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的健康教育与管理方式对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在某军队医院体检的IFG 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单位支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虽然两组对IFG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位支持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对于IFG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LASIK手术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中使用可蚀性光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矫治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对15例患者24只远视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在+1.75-+6.25D。随访时间1年。结果:术后1年,有3眼(12.5%)最佳矫正视力的丢失在两行以上,平均裸眼远视力为0.68,平均裸眼近视力为0.80,有20眼(83.3%)残余屈光度在-1.00-+1.00D。术后1-3个月,屈光度回退量为0.76D,术后3到6个月为0.08D,术后6到12个月为0.00D。结论:在LASIK手术中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有效、可预测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PRK与LASIK矫治远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进行矫治。其中PRK16眼,LASIK24眼,患者术前屈光度 1.62- 6.25D。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PRK组有2眼(12.5%),LASIK组有3眼(12.5%)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2行以上;而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2行以上者分别为1眼(6.3%)和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PRK组有12眼(75.0%),LASIK组有20眼(83.3%)残余屈光度在-1.00D- 1.00D之间。术后1-3个月,PRK组平均回退量为0.95D,LASIK组的平均回退量为0.76D;术后3-6个月,其回退量分别为0.35D和0.08D;术后6-12个月,回退量分别为-0.22D和0.00D。两种术式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PRK16眼,LASIK24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1.62~+6.25)D.对两种术式屈光度、视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2眼(12.5%),LASIK组3眼(12.5%);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1眼(6.3%),LASIK组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而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残余屈光度在-1.00D~+1.00D之间PRK组12眼(75.0%),LASIK组20眼(83.3%).平均回退量术后1~3个月,PRK组为0.95D,LASIK组为0.76D;术后3~6个月,两组分别为0.35和0.08 D;术后6~12个月,两组分别为-0.22和0.00D.在各阶段中两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者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垂体瘤患者视野改变的特点。方法将39例垂体瘤患者的术前视野结果其分为正常、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4种基本类型,总结这4种类型的基本视野特点并由此总结视野缺损的发展变化过程。结果 2只眼视野正常,34只眼出现局部视敏度的降低和不多的暗点,24只眼出现两个象限的视野缺损,18只眼出现3个象限及以上的缺损,视野缺损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根据这些视野改变,垂体瘤患者视野缺损遵循颞上象限-颞下象限-鼻上象限-整个视野范围受损害的进展规律,但是又因每个人的鞍区结构及病理情况的差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沉降率 (以下简称 ESR)多年来均采用魏氏法 ,由于手工操作干扰因素多 ,用血量大 ,等候时间长 ,给检验工作及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全自动电脑血沉仪操作简便 ,测量快速 ,用血量少 ,干扰因素少 ,既可测出 ESR数据 ,又可打印出 ESR动态曲线图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试剂  1 ESR-3 0分析仪 :上海迅达医疗仪器公司生产。 2特制一次性血沉管 :厂家同上。 3 1 0 9mmol/L(3 2 g/L)枸橼酸钠溶液 :自制。1 .2 标本采集 来自我院住院病人及门诊常规检查患者及健康查体者共 2 77例 ,年龄 8~ 70 y。1 .3…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其以机体饮食用量和成分为主要来源[1]。近年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其中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有着重要意义[2]。随着目前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维生素D缺乏相应发生率也不断增加。特别针对老年人群因其饮食结构和疾病影响导致营养摄入量和成分欠缺,因此机体内存在的维生素D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PRK16眼,LASIK24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 1.62~ 6.25)D。对两种术式屈光度、视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2眼(12.5%),LASIK组3眼(12.5%);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1眼(6.3%),LASIK组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而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残余屈光度在-1.00D~ 1.00D之间PRK组12眼(75.0%),LASIK组20眼(83.3%)。平均回退量术后1~3个月,PRK组为0.95D,LASIK组为0.76D;术后3~6个月,两组分别为0.35和0.08D;术后6.12个月,两组分别为-0.22和0.00D。在各阶段中两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者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部离退休老干部前列腺增生(BPH)影响因素,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部60岁及以上男性离退休老干部1133例进行BPH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通过专科医师检查诊断、问卷调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收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从其一般情况、现病史、遗传与家族史、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筛选出与BPH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人群BPH患病率为38.2%(433/1133),知晓率为56.6%(245/433);BPH组人群年龄、腰围(WC)、体重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显著高于无BPH组(P〈0.05);BPH组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无BPH组(P〈0.05)。结论:某部离退休老干部BPH患病率高于同类研究水平,年龄、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等可能是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细菌性角膜溃疡中进展最快,角膜穿孔最常见的一种^[1],我们采用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愈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