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目的探讨3 cm以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实性结节的薄层CT征象,以提高其病理组织学类型预测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8例3 cm以下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实性结节病例(其中鳞状细胞癌76例、腺癌142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和薄层CT征象(包括结节部位、直径、形态、边缘特征和强化情况)。结果周围型鳞状细胞癌(p-SqCC)和腺癌实性结节在男女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实性结节在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上较p-SqCC显著性增高,而二者在结节形状、分叶征、空洞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同时出现时,对腺癌实性结节诊断的特异性达89.7%,灶状坏死对p-SqCC诊断具有特异性。薄层CT征象有助于周围型鳞状细胞癌与腺癌实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 MPR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解剖关系的能力。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鼻窦高分辨CT检查的患者110例(220只耳),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对图像进行MPR,观察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中转的解剖关系,评价内容包括骨性间隔明确缺失(Ⅰ型)、骨性间隔可疑缺失(Ⅱ型)及骨性间隔完整(Ⅲ型)。结果 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中转的解剖关系:Ⅰ型71只耳(71/220,32.27%),缺失最大径为0.3~1.3 mm,平均(0.64±0.26)mm;Ⅱ型86只耳(86/220,39.09%);Ⅲ型63只耳(63/220,28.64%),骨性间隔厚度0.3~1.0 mm,平均(0.68±0.15)mm。不同性别、年龄及侧别之间上述3型解剖关系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高分辨CT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中转解剖关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假包膜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临床诊断AIP患者,观察胰周是否存在假包膜及其CT、MRI表现,并随访评估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假包膜变化。结果 48例AIP中,34例(34/48,70.83%)胰周存在假包膜。33例接受腹部CT检查,其中19例(19/33,57.58%)可见中位厚度为0.50 cm的假包膜,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胰腺实质,动脉期明显强化(t=-3.970,P=0.003),静脉期强化更显著(t=-11.471,P<0.001)。35例接受腹部MR检查,其中27例(27/35,77.14%)胰周存在中位厚度为0.40 cm的假包膜,T1WI均呈低信号,T2WI 7例(7/27,25.93%)呈稍高信号、20例(20/27,74.07%)呈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均无明显增高,增强表现为延迟强化。21例接受2~34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例随访2~3个月后假包膜变薄,18例随访10~12个月后假包膜完全消失。结论 AIP假包膜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可随胰腺炎症消散而完全吸收,提示其为慢性炎症伴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通过与能谱平扫(TNC)图像对比,探究能谱CT虚拟平扫(VNC)图像在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恶性概率中的效能表现。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6例因肺内亚实性结节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61.33±11.66)岁。按病理组织学结果将结节分为3组:A组为浸润前病变;B组为微浸润腺癌;C组为浸润性腺癌。将患者术前TNC和VNC图像上传至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进行结节检测并记录结节的恶性概率预测值、体积及CT值,进一步行三组间结节数值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每组TNC与VNC图像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结果:入组病例中共切除88个亚实性结节,其中A组、B组和C组分别有27个、28个及33个结节。在TNC和VNC图像中3组结节均可被AI系统检出。利用TNC图像时,AI系统对A组、B组和C组中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值分别为74.60%±19.76%、89.97%±8.55%和94.25%±7.04%;在利用VNC图像时,对三组中恶性概率预测值分别为70.01%±23.43%、88.20%±10.35%和94.51%±5.17%;2种图像上三组间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NC和VNC图像上,三组间结节的CT值及体积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结节在TNC和VNC图像上恶性概率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预测值时,VNC图像与TNC图像的预测效能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某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及胸部CT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和院内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提取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及2019年同期发热门诊就诊人次和行胸部影像检查的患者影像信息,分析不同时期发热门诊行影像检查的次数、比率和肺内炎症检出率的变化情况;提取某综合医院西城院区和通州院区2个院区发热门诊自专用胸部CT安装以来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影像信息,分析胸部CT在肺内炎症的检出情况。计数资料采用次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2个院区发热门诊就诊人次为5 967人次,行影像检查4 856人次,检查率为81.38%,其中肺内炎症1 502例,阳性率为30.93%;2019年同期,2个院区发热门诊就诊人次为7 416人次,行影像检查3 317人次,检查率为44.73%,其中肺内炎症1 351例,阳性率40.73%。