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物衍生骨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MSCs)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了解其修复长段管状负重骨缺损的血管化情况. 方法制备生物衍生骨作为支架材料,培养、诱导MSCs作为种子细胞,二者在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20只山羊双侧胫骨中段制备成20 mm长的骨-骨膜缺损模型,采取自身左右侧对照,实验侧(右侧)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对照侧(左侧)植入单纯支架材料,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2、4、6及8周用墨汁灌注透明标本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血管化过程,组织学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 结果术后2、4周,实验侧血管形成较对照侧少(P<0.05);术后8周,两侧均完全血管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于术后6、8周新骨形成逐渐增加,材料降解吸收较对照组快;对照侧术后8周材料孔隙内仍无明显新骨形成. 结论生物衍生骨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能够较快发生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较单纯支架材料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复合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修补兔颅骨缺损后的形态学变化和成骨效果.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n=20)、B(n=8)两组,手术在兔颅顶骨矢状缝两侧分别各建立一个直径1cm的圆形全层缺损,用两种方法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和藻酸钙凝胶、骨粉分别构建组成可塑形的组织工程骨复合材料,分别填补修复A组兔颅骨左右两侧的缺损,B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组织学、X线观察材料的形态变化、成骨情况,并对X线片和组织学切片进行评分.结果材料植入后,局部未见红肿、积液、渗出等异常反应.①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组修补后12周颅骨缺损基本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大多被骨组织替代,骨粉基本被吸收,有块状凝胶残留其中,组织学评分为(5.50±1.00).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布满整个缺损区,X线片评分为(3.25±0.95).②藻酸钙凝胶-骨粉组修补后12周部分颅骨缺损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部分转变成骨组织,骨粉基本被吸收,有凝胶残留其中,组织学评分为(3.25±1.50).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主要分布在缺损区的边缘部位,X线片评分(2.25±0.25).③空白对照组骨缺损主要被膜样纤维组织修复,在紧邻骨缺损边缘处有硬性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边缘有骨组织存在,中央大部为膜状致密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为(1.50±0.50),X线片仅见靠近骨缺损边缘的部位存在致密骨痂影,X线片评分为(1.00±0.57).结论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可根据颅骨缺损的形态进行塑形填补,在体内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达到对兔颅骨缺损的骨性修复,但部分藻酸盐凝胶吸收缓慢,手术后12周仍不能满意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假体清创5例,其中3例失败后改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7例;行一期翻修术1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1个月,未见感染复发。10例病人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0±6.39)分,术后为(68.10±12.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0,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困难,保留假体清创术应把握适应证并慎重选择,二期翻修术治疗具有控制感染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31例46椎,男9例,女22例,年龄61~78岁,平均68岁,椎体骨折位于T7~L3,术前对31例患者均拍摄X线片、CT及MRI,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经双侧入路球囊扩张注射PMMA骨水泥20例,单侧注射11例,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椎体矢状面指数及前后凸Cobb's角测量,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7分降为术后2.5分(P<0.001),终末随访为2.8分,椎体矢状面指数(SI)由术前平均54%恢复至术后88%(P<0.001),终末随访为83%,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恢复为4.8°(P<0.001),终末随访为5.5°,术后93%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感染及胸肋部刺激性疼痛,无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术中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经术中及术后长期观察,未造成任何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有确切缓解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渗环境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影响。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假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注入细菌的同时注入40g/L的氯化钠溶液0.1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0.1mL。分别于注入细菌后2、4、6、8和16d对假体感染动物行关节液细菌计数、假体周围组织学观察和假体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注入细菌后2-4d实验组和对照组关节液细菌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入细菌后6、8和16d两组细菌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17,P〈0.05)。注入细菌后4d实验组动物假体周围组织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对照组注入细菌后4d开始出现炎细胞浸润,注入细菌后6d所有动物假体周围组织中均有炎细胞浸润。两组注入细菌后4d均观察到假体表面有少量细菌黏附;注入细菌后6、8和16d实验组假体表面黏附的细菌较对照组增多。结论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高渗环境能够促进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以及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种方法中和孕妇血液中血型完全抗体后,免疫性抗-A、抗-B(IgG)效价比较。方法选择孕妇为O型的丈夫为A型、B型,抗-A、抗-B(IgG)效价为1 024的血液标本30份,经血型物质和二硫苏糖醇(DTT)中和完全抗体后采用戴安娜卡式系统检测抗-A、抗-B(IgG)效价。结果抗-A、抗-B(IgG)效价比较,抗-A效价在>64的血型物质中和的4例,DTT中和的9例;抗-B效价在64以上的血型物质中和的5例,DTT中和的9例,血型物质中和后检测IgG抗体效价低于DTT(P<0.01)。结论血型物质和DTT中和IgM抗体的能力有差异,所以在做新生儿溶血病产前检查时应注意,只要存在免疫抗体,不管抗体效价高低均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孔板法检测4 126名献血者的ABO和Rh系统血型;用微柱凝胶法筛查意外抗体及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数据库。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0 685名住院患者作常规ABO和Rh(D)血型以及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配血以血型血清学和电子交叉配血2种方式进行;对9 996名住院患者以ABO和Rh(D)血型相容作血清学交叉配血,并对其中2 920人作电子交叉配血;同时对689名住院患者作ABO和Rh系统血型鉴定和意外抗体筛查,对意外抗体筛选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作电子和血清学交叉配血。结果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电子交叉配血的献血者数据库,对2 920名经ABO和Rh(D)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和657名经ABO和Rh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与4 113名献血者分别作了6 109次和1 227次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2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试验配血时间分别为15和45 min。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临床应用是可行的,除了同样准确外,其最大的优势是比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1951年Allen在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母亲血清中发现一新的抗体,称抗-Jka,检出相应的Jka抗原。该母亲姓Kidd,故被称为Kidd血型〔1〕。在临床上Kidd血型系统可以引起输血反应与新生儿溶血病,为了解JK(a-b-)抗原在Kidd血型分布的状况,笔者对来我站无偿献血的捐血者14639例进行了血型调查分析,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辛伐他汀/明胶海绵复合物对兔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在肱骨大结节骨槽上填塞辛伐他汀/明胶海绵复合物并将冈上肌缝合回足印区;对照组仅在肱骨大结节骨槽上填塞明胶海绵并缝合回足印区。所有兔子在术后2、4、8周处死行生物力学及HE染色,观察冈上肌腱-骨愈合情况。结果大体观察结果显示:所有兔子术后均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渗液、感染及辛伐他汀不良反应。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腱-骨界面的最大抗拉强度(50.71±3.40)N,刚度(37.81±5.17)N/mm,均高于对照组腱-骨界面的最大抗拉强度(44.25±4.41)N,刚度(30.12±1.54)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腱-骨界面的最大抗拉强度(69.20±6.25)N,刚度(55.86±6.03)N/mm均高于对照组腱-骨界面的最大抗拉强度(50.24±5.89)N,刚度(34.40±2.40)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2周腱-骨界面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4周见软骨细胞增生;8周见"潮线"结构以及密集的Sharpey纤维。对照组2周腱-骨界面结合松散,见梭形成纤维细胞增生;4周未见软骨细胞;8周见疏松无序的Sharpey纤维。结论局部应用辛伐他汀/明胶海绵复合物能够促进兔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锻炼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收治并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诊为NSCLC拟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功能锻炼,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6 min步行实验(6MWK)距离、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52±1.14)d、(6.91±1.8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33±2.25)d、(8.81±2.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6 MWK距离、KPS评分分别为(576.43±101.99)m、(90.2±7.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82±116.37)m、(81.4±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锻炼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