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火器伤合并颈内动脉颅内段损伤2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及总结2例颅脑火器伤并颅内颈内动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手术、治疗方法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动态评估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组织灌流量,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医疗监护网络。采用CC2430芯片构成无线网络节点,完成测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并通过网络协调器、PC机和Internet网络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以心电信号测量为例,介绍了传感器节点设计及测量结果。该网络可以应用于家庭以及医院病房,构成远程的家庭、社区以及医院的医疗监护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内皮细胞中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 基因表达。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对cAVM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中第 8因子相关抗原(FⅧ-RA)表达。选用RT-PCR技术观察静态和缺氧状态下(体积分数95%N2,5%CO2;2 h,4 h, 8 h)血管内皮细胞Tie2 mRNA表达,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每组细胞Tie2蛋白相对含量。结果培养的活细胞具有单层“卵石样”排列的典型特征,95%以上的细胞为FⅧ一RA阳性染色。血管内皮细胞Tie2 mRNA和蛋白表达在缺氧2h开始升高(P<0.05),并持续至缺氧8 h(P<0.05)。结论缺氧在基因转录水平诱导体外培养的 cAVM血管内皮细胞中Tie2表达,提示缺氧可能与cAVM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颅后窝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1例颅中窝型和7例哑铃型则在Brainlab神经导航下采用改良Dolenc入路切除.结果本组均获得全切除.出院时Karnofsky评分100分6例,90分4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三叉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疗效好.神经导航对选择损伤最小的入路和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脑动静脉瘘模型硬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及其与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选Wistar雄性大鼠24只(实验组:n=12;对照组:n=12),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建立大鼠脑动静脉瘘模型的动物模型;90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的硬脑膜血管中VEGF仅呈微弱表达,其吸光度值(A)为2.12±0.59,实验组硬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A值为8.66±1.75,两者相比实验组微血管生成数量显著增高(P<0.05);微血管密度(×200倍计数)对照组为(3.04±0.31)/mm2,实验组为(11.70±2.36)/mm2,两者相比实验组微血管生成密度显著增高(P<0.05)。而且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增宽,平滑肌数量减少,胶原组织增多。结论:大鼠脑动静脉瘘模型硬脑膜血管中VEGF表达升高,可能与血管生成及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颅内囊性动脉瘤VEGF表达与瘤壁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囊性动脉瘤(IS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瘤壁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血管和ISA中VEGF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动脉瘤壁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ISA组VEGF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 <0 0 5) ,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动脉瘤壁的中膜层;ISA的内皮细胞变性脱落,胞浆内出现肿胀的线粒体和大小不等的空泡,瘤壁可见形态异常的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 VEGF表达可能与ISA的血管退行性变以及瘤体的形成、扩大和破裂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检测对川崎病(KD)患儿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KD患儿55例,采用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猴骨骼肌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5例急性期KD患儿和43例对照组(发热对照23例,健康对照20名)血清中AECA,并通过比较AECA阴性和阳性组相应的实验室、临床指标,初步评估AECA对KD早期诊断、预后转归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KD患儿中AECA阳性率为4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P=0.004),但与发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4%,P=0.053);AECA对KD诊断的灵敏度为40.0%,特异性为88.4%,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则分别为80.0%、53.5%,准确率为60.4%。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蛋白酶3抗体(抗-PR3)阳性KD患儿中AECA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值分别为0.013、0.034)。AECA阳性组与阴性患儿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ECA阳性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发生动脉瘤的相对危险度为6.67(95%CI1.2~36.1)。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在正常行走下髋关节的受力参数变化、角度大小变化以及相关肌肉群的受力情况。方法依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建立人体髋关节模型,运用C3D运动数据驱动模型运动,并进行动力学及逆向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得到髋关节的受力大小,以及髋关节角度的变化,包括髋关节屈曲/伸展、髋关节外展/内收、髋关节外旋/内旋等参数变化,下肢主要肌肉受力。结论比传统方法更清楚直观的得到髋关节生物力学数据,避免了在体测量的不便及误差。  相似文献   
9.
背景:切应力可以直接介导内皮细胞表达一些编码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血液的流体切应力对调节血管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目的:观察流体层流切应力对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技术方法。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对象:实验于2006-11/2007-02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选用2006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SpetzlerⅡ-Ⅲ级2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手术切除的人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M199培养液(Gi1bco BRL),优质胎牛血清(HyClone),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美国Sigma),CO2培养箱(美国Forma Scientific),细胞周期分析试剂盒(BD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BD公司),鼠抗人c-myc单克隆抗体(美国Santa Cruz公司),RT-PCR试剂盒(Promega)。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按所受切应力大小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低切组、中切组和高切组。将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单层置于平板流动系统内,低切组、中切组和高切组细胞分别经低、中、高切应力作用8h,对照组切应力为0Pa。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指数。检测c-myc蛋白表达。检测c-myc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c-myc蛋白及mRNA表达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①细胞增殖指数:中切组和高切组内皮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0.01)。②c-myc蛋白表达:c-myc免疫阳性表达随切应力增高而递增,各切应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③c-mycmRNA表达:低切组和中切组内皮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体层流切应力能够在基因转录水平诱导c-myc表达,并可能通过激活c-myc基因表达而促进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儿童感染性腹泻能进行四种常见病原菌如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沙门菌属(Salmonella spp.)、志贺菌属(Shigella spp.)、空场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的快速检测。方法 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结果 该方法用一次PCR即可检测四种肠道致病菌,灵敏度达10~100CFU/ml;同时利用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域作为内参照,有利于对粪便标本的扩增进行质量控制;对粪便标本,整个检测过程约5 h。结论 通过检测编码细菌的毒力因子或特异性生化反应相关的酶的基因,多重PCR体系能特异、灵敏、快速地检测四种肠道致病菌;icsA基因可以作为志贺菌属检测的特异性靶基因;该方法可进一步完善成体外基因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