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诱导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6T-CEM的凋亡作用。方法:利用DNA断裂点标记法(TUNEL)、DNA凝胶电泳、活细胞拒染以及光镜方法研究有关细胞的凋亡。结果:UNEL标记及DNA凝胶电泳显示:10-40μg/ml剂量的去甲斑蝥素作用6T-CEM细胞24h及10μg/ml剂量的去甲斑蝥素作用6T-CEM细胞超过18h后即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的去甲斑蝥素可在直接杀伤作用较小的情况下明显诱导6T-CEM细胞凋亡,不会因细胞坏死而引起炎症反应,这对于去甲斑蝥素应用于临床将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镍钛形状记忆接骨器促进骨折愈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比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Swan-like memory-compression connector,SMC)与加压接骨板(compression plate,CP)固定下骨折愈合过程的血管形成,探讨SMC内固定下骨折愈合血管形成的特点。方法: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形截骨,左侧以SMC、右侧以CP固定,术后2、4、8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SMC组骨折部位血管长入时间明显提前,血管数量较丰富、发育程度优于CP组,8周时SMC组即可见完整血管内壁,内皮细胞发育成熟。结论:与CP相比,SMC组骨折端血管长入的时间较早,保证骨折愈合所需营养成分的供给,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4.
制作运动终板电镜标本的一种简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动终板的超微结构形态学研究中,由于在半薄切片中寻找到运动终板比较困难,因而在电镜下难以观察到运动终板,特别在长肌中要在电镜下观察到运动终板更加困难。由此导致在电镜制样时,工作量大;在电镜观察时,失败概率高。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种比较容易观察到运动终板的制样方法,即将长肌及其支配神经进行整体包埋,以神经进入肌束处为标志进行半薄切片,便于在半薄切片中寻找到运动终板,然后进行定位,再进行超薄切片观察的方法,现简要报道如下:1 标本的取材 捣毁蟾蜍脑脊髓,处死蟾蜍。剥皮去内脏后,将蟾蜍下半身固定于蛙板上,腹…  相似文献   
5.
比较冷冻和化学固定后骨骼肌超微结构的不同特征。方法:蟾蜍缝匠肌经常规化学固定以及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冷冻置换后,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冷冻固定后,缝匠肌基膜仅仅由电子密度高的一层组成;横小管为圆形;终池内含有电子密度高的环形物,终池膜上存在一排线状电子密度高的蛋白颗粒。化学固定后,缝匠肌基膜由两层组成:一层电子密度低,另一层电子密度高;横小管为扁平状或哑铃状;终池内仅有一些散在的电子密主  相似文献   
6.
采用心理应激大鼠模型,将大鼠下丘脑连续切片,行精氨酸加压素(AVP)免疫组化反应,以光镜检测并微机相对定量分析。结果呈AVP阳性反应的室旁核(PVN)前后径增大,核内AVP阳性物的总面积增加,上述特征规律性光实验组(B组)>非规律性光实验组(A组)>非规律性光对照组(C组)。各组正中隆起外带(ME-L)相比,则A组阳性纤维呈色最深且范围最广,B组次之,C组更次之。结果表明心理因素可影响PVN的AVP合成、储存及转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加压钢板(CP)与髓内钉(IN)固定下骨折愈合过程的血管形成,探讨不同内固定下骨折愈合血管形成的特点。方法:42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截骨,左侧以CP、右侧分别以IN固定,术后2,4,8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CP组骨折部位血管长入时间明显提前,血管数量较丰富,发育程度优于IN组,8周时CP组即可见完整血管内壁,内皮细胞发育成熟。结论:与IN相比,CP组骨折端血管长入的时间较早,数量较为丰富,保证骨折愈合所需营养成分的供给,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硅管套接大鼠坐骨神经,局部及皮下分别应用SAL(生理盐水)、NGF和CNTF。术后2周,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中胆碱脂酶(CHE)、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与正常侧相比,SAL组两类神经元中CHE活性显著减弱,ACP活性显著增强;NGF组感觉神经元两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运动神经元两酶活性有显著变化;CNTF组的结果与NGF组相反。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NGF主要保护感觉神经元,CNTF主要保护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1、在形态学研究中,常需对含有不同神经肽的神经元的相互关系,共同分布进行研究.我们在同一切片上连续运用免疫组化PAP-DAB终产物金银加强法(SGI)及免疫组化PAP法  相似文献   
10.
陈维华  苏佳灿  宋田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642-2643,F009
目的:对比加压钢板(CP)与髓内钉(IN)固定下骨折愈合过程的血管形成,探讨不同内固定下骨折愈合血管形成的特点。方法:42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截骨,左侧以CP、右侧分别以IN固定,术后2,4,8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CP组骨折部位血管长人时间明显提前,血管数量较丰富,发育程度优于IN组,8周时CP组即可见完整血管内壁,内皮细胞发育成熟。结论:与IN相比,CP组骨折端血管长人的时间较早,数量较为丰富,保证骨折愈合所需营养成分的供给,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