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介绍利用不同筋膜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10年5月,采用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骨瓣,或以骨间背动脉桡侧终末支的筋膜蒂骨瓣植入结合内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陈旧性骨折41例。结果38例经6~27个月(平均19.3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腕舟骨骨折均在术后4~6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达100%。腕关节活动度为4例腕掌屈60°背伸50°34例腕掌屈达70°-80°.背伸45°-55°。腕关节活动时无疼痛。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表测定:总体疗效为优29例,良9例。结论采用带不同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舟状骨陈旧性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平滑肌肉瘤是源于肠壁平滑肌、肠壁血管平滑肌或肠壁黏膜肌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其中以直肠最多见,约占大肠平滑肌肉瘤的85%。骨的平滑肌肉瘤非常罕见。诊断骨的原发性平滑肌肉瘤要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5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187例,其中典型的浅Ⅱ度~深Ⅱ度病例(排除合并糖尿病、脑血栓等因素的影响)共776例。本文分析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原因,旨在总结烧伤创面处理方法与效果,探讨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游离部分足趾甲床组织瓣移植修复多指畸形及创伤术后残留手指畸形后手指外观及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手外科一病区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游离部分足趾甲床瓣移植修复多指畸形及创伤术后残留手指畸形11例,先天性多指畸形矫形术后末节偏曲畸形5例,创伤后手指末节偏曲畸形6例;拇指5例,示指2例,中指2例,环指2例。所有患者均为末节偏曲畸形,伴甲床缺损并畸形。测量所有患者术前的末节偏曲角度(平均30°),甲床宽度(平均11.1 mm)和指骨间关节活动度(0°~50°)。对患者进行游离部分足趾甲床组织瓣移植至畸形手指的手术,并进行随访,拍X线片,测量末节偏曲角度,测量指骨间关节活动度,测量甲床宽度。将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2(平均9)个月。11例部分足趾甲床瓣均成活,末节偏曲角度完全矫正;甲床宽度恢复至平均14.0 mm,较术前增大(26.1±3.4)%;指骨间关节活动度恢复至0°~55.5°,较术前增加(11.0±2.7)%。结论游离部分足趾甲床瓣移植修复多指畸形及手指创伤术后残留畸形, 可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与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65例横形髌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0例(空心钉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35例(张力带组)。比较2组术后0.5、3、6个月的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张力带组2例出现克氏针松动退出刺激皮肤,取出内固定后缓解。空心钉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皮肤刺激等并发症。空心钉组术后0.5、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张力带组,空心钉组术后0.5、3、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且疼痛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1年1月起在熟练应用单纯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扩展为多种类复合组织瓣用以修复手指、手掌小面积复合组织缺损,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5~63岁,修复部位:拇指9例,食指12例,中指6例,环指1例,小指3例,手掌1例,背侧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遗畸形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994年8月至2012年8月间99例(145只患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整复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9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为:①创面早期处理不当致感染、加深;②深度烧伤患者拒不接受早期手术治疗而待自然愈合,愈后产生瘢痕挛缩畸形;③深度烧伤创面手术时机选择较晚或薄皮片移植及术后未进行有效康复锻炼。整复手术采用瘢痕松解游离植皮、局部成形、皮瓣转移、关节融合等方法,术后采用抗挛缩措施并嘱加强功能锻炼。随访57例(69只患手),4例手指掌侧瘢痕挛缩术后再挛缩行二次手术;7例虎口、指蹼处术后仍有轻度挛缩,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所有畸形关节完全或基本矫正;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手烧伤早期正确治疗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对后遗畸形患者个性化、系统全面的进行瘢痕彻底松解、皮片移植或局部成形和皮瓣转移是整复的关键,加强术后康复治疗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桡背侧和桡掌侧入路植入桡骨茎突骨瓣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桡背侧和桡掌侧入路植入桡骨茎突骨瓣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患者2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术后6个月、1年时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舟状骨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活动度良好。结论桡背侧和桡掌侧入路植入桡骨茎突骨瓣治疗舟状骨陈旧性骨折的手术时间短,疗效明确,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椎体的纤维血管瘤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上很难与其他椎体血管瘤以及椎体结核进行鉴别,而椎体的纤维血管瘤在治疗上与结核有较大的区别。椎体纤维血管瘤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总结了收治的1例椎体纤维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使用Fidjicag(e聚醚醚酮PEEK材料)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最初的11例(14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Fidjicage进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手术进行回顾研究。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12和24个月拍摄颈椎的正侧位片。对椎间隙的前高度(ADH)、椎间隙的后高度(PDH)、椎间高度比(IBHR)以及椎体间角(IBA)进行测量和比较。融合的效果通过椎间隙骨小梁的连续性来评价。收集到数据的组间差异通过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时除1例(1节段)以外所有的病例都得到了椎间融合,术后6个月时,所有病例都得到了椎间融合。术后的ADH、PDH、IBHR和IBA较各自术前明显增加,而且在随访终点得到了较好的保持。在随访的终点未发现有椎间融合器的移位或者脱落的情况。结论 Fidjicage可以提供高融合率、低下沉率、即刻稳定性,影像学方法评价后认为Fidjicage的物理属性与设计较为合理,可以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提供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