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大灶脑梗死组 2 2例 ,小灶脑梗死组 2 5例 ,对照组 2 0例进行研究 ,分别于发病后 3d内及 2周采静脉血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 ,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GMP - 140、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GMP - 140的浓度。结果 :发病后 3d内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伪足增多 ,聚集融合成片 ,α颗粒明显减少 ,大灶组改变尤为明显。大灶组血小板GMP - 140、血浆GMP - 140浓度、血小板粘附率 (PAdT)、血小板聚集率 (PAgT)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P <0 0 0 1) ,小灶组上述指标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但较大灶组低。 2周后 ,血小板超微结构大灶组无明显变化 ,小灶组则明显恢复 ,2组血小板GMP - 140、血浆GPM - 140浓度均明显下降 ,但仍较对照组高 ,PAdT、PAgT均降至正常。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功能增强伴明显结构改变 ;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改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一个可靠指标 ;血浆GMP -140浓度比PAdT和PAgT更能准确地反应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卒中后精神障碍较常见,严重影响治疗与预后。其中脑卒后抑郁症较多。有资料示卒中后严重抑郁症占30%50%,脑卒中后严重抑郁症占37%,蜂网膜下脑出血后该症占27%,临床观察发现抑郁症发病率随病程而变化,卒中后半年内发生率约为30%。半年至2年内增加以后渐减。卒中病灶在左侧大脑半球者易患抑郁症。我科自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住院脑卒中抑郁症患者280例,通过对患者进行有  相似文献   
3.
又逢一个夜班,17点30分接班,提前半个小时到病房查对医嘱,物品交接,白班护士向我交接,新入院两个患者,其中一个是脑梗死患者,并感冒发烧,70岁,正在输液,他的老伴陪在床前。18点,患者家属按呼叫器,此时我正在治疗室配药,我急速赶到病房,患者家属呼叫:"输液跑针了。"我把  相似文献   
4.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白细胞浸润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害过程,观察赛来昔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梗死体积、脑缺血坏死区周边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赛来昔布组(n=16)、安慰剂组(n=16)及假手术组(n=4),其中赛来昔布组和安慰剂组按脑缺血再灌注2,4,6,24h分为4个亚组(n=4)。手术前10min赛来昔布组用赛来昔布灌胃(0.25mg/g,以3mL生理盐水溶解),安慰剂组安慰剂灌胃,剂量相同,然后参照改良的Longa-Ze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通模型,假手术组仅做颈部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后缝合皮肤。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6,24h4个时相点梗死体积,缺血区白细胞计数,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微血管数。结果:3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赛来昔布组再灌注后2,4,6,24h的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同时段安慰剂组[(4.81±0.13)%,(8.22±0.25)%,(11.83±0.62)%,(15.93±0.42)%,(6.56±2.07)%,(10.12±2.37)%,(13.53±1.47)%,(17.86±2.78)%,P<0.05]。②假手术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表达为(0.63±0.62)个,未见白细胞浸润。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坏死区周边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达及白细胞浸润增多,并于24h达高峰,此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赛来昔布组低于同期安慰剂组[(43.00±1.41),(6.25±1.26),(59.50±2.25),(6.75±1.8)个,P<0.01]。结论:赛来昔布可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炎症反应,非特异性地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是较常见的神经疼痛疾患,传统的神经切断术、射频电凝术、无水乙醇封闭术等治疗手段不但损伤大、还容易造成面部肌肉瘫痪等严重并发症。随着科学的发展,显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此手术越来越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由于手术操作的独特性,反复刺激颅内血管、神经,会引起血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目测方法与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差异及对左室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的患者35例,分别以常规目测和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并进行两次显像,对两种方法的角度以及处理所得左室主要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断层采集确定的角度为标准,与常规角度对比平均的角度差为8°,最大的偏差值达17°,由此所得的左室功能参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右心室角度分隔是否准确对左室功能参数测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断层方法确定角度简便、实用、客观、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大灶脑梗死组(n=22)、小灶脑梗死组(n=25)和腔隙性脑梗死组(n=20)病人进行研究,于发病后3d和2周采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GMP-140、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GMP-140的浓度。结果发病3d内大灶脑梗死组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浓度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P<0.001),小灶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浓度也较对照组升高(P<0.005~0.001),但无大灶脑梗死组升高明显(P<0.05);小灶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病人血小板粘附率(PAdT)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均显著升高(P<0.01)。发病2周时,3组病人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浓度均已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P<0.05),而PAdT和PAgT均降至正常或更低。结论不同类型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处于显著的活化状态,血浆GMP-140浓度PAdT和PAgT能更准确地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观察高血糖条件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情况,探索高血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缺血前30分钟腹腔注射葡萄糖建立高血糖模型,用Longa——Zea氏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2%红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不同再灌注时间点ICAM-1阳性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比较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ICAM—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计数。结果:(1)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2)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3)高血糖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高峰提前。(4)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呈现明显相关性。结论:ICAM-1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向脑缺血区浸润过程,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参与了高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氧疗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意义。方法:将120例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舱治疗组(A组)、高氧液治疗组(B组)及对照组(C组),各组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氧疗及护理,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舱治疗,B组加用高氧液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氧舱治疗组及高压氧液治疗组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相对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氧液静脉液体治疗CO中毒能达到高压氧舱的治疗效果,但相较于高压氧舱治疗更安全、禁忌证少,几乎没有不良反应,护理简单,易于操作,护理风险小,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监视下放置自膨式食管支架的方法、个人体会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使用国产自膨式食管支架,对106例食管良、恶性疾病所致的食管梗阻及食管-气管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06例均达到了改善进食、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结论自膨式食管支架操作简单,疗效安全可靠。且国产支架价格低廉,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