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造血细胞在NOD/SCID小鼠归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促进造血细胞归巢,提高造血干细胞植入中的作用. 方法 RT-PCR检测经体外培养扩增所得hUC-MSC归巢相关分子的表达;将hUC-MSC和CFDA-SE荧光标记的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植入NOD/SCID小鼠建立共移植模型,分离共移植24 h后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脐带血造血细胞在NOD/SCID小鼠骨髓中含量的变化. 结果 hUC-MSC表达SDF-1及其受体CXCR-4以及相关黏附分子CD11a/ICAM-1、CD49d/VCAM-1;在hUC-MSC共移植情况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计数均发现人脐带血MNC在小鼠骨髓中的含量与单独脐带血移植相比较有显著提高[(145±59)/1×105vs (298±72)/1×105;(755±158)/5×105vs (1598±227)/5×105个骨髓有核细胞;n=9,P<0.05)]. 结论 hUC-MSC具有表达化学趋化因子及相关黏附分子的特性,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归巢定位并引导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归巢与植入;动物模型的建立进一步证实其引导脐带血MNC在NOD/SCID小鼠体内向造血龛--骨髓富集(归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I心肌灌注及电影成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变组),均行心脏MRI灌注及电影成像。分析左心室室壁运动、心肌灌注首过期和延迟期MRI特征,确定梗死心肌的程度及范围。分析梗死心肌体积与室壁运动、左室功能的相关性。选取2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评价病变组与对照组心脏形态与功能。结果:33例病变组中32例(97.0%)延迟期心肌可见高信号,其中20例(60.6%)首过期灌注减低,12例(36.4%)无灌注减低;1例(3.0%)首过期灌注减低且延迟期无心肌强化。延迟期心肌强化阳性率与首过期灌注减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9,P>0.05)。病变组梗死心肌体积平均值为(22.1±12.3) cm3,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8,P<0.05),与左室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呈正相关(r=0.76、0.68、0.72,均P<0.05),与每搏输出量无明显相关性(r=0.23,P>0.05)。病变组左室长轴径、短轴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对照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小(P<0.05)。结论:MRI心肌灌注及电影序列可有效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程度和范围,且心肌梗死体积与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异体骨植骨联合跟骨锁定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4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于跟骨体部残留的缺损处进行植骨,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和异体骨组。其中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22~52(34.46±7.33)岁;SandersⅡ型8例,Ⅲ型11例,Ⅳ型9例。异体骨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4~55(36.40±7.93)岁;SandersⅡ型6例,Ⅲ型7例,Ⅳ型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并发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B觟hler角变化情况,并采用Maryland评分对术后12个月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并获得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各自B觟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骨组术后5例出现伤口并发症,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2例发生切口边缘坏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8,P0.05)。结论 :对于跟骨骨折使用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效果良好,与异体骨相比,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应用于跟骨骨折效果相当,但无排斥反应,可减少相关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s)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中起重要作用。造血细胞起源细胞局限性mHags只在白血病细胞及造血细胞表面表达,可诱导特异性T细胞产生,杀伤白血病细胞,对非造血细胞无细胞毒作用,成为诱导GVL效应、实现GVHD和GVL分离的理想靶抗原。本文对近年来以mHags为靶抗原诱导GVL效应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其用于临床造血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过继性免疫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壳聚糖作为一种非病毒载体,具有低毒性、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带可高正电荷密度的特性,易与带负电荷的DNA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相互作用体避免核酸酶的降解。 目的:构建负载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壳聚糖纳米粒,检测其体外缓释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及对软骨细胞基因转染等性能。 方法:将壳聚糖与负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质粒DNA(pDNA)以复凝聚法制成壳聚糖/ pEGFP-TGF-β1纳米粒。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壳聚糖/pEGFP-TGF-β1纳米粒呈球形,粒径、表面电位与pH值相关,随着pH值升高,粒径增大,表面电位减少。纳米粒可有效保护pDNA免受核酸酶的降解。纳米粒的pDNA包封率为(87.5±2.3)%;pDNA可从纳米粒中缓慢释放。体外转染实验证实壳聚糖/pEGFP-TGF-β1纳米粒能转染软骨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提示壳聚糖/ pEGFP-TGF-β1纳米粒能有效保护pDNA免受核酸酶降解,具有良好的缓释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能力,并能介导基因转染软骨细胞。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壳聚糖;软骨细胞;组织工程;基因载体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07  相似文献   
