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4-12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83例颈胸段脊柱疾病。19例骨折、11例椎间盘病变、6例肿瘤、5例结核采用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手术;11例骨折、6例椎间盘病变、5例肿瘤、3例结核经颈前胸骨柄联合入路手术;6例骨折、3例后凸畸形采用颈胸段后方入路手术;6例骨折、2例结核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260 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100~3 100 ml,平均780 ml。75例术后获得随访9~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植骨部位均达到骨性融合,骨性融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颈胸段脊柱生理力线恢复,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胸段脊柱疾病发生率低,但手术风险大,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位置、患者的耐受能力以及手术医师的熟悉程度而定,以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具有较单纯寰椎或枢椎骨折更高的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目前, 对于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仍存在争议且缺乏相关规范。非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骨不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而手术治疗易导致椎动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对于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 目前我国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为给骨科医师提供关于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处理方面最新和最有效的信息,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借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AANS)/神经外科医师大会(CNS)在2013年发布的《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处理指南》, 并基于有关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治疗的中英文文献, 制订《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临床诊疗循证指南(2023版)》。针对影像学诊断、稳定性判断、治疗原则、治疗方式选择和相关并发症等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10条推荐建议, 为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椎体强化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骨水泥渗漏这一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多数骨水泥渗漏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椎体骨折、肺栓塞、脊髓神经受压等严重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与患者自身因素、骨水泥因素及围术期相关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明确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入住我院,胎龄臆30 周且体质量臆1 500 g,生后28 d 不能撤离无创呼吸机和(或)脱氧的早期BPD 患儿住院资料。按使 用药物分为地塞米松(DXM)组24 例、氢化可的松(HC)组37 例及对照组50 例。对照组患儿早期接受咖啡因预防呼吸暂停、限 制液体量、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存在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HC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疗程 10 d;DXM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疗程9 d。比较三组患儿的围产期因素、治疗过程及临床结局情 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XM 组和HC 组患儿出生体质量较低,胎龄较小(P 均<0.05)。矫正胎龄36 周时,三组BPD 比例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但DXM 组总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和HC 组(P 均<0.05)。结论:使用DXM 或HC 治疗早期 BPD 不能有效降低矫正胎龄36 周时中重度BPD 的比例,但应用DXM 缩短了BPD 患儿的用氧时间。  相似文献   
5.
脊柱后路2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KumaFix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和传统后路U型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1-01—2014-01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60例采用KumaFix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KumaFix组),60例采用传统后路U型钉棒系统内固定(U型钉组)。结果 120例均获得随访25~60个月,平均35.6个月。末次随访时,KumaFix组9例(15.0%)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ASD),U型钉组29例(48.3%)出现影像学ASD;KumaFix组影像学ASD发生率低于U型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KumaFix组改良Prolo评分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U型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umaFix组与U型钉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比(AVHR)、矢状位后凸角(KA)和椎管横截面积比值(C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umaFix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可以实现椎体渐进、平稳复位,有利于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降低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ICU中新生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与病情危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90例NICU中的新生儿进行研究,根据危重程度分为危重组、非危重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不同组新生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非危重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乳酸、HC03~-低于危重组,pH值水平高于危重组,P0.05。预后良好组乳酸、HCO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H值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乳酸、HCO3-、pH值水平能够用于判定NICU中新生儿的病情危重程度与预后,为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及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枕骨大孔区至C_2水平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线、MRI、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肿瘤部位和范围,其中病变位于枕骨大孔至C_1水平5例,C_(1,2)水平14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枕骨大孔至C_1水平者,先部分切除枕骨大孔后缘,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C_(1,2)水平者切除C2肿瘤侧椎板。肿瘤切除先切除椎管内部分,再切除椎管外部分。根据情况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9例肿瘤均完全切除,其中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12~72个月,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上颈椎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发生率低,手术风险大。手术显露及脊柱稳定性重建范围应根据肿瘤分布、脊柱结构缺如、功能需要等因素综合决定。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验和评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评分及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等8家医院收治的530例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12例, 女318例;年龄55~90岁[(72.6±10.8)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4例, D级18例。根据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OTLICS)评分, 本组患者OTLICS评分均>4分, 需行手术治疗。急性症状性OTLF(ASOTLF)分型410例, 其中Ⅰ型24例, ⅡA型159例, ⅡB型47例, ⅡC型31例, ⅢA型136例, Ⅲ B型8例, Ⅳ型(无神经症状)2例, Ⅳ型(合并神经症状)3例。陈旧性症状性OTLF(CSOTLF)分型120例, 其中Ⅰ型62例, Ⅱ型21例, Ⅲ型17例, Ⅳ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3例, Ⅳ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9例, Ⅴ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1例, Ⅴ型(合并神经症状)5例, Ⅴ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2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体位复位+PVP、经皮椎体...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下颈椎骨折多属不稳定骨折, 具有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肩部遮挡等因素影响X线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首诊时易漏诊。非手术治疗存在骨不连等并发症且有神经功能再损伤的可能。而在手术时机、入路及方式选择方面尚存争议。目前, AS合并下颈椎骨折伴或不伴脱位的诊疗方案尚无临床实践指南。因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 制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从诊断、影像学评估、分型及治疗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建议, 为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归脾丸(浓缩丸)中甘草苷、阿魏酸、甘草酸铵、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柱(Gemini NX 250 mm×4.6 mm,5μm),以0.05%甲酸(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37 nm。结果建立了同时检测归脾丸(浓缩丸)中甘草苷、阿魏酸、甘草酸铵、去氢木香内酯含量测定方法,各阴性样品无干扰,且样品分离良好,无杂质峰影响,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论本方法快捷可行,灵敏度、线性、专属性等均达到含量测定方法要求,适宜于归脾丸中多指标成分的同时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