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阴性乳腺癌病人腋窝低位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单纯乳房切除和SLN阴性的718例乳腺癌病人,均行腋窝低位淋巴结清扫,分析其转移率及转移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腋窝低位淋巴结检出686例(95.5%),平均检出(9.4±5.7)(0~21)枚。40例病人发现腋窝低位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6%(40/718)。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低位淋巴结转移与腋窝淋巴结可触及、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数目、脉管癌栓、神经侵犯、HER2阳性、分子分型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可触及、SLNB数目、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分子分型是腋窝低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患肢发生上肢淋巴水肿5例(0.7%),病人上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SLN阴性乳腺癌病人存在腋窝低位淋巴结临床转移。腋窝低位淋巴结转移存在许多危险因素,有必要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3.
报告36例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产程观察及护理。在产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血压及胎儿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按医嘱予吸氧、镇静、降压等处理,并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对产程的影响。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必要时予手术助产以适时结束分娩,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产妇的思想顾虑,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郭晶  徐胜前  李金英  方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4):140-142+145
目的探讨对肝癌术后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66例肝癌术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肝癌术后患者展开对比分组;对照组(n=33)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n=33)选择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SAS及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术后SAS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显著缓解(P0.05);与对照组患者术后S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术后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SDS显著降低(P0.05)。结论合理应用舒适护理方法展开肝癌术后患者护理干预工作,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缓解、术后SAS评分及SDS评分降低,有利于肝癌术后患者快速恢复及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压间断循环洗胃法在抢救口服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急性口服药物(包括各种农药)中毒患者237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03例,采用传统的留置洗胃法;观察组134例,采用低压间断循环留置洗胃法。结果观察组洗胃不良反应,出入量平衡、胃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洗胃耐受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洗胃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低压间断循环留置洗胃法,可提高洗胃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血浆和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索VEGF与HIE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有关机理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HIE足月新生儿38例(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11例)作为观察组,1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于生后24h、7、10天测血浆VEGF和NSE,于生后24h测脑脊液VEGF和NSE,分析VEGF与NSE、疾病程度相关性及意义。结果观察组VEGF与NSE在生后24h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以后逐渐下降,与生后7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VEGF与NSE、疾病程度有相关性。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能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一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方珍 《婚育与健康》2009,(23):58-58
<正>牛义君下班回家,钻进厨房一把搂住我的腰,说:"亲爱的,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要是在往日,忙得不亦乐乎的我会嫌他烦,可那天,我心情特好,便娇嗔地回应:"什么好消息?你快说,我们庆贺一下!"义君双眼神采奕奕:"我设计的作品被客户大加赞赏,他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绝妙的建筑……""那真是太好了!祝贺你!我们加两个菜以示庆贺。"正在兴头上的我将准备明天吃的菜也拿出来做了。吃饭时,我还特意开了一瓶红酒。  相似文献   
8.
林亚  韩桂花  金晶  季晓晓  方珍 《新中医》2021,53(7):162-165
目的:观察蒲黄散外敷联合常规医护措施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热毒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2组均采用硫酸镁湿热敷,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适量涂在患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蒲黄散外敷,疗程均为5 d。治疗前与治疗第3天、第5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疼痛、肿胀、灼热等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和第5天,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以上2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肿胀、灼热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加快(P0.01)。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采用蒲黄散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可明显减轻疼痛等症状,缩短病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氨茶碱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氮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5年2月-2006年5月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根据病情再分为轻症和重症组.对照组患儿按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方案治疗;试验组患儿除常规方案治疗外,同时口服氨茶碱控释片治疗[2 mg/kg,1次/d].入院当天、住院第3、7天分别测定患儿潮气量(VT)、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同时检测呼吸道α1-酸性糖蛋白、血白细胞介素-8(IL-8)和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肺功能及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胞计数和分类较对照组患儿明显改善(P<0.05.0.01),呼吸道α1-酸性糖蛋白及血清IL-8较对照组患儿明显降低(P<0.05,0.01);试验组患儿VT、Ti/Te、tPTEF/tE、vPTEF/vE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a<0.05,0.01);试验组轻症、重症患儿治愈率与对照组轻症、重症患儿治愈率比较显著增高(P<0.05,0.01).试验组患儿α1-酸性糖蛋白与血清IL-8呈显著正相关(u=0.387 P<0.05);α1-酸性糖蛋白与VT、Ti/Te、tPTEF/tE、vPTEF/VE呈显著负相关(u=-0.412,-0.403,-0.396,-0.385 Pa<0.05).口服氨茶碱控释片不良反应较少,偶见有心率增快.结论 口服氨茶碱能减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减轻小呼吸道阻塞,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病毒各种抗原、抗体系统的发现,使乙型肝炎病毒研究工作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自1972年瑞典学者Magnius和Espmark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发现e抗原(HBeAg)以后,e抗原在肝炎检测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