6.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多系分化潜能。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低糖的培养液中培养出贴壁生长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和免疫表型分析;在不同的因子作用下诱导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并检测诱导后细胞相应的基因表达。结果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后形态较均一,增殖能力随着传代逐渐增强,但从第8代后增殖能力明显减退。细胞表达CD29,CD38,CD44,CD106等标记,但CD34和H-2k表达阴性。在不同的诱导培养体系里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相应的骨钙蛋白基因,Ⅱ型胶原基因,脂蛋白脂酶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强。结论从小鼠骨髓可以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效扩增和诱导分化。表明可以以小鼠为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离体猪肝,建立模拟肝脏动态硬度变化的模型,用于后续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区分肝脏硬度动、静态组份的研究。方法:取出猪肝,分离门静脉主干,使用导管插入门静脉。通过输液管将导管与盐水袋连接。将输液架调节至不同高度(0cm,20cm,40cm,80cm,40cm,20cm,0cm)来模拟门静脉不同压力。进行MRE检查,检查完成后结扎第二肝门(肝静脉流出道),重复不同静水压下的离体肝脏MRE检查。结果:随着门静脉静水压的先升高,后下降(生理盐水袋的高度0cm,20cm,40cm,80cm,40cm,20cm,Ocm),离体猪肝模型MRE模量图测量肝脏的平均硬度也先升高,后下降。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模拟肝脏动态硬度变化的离体猪肝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HT5"SS〗观察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异源性脐带血T淋巴细胞激活与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HT5W〗方法: 〖HT5"SS〗建立分离、扩增hUCMSC的方法,检测其MHC表型;实验分3组:(1)单纯脐带血组(阴性组);(2)脐带血+丝裂原刺激组(对照组);(3)脐带血+丝裂原刺激 +MSC共培养组(实验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脐带血T细胞及其CD4+和CD8+亚型细胞共培养8 h后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表达, MTT法检测各组脐带血T细胞共培养5 d后增殖情况。 〖HT5W〗结果: 〖HT5"SS〗成功建立分离、扩增hUCMSC的方法,免疫表型分析显示hUCMSC不表达HLAⅡ抗原,低表达HLAI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示在hUCMSC共培养情况下,经丝裂原刺激后,脐带血T淋巴细胞CD69表达与对照组\[(22. 6±5.2)%\]的阳性率相比较,下降至(7.8±3.5)%(P<0.01),而且这种抑制对不同亚型T细胞(CD4+/CD8+)均起作用;MTT检测显示在hUCMSC共培养条件下,丝裂原刺激T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抑制的程度与hUCMSC的剂量呈依赖性。 〖HT5W〗结论: 〖HT5"SS〗hUCMSC对异源性脐带血T淋巴细胞激活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为非选择性的,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MSC)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骨痛的疗效。方法 经确诊为MM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例MM患者,在接受M2方案化疗结束后48 h,以每公斤体重2×105个细胞剂量静脉输注无关供者AMSC;对照组给予M2方案化疗;以骨痛的缓解程度和血钙下降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均有骨痛,治疗两周期后,治疗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100%;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有效率4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钙升高8例,治疗后均降至正常范围,下降率为100%;对照组血钙升高9例,治疗后4例降至正常范围,下降率44.4%。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病人在使用AMSC过程中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化疗可显著缓解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骨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学生亚健康状态相关因素的研究,为开展亚健康状态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区组、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14.0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显示医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睡眠质量差、睡眠紊乱、运动过量、学习方面问题等。结论:医学生应该通过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疲劳发生,保持良好心态等措施减少亚健康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