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术中大出血和大量输血是肝脏手术患者的主要危险,急性高容血液稀释(HHD)和低中心静脉压(LCVP)技术均可减少出血和相应的输血。本文拟探讨HHD联合LCVP在肝脏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观察此种方法对减少输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肺热稀释法与肺动脉热稀释法测定猪心排血量(CO)的一致性.方法对13只未成年猪,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过设定的方法依次进行血液动力学干预,于每次干预前及干预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至少10 min时,同时采用经肺热稀释法和肺动脉热稀释法测定CO(COTP,COPA).采用Bland-Altman法进行一致性分析,设定两种测定方法可以互换的界限为COTP 的相对误差<20%.结果 共收集205对CO数据,COTP范围为1.4~7.06 L/min,COPA范围为1.25~6.55 L/min,COTP值比COPA值高约2%;COTP的偏离度为0.07 L/min,95%可信区间(CI)为0.03~0.11 L/min;一致性范围为-0.46~0.60 L/min,其下限的95%CI为-0.53~-0.40 L/min,其上限的95%CI为0.54~0.66 L/min;COTP的相对误差为15.3%.结论 经肺热稀释法和肺动脉热稀释法测定猪CO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3岁,性别不限,体重42~90 kg,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分为4组:舒芬太尼0.4 μg/kg组(S1组,n=44)、0.6 μg/kg组(S2组,n=43)、0.8 μg/kg组(S3组,n=38)、1 μg/kg组(S4组,n=4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当BIS<60且异丙酚达设定血浆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6、0.8、1 μg/kg,四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3 min(BIS 35~45)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T0)、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时(T1)、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T2)、3 min(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1 min(T5)、3 min(T6)、5 min(T7)时记录SP、DP、MAP和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7时S4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其余各组升高(P<0.05);S1组和S2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较S3组和S4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0.8 μg/kg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是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适宜的麻醉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4.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肝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异常是其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非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以筛选出肝移植术后影响早期肾功能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指导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何慧梁  赵文胜 《浙江医学》1998,20(10):610-611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用注射泵将镇痛药物由患者或陪伴者注入而获得镇痛效果的一种新型镇痛方法,近年来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主要用于术后镇痛或癌症病人的疼痛治疗。现将我院1997年6月以来120例术后硬膜外PCA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会影响妊娠妇女的心肺功能,其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和医护人员防护与普通手术显著不同。2020年2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实施一例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剖宫产手术,本文介绍围术期麻醉管理、医护人员防护和产妇心理干预等经验。应重视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术前评估和麻醉计划实施,COVID-19普通型患者剖宫产首选椎管内麻醉,注意减少对母婴呼吸循环的影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加强医疗环境安全,麻醉医生应尽量采取三级标准防护。对于产妇心理应予特殊关注:术前加强解释说明减轻产妇焦虑;术中减轻产妇不适,缓解紧张情绪;术后避免产妇因疼痛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非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非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氧代谢的变化。方法 21例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无肝期不接受体外转流。麻醉前行双侧桡动脉穿刺置管以备采动脉血和监测动压脉,经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Ganz导管测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PAP)、肺毛细血管嵌锲压(PCWP),麻醉诱导后经鼻向胃内置入14F TRIP-NGS导管,监测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分别于全麻诱导后30 min(T0)、门静脉阻断即刻(T1)、门静脉开放后5 min(T2)、门静脉开放后90min(T3)和关腹时(T4)用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CO),计算心脏指数(CI)、心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总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总阻力指数(PVRI),同时取桡动脉血和肺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PgCO2,计算氧供(DO2)、氧耗(VO2)、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ERO2)、胃粘膜内pH值(pHi)、胃粘膜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结果与T0比较,T1-4时心率增快(P<0 01),T1时MAP、CVP、PCWP、PAP、CO、CI和SVI下降,SVRI升高(P<0.05或0.01),T2时PAP、PCWP、CO、CI上升(P<0.05),T3时MAP、SVI下降(P<0.05),T1时DO2、DO2I下降,ERO2增高(P<0.01),T4时VO2、VO2I增加(P<0.05),T1-4时pHi下降(P<0.01),T1和T2时PgCO2、Pg-aCO2增高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不同时期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术(OLT)中三个不同时期(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 10例男性ASAⅢ~Ⅳ级的OLT患者,年龄30~54岁,体重56—79 kg,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完成后经一侧外周静脉连接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系统,预置靶浓度0.5μg/ml,术中全程保持不变,在系统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之间达到平衡后,从一侧桡动脉采血3 ml,每个时期至少3次,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结果 1例患者因中途停用异丙酚TCI而被剔出试验。9例患者无肝期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无肝前期和新肝期(P<0.05),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一时期不同患者间异丙酚血药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TCI系统用于OLT时实测血浆浓度显著高于预置靶浓度,肝外代谢并不能避免无肝期血药浓度的明显升高,提示在使用时应降低靶浓度,尤其在无肝期需根据临床血液动力学情况考虑是否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5~1997年有22例病人行再次心内直视手术 ,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 ,女10例 ,年龄20~54(39.3±6.4)岁 ,体重39~72(50.1±7.1)kg;术前心功能Ⅲ~Ⅳ级者20例 ;距上次手术3个月~16年。其中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或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修补或主动脉瓣替换术 (AVR)3例 ,二尖瓣替换术 (MVR)术后瓣周漏行修补 AVR1例 ,MVR术后机械瓣故障行MVR术3例 ,生物瓣衰退行MVR术9例 ,AVR术后瓣周漏、机械瓣故障及生物瓣衰退行AVR术各1例 ,…  相似文献   
10.
体外静脉转流技术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肝移植术中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veno-venous bypass,V-VB)对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仍然存在争议。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104例,探讨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