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腹腔灌洗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树发  张臣烈 《普外临床》1994,9(5):268-270
作者用健康杂种狗18条,采用狗自身胆汁和胰蛋白酶混合液从胰管逆行注射的方法制做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模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8条狗,仅给支持治疗;B组10条狗在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腹腔灌洗。结果:支持治疗组8条狗平均仅存活26±3小时,存活率为0%;而灌先组10条狗中4条死亡(平均存活40±18小时),6条存活,存活率为60%。作者采用腹腔灌洗的方法治疗1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7例因病情恶化疑有  相似文献   
2.
胃癌外科治疗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58年1月至1987年12月,我院外科共收治胃癌2722例,其中手术2412例(手术率88.6%),切除1720例(切除率71.3%).切除者术后总5年生存率为34.8%.Ⅰa、Ⅰb、Ⅱ、Ⅲa、Ⅲb及Ⅳ期胃癌切除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80.2%、65.7%、44.8%、23.1%及10.8%.随病期趋晚,生存率逐步降低,且各期间差异显著,说明国际胃癌TNM分期法能较好地体现分期与预后理应具备的一致性.若将全组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则近期组(1984~1987年)5年生存率为41.4%.既往组(1958~1983年)为32.6%.分析还显示5年生存率的提高主要为早、中期病例相对增多所致, 说明早期诊治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近期组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61.2%.比较不同根治切除范围(D_1、D_2及D_3术)对各期胃癌的疗效,提示应根据癌肿的部位、分期及生物学特性来制定每一胃癌病例的具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健康杂种狗18条,采用狗自身胆汁和胰蛋白酶混合液从胰管逆行注射的方法制做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模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8条狗,仅给支持治疗;B组10条狗在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腹腔灌洗。结果:支持治疗组8条狗平均仅存活26±3小时,存活率为0%;而灌先组10条狗中4条死亡(平均存活40±18小时),6条存活,存活率为60%。作者采用腹腔灌洗的方法治疗1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7例因病情恶化疑有感染或出现并发症而中转手术,其中4例治愈,3例死亡;另7例,6例完全治愈,1例死亡。作者认为腹腔灌洗适应于急性坏死性联腺炎的早期病例,即坏死尚未感感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高龄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1984~1993年间212例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疾病。手术证实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病理检查无明显特殊性。163例行胃癌切除术,切除率为76.9%,根治性切除达59.3%。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11.8个月。临床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诊胃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腹腔镜技术以其微创、手术用时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期短而被认同,并迅速得到推广。我院已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数千例,但在多年的腹腔镜手术中难免存在各种问题,现报告2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漏诊的胃癌病例。 病例简介 例1:女,49岁,有反复中上腹隐痛不适伴间隙性进食疼痛加重3年的病史,经B超检查提示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除胆囊结石外未探及其他脏器有明显异常,手术顺利,耗时20min,术后恢复良好。术后5个月因上腹部仍有无规律的疼痛、不适伴嗳气、反酸而就诊。药物治疗无效,经…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伴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32)和常规补液(对照组,n=30)两组。所有病例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浆蛋白、Hb、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胃泌素,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减缓,血胃泌素水平在肠道营养后明显升高(P<0.05),所有病例的免疫功能均有改善,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支持完全、可行,并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同时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有利于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7.
1983年11月~1993年10月,10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并发单系统或多系统霉菌感染者57例(57%)包括4个系统100例次.10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有13例于术后接受常规静脉补液(传统方法),其中并发霉菌感染的3例(23%,4例次);87例接受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者中,30例仅接受胃肠外营养支持(PNS),57例继PNS后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ENS).87例中,发生霉菌感染者54例(62%,共96例次).营养支持与否、PNS持续时间及ENS起始时间与霉菌感染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顺铂(CDDP)对原代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及其与胃癌组织P-糖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纯化后的人新鲜胃癌细胞,用台盼蓝染色法和MTT法检测经顺铂作用后细胞活力及代谢活性的变化,用TdT法检测顺铂体外促凋亡效应;同时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GST-π和P-gp表达,以研究其间的关系。结果:经顺铂作用后,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和代谢活性的下降;不同个体肿瘤细胞对顺铂敏感性不同,低分化胃癌细胞较高分化者更敏感(41.25%vs33.23%)。经顺铂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加,为33.21%。39例胃癌标本GST-π和P-gp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58.97%,前者表达阳性者对CDDP显示了较强的体外耐药性,而后者高表达与CDDP体外耐药性无关。结论:顺铂可能通过包括诱导凋亡在内的多种途径杀伤原代胃癌细胞,尤对低分化者显示了明显的肿瘤杀伤效应。GST-π高表达可能影响CDDP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85岁,发现右侧腋下肿块1个月入院。无发热、疲乏、盗汗、消瘦等症状,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诉有“关节炎”史30年,无晨僵。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左甲状腺下极可及一(0.8×0.8)cm~2大小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滑,质硬,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右腋下近腋前襞可及一(5×6)cm~2大小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质偏硬,轻压痛,不与皮肤粘连,基底部较固定。双侧乳房未扪及肿块。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呈轻度梭型肿胀,不能完全伸展。余未见异常。右腋下肿块穿刺活检镜下见大量癌细胞,涂片背景中见大量淋巴细胞,提示转移性癌。颈部CT示左侧甲状腺癌可能,B超示左侧甲状  相似文献   
10.
静脉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胃癌细胞动力学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术前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并于PNS前后分别通过胃镜及术中取正常胃粘模和胃癌组织.经FCM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百分率的变化。同期作免疫功能测定:结果发现,PNS后,胃癌细胞的G_0/G_1%显著下降(P<0.01),S—G_2—M%则明显增加(P<0.025)。正常胃粘膜细胞无类似的变化。此外,PNS后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有所增加,但以CD~ _4的增加最为显著(P<0.05)。提示:术前PNS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的免疫力,同时亦可能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因而,为在增殖期应用化疗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