肌细胞取材培养困难,且体外传代有限,双面种植较为困难。 目的:实验拟验证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膀胱脱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可行性。 设计:基础实验研究。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 材料:实验于2006-03/2007-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实验室级别为卫生部部属医院开放实验室。1月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80~ 100g,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新鲜猪膀胱取自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连续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采用去污剂洗涤法制备猪膀胱脱细胞基质,并测定其纯度及特性。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膀胱脱细胞基质上,以添加25 n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培养液进行体外、体内复合培养,检测其相容性。体内实验以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体外实验以未植入细胞的材料为对照,并模拟合适的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分化,分别在4,8周后取出动物体内的复合材料行组织切片检查,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检测上皮细胞再生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①采用全骨髓法成功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显示,传代第3代细胞CD29阳性细胞为99.43%。②制备的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特性,镜下见均质状态的基质和细丝状的胶原纤维。体内外相容性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细胞生长状态良好。③4周后组织切片检查可见组织中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见有薄层、不连续的单层上皮生长,8周后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见有薄层、连续的多层上皮生长。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体内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