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臂锥形束CT以C臂旋转运动、平板探测器采集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和软组织成像,实现了二维摄影、透视与三维CT影像的有效结合,在头颈部、腹部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C臂锥形柬CT的基本理论及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豌豆骨X线摄影特殊体位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既往的腕部CT检查病例,对其CT影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在腕部MIP影像中,分别测出A、B两名医师和高级放射技师C观察豌豆骨侧位的最佳投影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B、C3组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佳的豌豆骨侧位X线摄影投射角度为腕关节侧位外旋(24.43±3.44)°,经验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论: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用于普通X线摄影技术的体位设计中,使其更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郁仁强  曾勇明  黄扬  彭刚  彭盛坤  谭欢  王杰  刘潇  孙静坤 《重庆医学》2013,42(13):1460-1461,1465
目的评价冠状血管造影术(CAG)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0例接受CAG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剂量转换因数计算患者的有效剂量(ED),并分析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穿刺入路、透视时间、采集帧数及血管病变与患者ED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平均累计剂量(DOSE)为400.54mGy,平均总剂量面积乘积(DAP)为28.26Gy.cm2,平均ED为5.23mSv。透视时间、BMI及采集帧数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757、0.442、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透视时间长和高采集帧数为CAG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增加重要因素,熟练的术者及采用降低采集帧数的新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数学模型计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中患者的辐射剂量,并验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3组管电压(80、100、120 kV)对人体仿真体模行双源CT检查,使用数学模型软件(ImpactDose 2.0)模拟方法测量CCTA 3组管电压的患者器官吸收剂量并转换有效剂量,采用人体仿真体模置入热释光剂量计实验对数学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除肺部以外,利用蒙特卡罗软件模拟计算的所有器官剂量值均小于利用仿真体模测量的;两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在±50%以内。结论 利用蒙特卡罗软件模拟计算CCTA患者辐射剂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可用于估算CCTA检查辐射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脑血管3D-DSA成像效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并依据对比剂应用浓度及注射速率随机分为5组:A组350 mg I/ml,3 ml/s;B组350 mg I/ml,4 ml/8;C组400 mg I/ml,3 m1/s;D组400 mg I/ml,4 m1/s;E组270 mg I/ml,4 ml/s.计算轴位图像上颈内动脉岩段(C2)、眼段(C6)、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所用对比剂总量及术前、术后24h、术后48 h血清肌酐(SCr)值.结果 比较不同浓度相同注射速率对比剂应用结果,A、C两组间C2、C6、M1、A1段SNR、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两组,B、E两组及D、E两组间C2段SNR、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6、M1、A1段SNR、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C、D两组间C2、C6、M1、A1段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VR、MIP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3种不同浓度对比剂患者间对比剂注射总量及术前、术后24 h、48 h Scr升高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3D-DSA检查中,较高浓度对比剂可用于无肾功能异常患者,但肾功能异常患者应慎用.3种浓度对比剂对患者48 h内SCr值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注射速率、低剂量对比剂3D-DSA脑血管造影的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疑似动脉瘤患者51例行3D-DSA脑血管造影,选择DynaCT 5sDSA成像,均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70mgI/100ml),导管尖端均位于平枢椎水平,按对比剂注射速率随机分为A组(1.5ml/s,n=18)、B组(2.0ml/s,n=18)、C组(3.0ml/s,n=15)。计算C臂锥形束CT轴位图像颈内动脉岩段(C2段)和眼段(C6段)、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段)的噪声、SNR及CNR,由2名医师对连续减影图像、VR及MIP重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组与A组噪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M1、A1段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2、C6段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比较,C2、C6、M1及A1段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连续减影图像及VR、MIP图像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情况。结论 3D-DSA脑血管造影中实施个性化低注射速率、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可行,能够降低患者碘摄入量及血管破裂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量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评价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X-care)技术在颅脑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德国德国西门子公司炫速双源CT对头颈体模进行相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下的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方式扫描颅脑,及无铋屏蔽和铋屏蔽2种方式扫描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选取铋屏蔽所在层面测量脑血管、邻近脑组织及脑脊液的CT值以及图像噪声,计算脑血管和脑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通过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方式计算器官剂量当量(HT),并记录每次扫描后生成的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颅脑扫描在相同的CTDIvol下,采用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扫描方法的HT,晶状体均值分别为(37.89±2.00)、(42.20±2.96)、(28.21±1.31) mSv,较颅脑常规序列扫描有明显下降(F=186.52,P<0.05);采用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HT,甲状腺为(0.77±0.07)和(0.89±0.08) mSv,较颅脑常规扫描和仅采用X-care有明显下降(F=103.26,P<0.05);DE-CTA采用铋屏蔽扫描后HT,晶状体和HT,甲状腺分别为(11.56±1.04)和(0.32±0.03) mSv,较屏蔽前有明显下降(t=5.07,P<0.05)。用与不用X-care、铋屏蔽及X-care联合铋屏蔽,颅脑常规扫描的噪声和对比信噪比(CNR)值无显著性改变;用与不用铋屏蔽,双能量CTA扫描的噪声和CNR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在保证一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颅脑CT扫描中晶状体及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当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仿真胸部体模,比较原始数据域迭代重建(SAFIRE)算法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对胸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在新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设备上预设80、100、120 kV三组管电压值,采用自动毫安秒care dose 4D技术对仿真胸部体模进行扫描,分别用FBP及SAFIRE重建算法(等级1~5)重建图像,比较胸部不同组织结构的噪声及CT值,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图像质量。每组扫描结束后,记录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并比较有效剂量。结果 相同扫描参数检查时,SAFIRE重建算法较FBP算法图像噪声明显降低(P<0.05);不同扫描参数检查时,无论FBP算法或SAFIRE重建算法,图像噪声均随管电压增加而降低;胸部各组织结构的噪声会随重建算法和管电压改变而发生变化;100 kV/SAFIRE(等级3)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均优于120 kV/FBP,且辐射剂量降低37.61%。结论 胸部CT扫描中,采用SAFIRE重建算法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胸部CT扫描中迭代去金属伪影算法(IMAR)减少金属伪影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仿真胸部体模(仿真体模组),在T5椎体两侧各植入1枚椎弓根螺钉。以130 kV管电压和自动毫安秒(care dose 4D)技术,在植入螺钉前后行胸部CT扫描。对无金属图像进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对有金属螺钉的图像分别采用FBP算法和IMAR重建,选取螺钉邻近层面的主动脉、肺、椎旁软组织为ROI,测量噪声值和CT值,并计算CT值相对于无金属植入物图像CT值的偏移程度(ΔHU)。另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接受胸部CT检查、且扫描范围内有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的患者(病例组),扫描条件、图像重建方式参数同体模扫描,测量金属伪影邻近脊椎骨组织及背部软组织CT值,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两种重建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植入螺钉后,仿真体模组主动脉、肺、椎旁软组织IMAR重建图像的噪声值低于FBP重建图像(P均<0.05),IMAR重建的ΔHU明显小于FBP重建图像(P均<0.01)。病例组FBP重建和IMAR重建方式的脊椎骨组织CT值和背部软组织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FBP重建和IMAR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R算法可明显减少条状伪影,并可校正受影响的组织CT值,使之更接近于无金属情况下的真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