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有关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临床报道病例的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和夹闭治疗对比的病例报道资料进行检索,经严格筛选后最后纳入的文献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无异质性.对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外源性重组膜粘连蛋白Ⅱ(annexin 2,A2)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以及早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探讨A2蛋白作为脑创伤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 在成年雄性小鼠上建立控制性皮质损伤模型(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CCI),检测伤前与伤后不同时间点伤侧半球脑组织中内源性A2蛋白的表达.随后,小鼠CCI伤后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人源性A2蛋白,并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大脑半球组织含水量、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海马区神经元数量、伤灶体积及早期行为学改变.结果 从CCI后3d起,A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并在7d时达到高峰(P<0.05),此后蛋白表达逐渐下降,21 d恢复到基值;伤前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A2蛋白,伤后在伤侧部分内皮细胞表达A2蛋白.在伤后2h给予重组A2蛋白能显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降低脑组织中Evans蓝(Evans blue,EB)渗出量(P<0.05),增加ZO-1蛋白表达(P<0.05),减少伤后CA1和CA3区神经元丢失,CA1区和CA3区平均神经元存活数量分别为159.5和13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促进伤后7d内运动功能康复(P<0.05).能够减少致伤后脑组织含水量,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伤灶体积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给予重组人A2蛋白能提高内皮细胞ZO-1合成,保护血脑屏障,减轻神经组织继发性损伤,促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为“双镜联合”下手术切除肿瘤(双镜联合组),28例患者为单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显微镜组)。结果双镜联合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者9例,近全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1.8%。显微镜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者19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为67.9%。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均解剖保留。内听道前后型脑膜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双镜联合组患者为71.4%,显微镜组患者为66.7%。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处理长入内听道或蔓延至幕上的桥小脑角脑膜瘤有较大的优势。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的“双镜联合”手术能够互补不足,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性损伤后早期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APOE基因野生鼠、APOE转基因鼠(ε3、ε4)的星形胶质细胞,并纯化鉴定;利用缺氧法构建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损伤模型,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及线粒体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 缺氧6h后,通过电镜观察到各组细胞足突肿胀,线粒体形态不规则、空泡化、嵴不规则,各组细胞之间形态变化无明显差异;APOEε4组细胞早期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程度明显高于APOEε3组、APOE野生组(P<0.05).结论 缺氧损伤后早期,与APOEε3组、APOE野生组比较,APOEε4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程度更大,这可能是导致更多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多学科协作、多技术融合手术在颈静脉孔区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20年7月行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患者19例,根据Samii分型,其中A型7例,B型5例,C型0例,D型7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4例,显微镜+神经内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2例,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3例;手术入路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5例,基础远外侧入路7例,远外侧经髁-髁上入路4例,颞下窝A型入路1例,远外侧-迷路后入路2例。所有患者术后根据肿瘤性质、残留与否及残留程度选择性行辅助放射治疗。分析所有患者肿瘤切除程度、肿瘤复发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神经功能预后等情况。 结果手术次全切率及以上达84.2%;1例患者失访,18例随访患者中1例术后1年肿瘤复发,于外院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6%;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期内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2例患者出现枕部皮下积液(10.5%)。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以Ⅸ~Ⅹ颅神经最常见为52.6%(10/19),其次为Ⅶ颅神经47.4%(9/19)、Ⅷ颅神经36.8%(7/19)、Ⅻ颅神经10.5%(2/19)。手术相关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Ⅶ颅神经77.8%(7/9)、Ⅷ颅神经50.0%(3/6)、Ⅸ~Ⅹ颅神经33.3%(3/9)、Ⅻ颅神经0(0/2)。末次随访期内术后Ⅶ、Ⅷ、Ⅸ~Ⅹ、Ⅺ、Ⅻ颅神经功能保留及改善率分别为88.2%(15/17)、82.4%(14/17)、64.7%(11/17)、100%(17/17)、88.2%(15/17)。 结论神经功能的保留及改善应作为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者应尽早行康复治疗;多学科协作、多技术融合于颈静脉孔区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辅助放射治疗可用于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后残余肿瘤复发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性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①原代培养APOE基因敲除鼠、APOE基因野生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分别予以缺氧6 h,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情况;②将培养成熟的APOE基因野生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常氧组、缺氧组和干预组(缺氧+ERK抑制剂),分别予以缺氧组和干预组缺氧6 h,干预组在缺氧之前向培养基中加入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检测3组细胞APOE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①缺氧6 h后,APOE基因敲除鼠组星形胶质细胞早期凋亡率[(5.67±0.35)%]明显高于APOE基因野生鼠组[(2.77±0.24)%](P<0.05);②与常氧组、干预组相比较,缺氧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APOE蛋白明显增加(P<0.05)。结论 APOE对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缺氧后星形胶质细胞APOE蛋白水平上调与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高危因素:是指能够显著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是指疾病的发生与该因素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尚无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该因素的致病效应,但是当消除该因素时,疾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下降。 背景:近年来,随着骨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数量迅速增加,患者的术后康复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骨科术后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发生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心理因素、创伤特点、既往精神状况以及围术期心血管指标等因素均有关联。同时既往研究表明,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患者康复情况密切相关。 目的: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骨科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术后康复的相关文献,对骨科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高危因素及其与术后康复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指导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诊断及干预。 方法:第一、二作者分别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9年10月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orthopedic,surgery/operation,PTSD,risk factor,rehabilitation”,中文检索词为“骨科,手术,创伤后应激障碍,高危因素,康复”。共检索到文献94篇,其中56篇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①依据术式的不同,骨科患者在术后有15%-40%的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其中下肢截肢手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最高;②年轻、女性、低收入、低教育程度、缺乏社会支持、高度遗传易感性、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心理弹性差、低血压、高心率、高度疼痛敏感性都是骨科术后短期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因素;③术前创伤和手术本身创伤的严重程度与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并无明确关联,但对术后生活、工作能力影响大的手术易于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④术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产生不良的远期预后。 ORCID: 0000-0002-9187-9318(闫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临床征象与预后的关系,寻找能准确判断预后的指标,建立预测DAI患者预后的模型. 方法 对98例DA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SAS 8.1进行Cochran - Mantel - Haenszel x2检验或Student - Newman -Keuls单向方差检验,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分级的关系.再将筛选出的与预后相关的指标与预后行多元累积逐步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1)入院时GCS、合并其他类型脑损伤、生命体征紊乱、瞳孔异常、去脑强直、影像学有DAI特征性征象、肢体瘫痪情况和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患者预后有关;而性别、年龄、致伤机制、病理征和去皮质强直与患者的预后无关.(2)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入院时的GCS、肢体瘫痪程度、瞳孔异常和合并脑损伤是预测DAI患者预后的最好指标. 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GCS越高的患者预后更好,肢体瘫痪程度越轻、无瞳孔变化、未合并其他类型脑损伤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