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婴幼儿在生后1周内约60%~80%出现黄疸,多数情况下如不伴有肝胆系统疾病,黄疸很快消退。如果黄疸延迟消退一定要尽快明确病因,及时给予合理诊疗,避免延误外科疾病导致黄疸的治疗。婴幼儿胆汁淤积症病因复杂,包括肝外胆道梗阻、感染、内分泌异常、代谢和基因紊乱以及药物性肝损伤,胆道闭锁是引起  相似文献   
2.
正婴儿期胆汁淤积性肝病通常是由于排入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减少或中断引起,伴随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导致小叶间胆管数量减少或缺乏。肝内胆汁淤积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代谢疾病、中毒等因素引起,也可以继发于肝内胆管发育异常、肝细胞分泌胆汁功能下降。从组织病理学上,至少要看到5个汇管区,正常儿童胆管与汇管区(BD,bile duct;PT,portal tracts)比率0.9~1.8,如果低于0.5则为小叶间胆管缺乏(paucity of interlobular bile duct,  相似文献   
3.
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九届"胆道闭锁与小儿肝移植论坛",于2020年10月10日至2020年10月11日在天津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梗阻为特征,导致肝内胆汁淤积、肝脏纤维化及硬化的病理过程,是婴儿期严重肝胆系统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岁左右死亡[1,2]。胆道闭锁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病毒或其毒素介导等相关;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促进BA发生及肝脏纤维化形成是其主要致病因素[3,4]。目前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尚缺乏相关  相似文献   
5.
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闭锁(BA)是严重危及婴幼儿生命健康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晚期肝脏纤维化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胆道闭锁发病过程中,病毒感染可诱导一系列免疫和炎症反应,导致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减少,CD14表达增高,多种炎症通路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2/3促纤维化通路被激活。激活的通路产生大量炎性介质损伤肝细胞和胆管细胞,释放各种促炎因子、氧代谢产物和细胞因子,进一步加重肝、胆系统损伤造成肝细胞内环境失衡,失衡的内环境伴随肝实质细胞、肝巨噬细胞、肝内聚集的炎性细胞等发生适应性变性、坏死、增生,导致肝星形细胞(HSCs)激活,HSCs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促进肝纤维化进程。免疫、炎症损伤、促纤维化通路是导致胆道闭锁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三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巨大胆总管囊肿伴胆道发育不良症患儿的诊断和手术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道扩张症患儿278例,其中3例伴有肝外巨大囊肿的胆道发育不良症患儿.本组患儿术中都进行胆道造影检查,了解肝内、外胆管通畅情况以及肝内胆管扩张情况;术中行肝脏活检,行囊肿切除术,术中放置肝总管支架管,并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 结果 3例患儿手术年龄在1~2个月之间,术中造影显示囊肿较巨大,左、右肝管发育较细且与肝内相通,有黄色胆汁流出.切开囊肿时有1例损伤肝总管,行肝总管修补手术,并行肝总管部位囊肿成型术,再行肝门-空肠吻合术.3例患儿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和结石形成;肝活检病理证实有通畅胆管,但胆管数量减少,未见类似胆道闭锁的胆管增生以及胆栓形成.术后随访1~5年,未见黄疸发生,超声显示无肝内胆管扩张.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检查非常必要,如遇囊肿巨大,左、右肝管较细,切开囊肿时应小心,切口位置选择在胆囊管水平以下,勿损伤肝管,造成吻合困难,吻合时放置支架管对于早期胆汁引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和纤维化的关系,探讨其在B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胆道闭锁患儿(BA组)肝组织15例、胆管扩张症患儿(CBD组)肝组织10例、BA发展为肝硬化接受肝移植患儿(LT组)肝组织10例。HE、Vimentin染色观察各标本的组织学改变并判定纤维化程度,CD34染色标记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VEGF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BD组、BA组、LT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6.8±1.9、23.2±3.8、25.9±2.1。HIF-1α在肝细胞胞浆和部分胞核中表达,BA组HIF1-α的光密度(0.160 7±0.029 7)高于CBD组(0.150 4±0.146 3)和LT组(0.151 3±0.005 9),P0.05。VEGF在肝细胞、胆管、动脉壁的表达,BA组VEGF的光密度(0.162 9±0.012 9)高于CBD组(0.132 2±0.025 7)和LT组(0.146 2±0.015 2),P0.05。结论 HIF-1α、VEGF可能通过参与BA中的血管生成过程,促进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纤维化通路中TGF-β1、P-Smad3等通路蛋白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7月我们收治的胆管扩张症肝活检病例10例,为胆扩组;BA肝活检病例19例,为Kasai组;BA晚期肝移植患者自体肝活检病例11例,为移植组11例。进行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肝标本纤维化评价其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TGF-β1、Smad2-4、P-Smad2-3及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合BA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标准探讨TGF-β1等通路蛋白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结果 HE及Masson:胆扩组偶见纤维细胞增生,Kasai组胶原纤维增生、桥接纤维化现象显著,移植组假小叶显著。免疫组化:①定性分析:胆扩组肝内Smad 2、Smad 4、PAI-1为阳性表达,其余为弱阳性;Kasai组TGF-β1等蛋白均在肝细胞胞质阳性表达,P-Smad 2、P-Smad 3、Smad4在胞核亦呈阳性表达;移植组患儿肝内TGF-β1等蛋白皆为弱阳性表达。②半定量分析:三组中Kasai组TGF-β1、Smad 3、P-Smad 3及PAI-1含量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随着TGF-β1、Smad3、P-Smad3及PAI-1逐渐升高肝纤维化逐渐加重;PSmad3与PAI-1含量大小及变化幅度密切相关,促肝纤维化作用显著;Smad2、P-Smad2、Smad4组间无差异,在通路中连接相关蛋白。移植组TGF-β1等通路蛋白含量均少于Kasai组,随着肝硬化加重而逐渐减少。结论 BA肝内TGF-β1促纤维化通路中TGF-β1、Smad3显著促进肝纤维化,P-Smad3与肝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31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比非手术治疗评价其临床治疗结果。结果316例患儿中符合外科手术指征的共167例,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平均住院时间(16±1.9)d,治愈75例,好转26例,治愈率74.3%;有手术指证但拒绝手术治疗的6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8±1.8)d,放弃治疗10例,治愈5例,好转51例,治愈率8.93%。结论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早期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的患儿住院时间更少,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