新冠肺疫情下行影像检查的比率较2019年同期显著提高,但阳性率较2019年显著下降9.83%(χ~2=82.28,P<0.001)。疫情下行发热门诊专用胸部CT检查525人次,其中肺内有病变433例,肺内病变检出率为82.48%。在肺内炎症检出方面,CT检出肺内炎症146例,检出率为27.81%,CT提示病毒性肺炎患者5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行影像检查的比率较2019年同期显著升高,说明疫情下发热门诊DR、CT影像学应用意识不断提升,医学影像学在新冠肺炎筛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阳性率较2019年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本次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为防止漏诊情况和二次感染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影像检查的比率。如何有效利用发热门诊DR、CT是现在以及未来医疗行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急诊工作中DR、CT的应用变化趋势,分析数据变动的意义。方法依托三甲综合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筛选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及2019年同期就诊于急诊的患者信息,分析急诊就诊患者以及DR、CT检查数量、检查部位及占比、检查项目及占比的变化,计算急诊患者DR、CT每百人检查量;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计算检查结果阳性率、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结果急诊就诊人次、DR、CT检查人次显著降低,DR自22.8人次/百人降低至18.8人次/百人,同比下降17.5%,CT自22.8人次/百人显著升高至44.2人次/百人,同比大幅增长93.9%,增强检查显著提高至4.3人次/百人,同比增长50%以上。放射科工作内容显著变化,CT检查明显增多,占比高达74.7%。各类检查项目中,头部、腹盆部、胸部平扫为急诊CT主要检查项目,胸部和腹盆部平扫每百人检查量大幅升高,分别达17.4人次/百人、11.8人次/百人,同比增长296.6%、112.2%。对于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DR整体明显降低,CT整体稍有降低,但腹盆部、胸部及颈部平扫显著提高,同比增幅超过20%。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CT特别是胸部CT应用意识及需求显著提升。应采取应对措施(如人工智能软件等)提高工作效率。非疫情状态下可能存在较多非必要的急诊就诊及过度使用的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7.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认识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1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平均年龄41岁。回顾分析了所有病例的胸部常规CT及HRCT。结果 最常见的CT表现为磨玻璃样影12例,其中9例呈斑片状小叶分布;8例表现为气腔实变;9例可见“树芽征”;其他表现有小叶间隔增厚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例管。15例同时出现2种以上CT表现。结论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与细菌的肺炎区别。  相似文献   
8.
徐辉  谢敬霞  杨正汉 《当代医学》2008,1(21):127-13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肝硬化.近年来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影像学的研究认为肝硬化结节发展为HCC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_[1-3],称为"多步骤癌变(multistep process of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cirrhosis)",具体为由肝硬化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RN)到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lower grade dysplastic nodule,LGDN),到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igh grade dysplastic nodule,HGDN),到包含HCC中心(microscopic foci of HCC)的不典型增生结节,直到HC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结节癌变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利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 imaging,DCE-MRI)对SD大鼠肝硬化结节癌变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11个肝细胞癌(He 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结节、15个不典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s,DN)和6个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s,RN)经DCE-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HCC、DN、RN及邻近的肝硬化组织的REmax值分别为265.18±232.00,207.11±125.30,259.8±71.19、225.09±145.10.将病变结节与邻近肝硬化组织对比,发现HCC结节的REmax、Slope显著高于邻近肝硬化组织,T P显著低于邻近肝硬化组织.DN结节的REmax虽然显著低于邻近肝硬化组织,但TP、Slope与邻近肝硬化组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RN结节的REmax、Tp、Slope与邻近肝硬化组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CE-MRI能反映肝硬化结节癌变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HCC的血供较邻近肝实质显著增多,DN的血供可能低于或等于邻近肝实质.RN的血供与周围肝实质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T及MR对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病理学特征的显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确诊的HA(共11个病灶),比较CT及MRI对HA主要组织学特征的显示能力.结果 脂肪变性的病灶8个,MRI判断正确6个,CT3个,有假包膜病灶7例,MRI判断正确6个,CT4个,4个病灶有出血,MRI判断正确3个,CT均未判断有出血;富血供病变9个,MRI和CT均作出准确判断.结论 对于HA脂肪变性、假包膜及出血的显示,MRI优于CT,对于富血供的判断,MRI与CT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