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碘化油及四氧化三铁(Fe3O4)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超选择插管栓塞原发性巨块型肝癌246例,分两组,以碘化油6-27 ml+Fe3O4250μm,丝裂霉素(10 mg),5-Fu 250 mg混悬液栓塞,主干应用明胶海绵栓塞126例,选择同期常规剂量碘化油及明胶海绵治疗巨块型肝病120例作为对照组,碘化油用量6-27 ml,分析两组术前后病灶大小变化,近期有效率及生存率。结果碘化油及Fe3O4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碘化油组,碘化油及Fe3O4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42.7%、31.2%,而碘化油组分别为53.8%、14.9%、12.6%。结论碘化油及Fe3O4微球治疗巨块型肝癌较碘化油栓塞组疗效有明显提高,可视为治疗巨块型中晚期肝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革兰阳性球菌联合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霉素钠和阿米卡星联合用于G^ 球菌时与单一用于同种细菌时的结果,以便临床医生合理选用这两种抗菌药物。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G^ 球菌19株以试管法分别测定青霉素钠和阿米卡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然后做两种细菌的联合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青霉素钠和阿米卡星联合用于G^ 球菌时比单一用于同种细菌时更有效,所用浓度更低。结论:提示临床医生联合使用青霉素钠和阿米卡星能明显提高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3‘-甲基-4-二甲氨基偶氮苯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肝脏磷脂代谢的变化。用3’-Me-DAB诱发Wistar大鼠肝癌,同时辅以低胆碱饮食,TLC分离磷脂组分,Rouser法测定第6,9,12,16,20周肝脏中总磷脂及各磷脂组分含量。结果:发现诱癌组总磷脂和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不断下降,且两者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4.
儿童眼外伤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儿童眼外伤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陈伟芳,丁萍,范军,金莉,李世莲,卢光荣,夏海涛,张佩伟,江燕,李兴,廖金英,王家平,熊 (任华明,田桂芬综合)眼外伤是儿童致盲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并发症、后遗症所致视功能障碍给受伤儿童带来终生痛苦。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减少...  相似文献   
5.
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管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TA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8月到2005年9月,我们共收治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均行支架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四氧化三铁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栓塞兔肾动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氧化三铁(Fe3O4)微粒与碘化油(Lp)混悬液(suspension from magnetic microspheres with lipi odol, S Fe3O4 Lp)对兔肾动脉的栓塞和导向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工业工艺制备粒径为 50~250μm 5 种规格的 Fe3O4微粒在Lp中的沉降时间、速度;实验组用粒径250μm的S Fe3O4 Lp对右肾动脉栓塞,对照组用Lp栓塞。两组于术后不同时间比较栓塞效果、观察血生化和病理学改变。结果 五种粒度的Fe3O4 微粒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悬浮于Lp中;栓塞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栓塞部位Fe3O4 微粒与Lp存留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5,r=0.76)。结论 粒径为250μm的S Fe3O4 Lp对兔肾动脉栓塞效果好,无明显毒副反应;栓塞过程中Fe3O4 微粒与Lp具有同步、同向性,是S Fe3O4 Lp发挥导向性栓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肾损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有效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CT检查肾损伤患者52例,并根据其表现分为4类,对I,Ⅱ类肾损伤行保守治疗,对Ⅲ类肾损伤视情况而定,对Ⅳ类肾损伤急诊手术治疗。结果:CT对肾损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和分类准确率均达100%,结论:CT检查可明确肾损伤的程度,范围及分类,了解伤肾和健肾功能,观察腹部其他脏器情况,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汤洗吴茱萸的规范化炮制工艺,该研究以古代著作及现代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记载的“汤洗”吴茱萸传统炮制方法为基础,以饮片收率和主要成分含量为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进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同时,采用电子舌技术分析汤洗过程中吴茱萸味觉指标变化规律。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吴茱萸中主要成分含量在汤洗炮制过程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绿原酸、金丝桃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半乳糖苷、去氢吴茱萸碱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达-23.75%、-27.80%、-14.04%、-14.03%、-13.11%;柠檬苦素含量显著升高,平均增幅达19.83%;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总体以升高为主,平均变幅分别为0.54%、-3.78%、2.69%、5.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汤洗吴茱萸最佳炮制工艺参数:汤洗时间2 min,料液比1∶10 g·mL^(-1),汤洗温度80℃,汤洗次数1次,干燥方式50℃烘干。经汤洗炮制后,吴茱萸饮片收率平均值为94.80%;主要有效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均较生品升高,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02.56%、103.15%、105.16%;去氢吴茱萸碱的含量较生品降低,平均转移率为83.04%。味觉分析结果表明,汤洗炮制能显著降低吴茱萸的咸味、涩味和苦味。该研究揭示了汤洗对吴茱萸主要成分含量及味觉的影响,建立的汤洗吴茱萸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为阐明其炮制原理,提升饮片的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14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和70例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进行了复习,其中对近期病例中各15例的组织。作了6种有关的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本文对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病变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还对6种免疫组化染色在显示某些组织成分,特别对骨连结蛋白在显示骨母细胞及新生骨质的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乔慧  丘钜世  朱全胜 《广东医学》2001,22(3):195-198
目的 探讨骨肉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和GCV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成功构建含Hy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DORHyTK;采用DOTAP将其转入PA317细胞中进行包装,筛选,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收获病毒上清体外感染骨肉瘤细胞株OS732和SAOS-2。分别用PCR和RNA斑点杂交的方法证明假病毒中不含有复制活性病毒,HSV-TK基因已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MTT比色法测定结果显示GCV对OS732TK和SAOS-2TK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前者强于后者,旁观者效应在高细胞密度接种条件下强于低细胞密度,在SAOS-2细胞中的作用强于OS732。结论 HSV-TK/GCV基因治疗系统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