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腹部脂肪及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腹内脂肪(VAT)与BMD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行低剂量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442例,其中男1522例,女920例,根据年龄分为5个年龄段:30~39、40~49、50~59、60~69、70~90岁。采用QCT测量L2中心层面腹部总脂肪(TAT)、VAT、皮下脂肪(SAT)及腰椎BMD。分析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间TAT、VAT、SAT、BMD的差异及TAT、VAT、SAT与BMD的相关性。结果50岁以上男性各年龄段TAT、VAT高于30~39岁男性(P均<0.01),而SAT低于30~39岁男性(P均<0.05)。50岁以上女性各年龄段TAT、VAT、SAT高于30~39岁女性(P均<0.001)。50岁以上男性及女性各年龄段间TAT、VAT、S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49、50~59岁年龄段分别较上一年龄段VAT明显增多(P均<0.01),BMD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P均<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AT是女性BMD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89,P=0.007),TAT、SAT不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腹部脂肪和BMD随年龄发生变化,男性和女性均在40~59岁出现VAT明显增多。VAT可能是女性BMD的独立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马淑红  郜荣  常蕊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85-1385
为了解平阴县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2003年5~6月对部分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电离子电灼加中药外洗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获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趾)患者红细胞膜C3b受体(CR1)的活性和红细胞膜吸附的免疫复合物(CIC),探讨患者红细胞CRl及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①采用免疫酶联(ELSIA)法测定CR1活性.②采用C3b受体花环(RBc-C3b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试验,以两者的形成率作为评价红细胞免疫活性的指标.结果 ①RA患者红细胞CR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P<0.01).②RA患者RBC-C3bR(%)显著降低(P<0.01),RBC-ICR(%)显著升高(P<0.01);RA活动期患者RBC-C3BR(%)水平显著低于RA稳定期患者(P<0.01),RA活动期患者RBC-ICR(%)水平显著高于RA稳定期患者(P<0.01).结论 ①RA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活性降低,活动期患者低于稳定期患者.②RA患者RCIA功能降低,RA活动期患者低于趾稳定期患者.此结果为拓宽诊疗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ICDAS龋病评估系统与WHO龋失补指数在中国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应用,评估ICDAS-Ⅱ系统的可行性。方法:对自愿参加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健康检查的267名7~12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分别采用ICDAS-Ⅱ系统和WHO标准对每位受试对象进行评估。为了便于与WHO标准相比较,将ICDAS-Ⅱ系统的龋病分级标准,根据对龋的定义范围不同,分为健康和龋病两部分,具体分类如下:D1(0级为健康,1~6级为龋齿);D2(0~1级为健康,2~6级为龋齿);D3(0~2级为健康,3~6级为龋齿);D4(0~3级为健康,4~6级为龋齿)。从性别,年龄等多方面分析比较两种龋病评估系统的患龋率和龋均。结果:ICDAS-Ⅱ系统检查者之间的Kappa值为0.74~0.84,WHO标准检查者之间的Kappa值为0.82,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ICDAS-Ⅱ系统与WHO标准比较,患龋率为86.1%比50.2%,乳牙龋均为2.38比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DAS-Ⅱ系统D2、D3的患龋率及龋均明显高于WHO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的乳牙龋均与WHO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DAS-Ⅱ龋病评估系统与传统的WHO标准相比有更高的龋病检出率,尤其对早期釉质龋有明显优势,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了81例胆囊切除术,总结其中的手术技巧和体会.方法 采用单纯的胆囊切除术包括顺行和逆行切除术,切口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及经腹直肌切口.结果 清楚的辨认和解剖胆囊三角区是做好胆囊切除术和防止意外损伤的关键,其次分离和显露胆囊管.结论 针对不同的胆囊解剖结构耐心和仔细游离,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平滑肌瘤的流行病学及疾病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榆林市第一医院2017年12月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原发性卵巢肌瘤患者的病史资料、治疗过程、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并回顾卵巢平滑肌瘤及妊娠合并卵巢平滑肌瘤的相关文献。结果孕39周患者因"先兆子宫破裂"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探查双附件,发现右侧卵巢大小约5cm×4cm×2cm实质性肿块,子宫体及左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右侧卵巢平滑肌瘤。该例患者术后42天再次来院复查,妇科检查、盆腔B超及血清CA125未见异常。结论原发性卵巢平滑肌瘤的发病率低,检出率低,不合并肉瘤样变性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克服在治疗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生长减速时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生长激素组)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联合司坦唑醇治疗组(司坦唑醇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儿的乳房Tanner分期、阴毛分期、生长速度、预测成年身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与生长激素组相比,司坦唑醇组患儿乳房Tanner分期Ⅰ期、Ⅱ期比例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比例均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的Ⅴ期比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和生长激素组相比,司坦唑醇组患儿阴毛分期的Ⅰ期比例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但两组患儿的Ⅱ期、Ⅲ期、Ⅳ期、Ⅴ期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生长激素组相比,司坦唑醇组患儿的生长速度、预测成年身高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治疗中的生长减速时司坦唑醇对克服减速的疗效较生长激素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技术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剂量组(130 k V/140 m As;CTDIvol=15.39 m Gy组,46例)和半剂量组(110 k V/104 m As;CTDIvol=7.7 m Gy组,44例),进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对全剂量组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对半剂量组数据分别采用FBP及SAFIRE重建,并分别计算2组数据的主动脉弓根部、颈总动脉分叉处、基底动脉起始处、大脑中动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结果 :在半剂量组中,主动脉弓根部、颈总动脉分叉处、基底动脉起始处及大脑中动脉的SAFIRE 1~3级重建与FBP重建方法相比,SAFIRE 3级的图像噪声最低,SNR和CNR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