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腺样囊性癌(ACC)的CT及PET/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或支气管纤维镜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肺腺样囊性癌的CT及PET/CT表现,17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PET/CT检查.结果 17例ACC中,中央型(n=15)、周围型(n=2).中央型ACC中,肿物局限于腔内2例,腔内外肿块9例,弥漫管壁浸润型4例.周围型2例中可见分叶,未见明显毛刺.CT表现:除弥漫浸润型ACC边界不清外,大部分病灶边界较光整,密度均匀,2例见坏死,多数平扫为低或等密度,多为轻-中度强化.PET/CT上SUV最大值为2.5~8.7(平均5.96±2.38).8例继发阻塞性炎症或/并肺不张,4例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并肺内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ACC是一种少见的肺内肿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腔内外肿块或弥漫浸润性生长,CT扫描结合MPR技术可以清楚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CT(14例)、MR(6例)平扫和增强扫描及所有病理学资料.结果 20例胸部节细胞神经瘤中,发生于后纵隔17例、侧胸膜2例、右侧整个胸腔1例.14例肿瘤平扫CT值20~40 HU,平均30.5 HU,4例伴有小结节状钙化,1例伴有斑片状脂肪密度影;动脉期增强CT值0~12 HU,平均6.2 HU,延迟期增强10~20 HU,平均14.3 HU.MRI检查5例在T1 WI上为均匀低信号,1例在T1WI上低信号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脂肪影;T2WI上6例为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呈旋涡状征象;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逐渐进行性轻度强化.结论 增强后CT及MRI显示肿瘤在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延迟后逐渐轻度强化是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 )在鉴别周围型肺癌及感染性肉芽肿的价值及最佳b值。方法收集胸部CT发现肺部孤立性病变的患者38例,周围型肺癌30例,感染性肉芽肿8例,均经过临床病理资料证实。所有患者术前或治疗前均进行DWI,b值为0、600、800、1000 s/mm2,测量不同b值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并比较。结果当b值为600、800、1000 s/mm2,周围型肺癌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感染性肉芽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周围型肺癌、感染性肉芽肿ADC值均随b值增加逐渐变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57,P<0.001)。 b值取600、800、10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0.804、0.783;其中b值为6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为1.35×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75.0%。结论平均ADC值可作为鉴别周围型肺癌与感染性肉芽肿的有效补充手段,当b值为6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教育”平台可赋能高等医学教育,对公共医学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及创新性聚合后,可为传统医学教育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对原有教育生态进行改造升级,并与传统教育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发展。“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常态教学的改革和超越,有望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实现公平化、均衡化探索出一条可行之道,对于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和谐等重大现实教育问题,具有深刻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一种与恶性肿瘤有关的并发症, 疾病进展迅速, 病死率极高,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尽早确诊和治疗成为救治本病成功的关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9月26日收治1例外院转入的39岁肺动脉高压患者, 患者最近1个月出现气促并进行性加重, 外院多次CT肺动脉造影未见肺动脉栓塞, 期间确诊乳腺癌。转入后高度考虑肺肿瘤性血栓性微血管病, 给予肿瘤内分泌治疗。患者经治疗后气促好转, PET-CT提示肿瘤病灶明显改善, 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现总结该病例的成功救治经验以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3例不同原因导致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治经过并分析APE的原因, 旨在提高对BPA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及诊治经验。病例1, 男, 18岁, 存在抗凝血酶Ⅲ缺陷, 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BPA术中予普通肝素抗凝。术后患者出现胸闷恶心, 复查肺灌注显像提示双肺灌注缺损加重, 考虑APE。病例2, 女, 66岁, 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行BPA术后出现气促咳嗽, 考虑再灌注肺水肿, 予无创通气、利尿处理后好转。术后第6天患者气促加重, 复查CT肺动脉造影(CTPA)提示双肺动脉多发新增血栓, 诊断为APE。病例3, 女, 46岁, 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BPA术中出现咯血, 予球囊压迫止血, 术后未予抗凝治疗。术后第2天患者觉气促症状改善不明显, 复查CTPA提示两肺多发肺栓塞较前明显增多, 诊断APE。上述3例患者予抗凝治疗后, 病情均好转。  相似文献   
8.
腕部诸骨骨折中,以舟骨最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2%。由于舟骨解剖及血供的特殊性,早期处理不当,极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的CT及PET/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PAS的临床资料、CT及PET/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均呈中央型分布,主要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干,10例延伸至叶、段肺动脉,1例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亦受累。13例CTPA均显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12例近心端隆起,8例见“蚀壁征”,4例见“三叶草征”,增强表现呈轻至中度强化。3例伴肺动脉外转移。9例PET/CT中8例病灶糖代谢摄取明显升高,平均SUVmax为8.8±4.3。结论:PAS的CT影像表现为中央型分布的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可有“蚀壁征”或“三叶草征”,增强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PET/CT上18F-FDG摄取增高有助于诊断PA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炎症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0例炎症型PI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30例CT均见肺内实变灶,其中5例为单纯实变,25例实变伴多种改变;肺内实变平扫CT密度均低于同层面肌肉,增强后多呈轻度强化;26例实变灶内见血管造影征,12例见肺叶膨隆征。30例中,首次CT诊断肺癌9例,21例误诊为感染性病变或其他病变。结论 炎症型PIMA实变平扫CT密度低于同层面肌肉,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可见血管造影征、肺叶膨隆征等;合并GGO、结节及囊状透亮影有助于鉴别诊断炎症型PIMA与炎症性病变及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