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营养性高脂血症对雄性新西兰兔睾丸和阴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营养性高脂血症对雄性新西兰兔睾丸和阴茎发育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6),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HE染色观察睾丸和阴茎发育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C、TG、LDL-C明显升高,T、LH和FS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阴茎长度缩短(P<0.05),睾丸系数下降(P<0.01)。光镜下睾丸生精上皮破坏明显,阴茎组织有明显的脂肪细胞沉积。结论:幼年起摄入大量高脂食物极易诱发营养性高脂血症,并可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导致阴茎发育短小,睾丸生精上皮破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滋阴清热法对精液不液化症的治疗效果,对136例精液不液化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力、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滋阴清热法能明显缩短精液的液化时问和降低精液的黏稠度,提高精子活力,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前列腺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人精子表面蛋白P34H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获得纯化的人精子表面蛋白P34H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 方法 :在克隆到P34H基因编码区全长的基础上 ,将P34H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 30中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QE 30 /P34H。将pQE 30 /P34H转化至大肠埃希菌后 ,用异丙基 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 ,通过Ni NTA树脂进行亲和层析纯化上清中可溶性形式的重组蛋白P34H。对表达纯化重组蛋白的质粒进行DNA测序 ,并对重组蛋白P34H行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析 ,鉴定其是否为所需目的蛋白。 结果 :经PCR和双酶切鉴定 ,重组表达载体pQE 30 /P34H为正确克隆。SDS PAGE和DNA测序证实 ,所获的重组蛋白确系所需目的蛋白。 结论 :用上述原核表达的方法可获得纯化的人精子表面蛋白P34H。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应用临床血液学检验指标评估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EPO)联合葡萄糖酸亚铁防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胎龄<35周、出生体重900~1 500 g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于出生后2周开始使用250 U/(kg·次)的r Hu-EPO,1周2次皮下注射,连用4周,加常规治疗:铁剂6 mg/(kg·d),分3次口服、Vit E 25mg/d,必要时输血治疗;对照组未用r Hu-EPO,仅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液标本均行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水平和红细胞压积(HCT)均逐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缓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于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4周内仅有6例患儿需要输血,而对照组患儿需要输血的例数为2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皮下注射r Hu-EPO联合葡萄糖酸亚铁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轻贫血程度以及减少输血次数,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精囊腺摘除对大鼠性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精囊腺摘除后SD大鼠的性反应,分析精囊分泌功能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采用普通的外科手术将雄性大鼠精囊腺摘除,对照组暴露两侧精囊腺后即行缝合。在对雌鼠给予药物催情的情况下,分两组进行交配,观察两组雄鼠爬高潜伏期、爬高总次数、插入潜伏期等性功能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D大鼠在摘除精囊腺后,爬高潜伏期、插入潜伏期延长,2h内爬高总次数、2h内插入总次数及有射精活动鼠数减少,两组间的差异性具有极显著性;两组的命中率比较,P<0.05,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精囊腺摘除后,大鼠的性功能显著降低,说明精囊腺对维持大鼠的正常性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生精细胞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评估原位杂交技术(ISH)在生精细胞HCMVDNA检测的价值。方法收集119例精液检查中发现较多生精细胞男性不育病例精液,洗涤收集细胞后提取DNA,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行HCMV筛查,阳性者精液细胞涂片用ISH行HCMVDNA检测。结果119例精液样本PCR检测HCMV阳性12例。12例HCMV阳性病例精液细胞涂片ISH检测生精细胞HCMV DNA均见阳性表达。HCMV阳性病例精液均发现较多未成熟生精细胞,并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害。精子密度HCMV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HCMV阳性患者血清HCMV-IgG均阳性,HCMV-IgM均阴性。结论生精细胞HCMV感染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害,影响生精功能,可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ISH可作为生精细胞HCMV感染的一种较理想联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p倒位重复[inv dup(8p)]染色体重排的临床表现及分子机制。方法对3例产前超声发现异常的胎儿进行染色体G显带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inv dup(8p)的产前临床表现及相关基因进行总结。结果3例胎儿产前超声均提示为心脏结构异常;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提示均为inv dup(8p),倒位重复涉及的断裂位点不一,该区域包含GATA4、SOX7、NRG1等基因。结论inv dup(8p)的主要表型为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8p区域涉及的GATA4、SOX7基因与inv dup(8p)胎儿心脏异常相关。本研究3例inv dup(8p)染色体重排可能由染色体U交换机制导致。  相似文献   
8.
男性不育患者生精细胞HCMV、HSV感染检测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生精细胞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感染状况及其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83例精液检查中发现较多生精细胞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洗涤收集细胞后提取DNA,用PCR方法进行HCMV、HSV-Ⅱ筛查,阳性者精液细胞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ICC)做相应的病毒标记,并另行细胞学染色作形态学观察。结果:83例精液样本PCR检测HCMV阳性8例,HSV-Ⅱ阳性4例,未发现2种病毒同时阳性病例。8例HCMV阳性病例ICC标记生精细胞HCMV晚期抗原均见阳性表达,HCMV早期抗原均为阴性表达;4例HSV-Ⅱ阳性病例ICC标记生精细胞3例阳性表达,1例弱阳性。12例病毒阳性病例均发现较多未成熟生精细胞,并有不同程度的核染色质固缩、出现空泡、核膜破损、核崩解、凋亡小体等凋亡现象,但未能找到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形态学改变(如病毒包涵体)。病毒感染阳性组精子密度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生精细胞HCMV、HSV-Ⅱ感染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害,影响生精功能,感染的生精细胞形态学表现为出现凋亡现象等病理性改变;不育男性患者精液中出现病理性生精细胞,其生精细胞HCMV感染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的比值变化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从而对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和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临床上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的56例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进行sFlt-1和PLGF水平的检测并计算sFlt-1/PLGF比值,成功检测54例标本,其中有2例标本因溶血无法检测。采集24例正常妊娠的孕妇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采集32例未知妊娠结果的孕妇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预测将来子痫前期发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标本血清中sFl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L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sFlt-1/PL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采用ROC曲线确定sFlt-1/PLGF比值的截断值,与最终妊娠结果做对比,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2.6%,符合率为90.6%。结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比值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在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研究Williams-Beuren综合征(Williams-Beuren syndrome,WBS)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为本病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诊断出26例WBS,对其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