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BDT)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VTD方案治疗的73例MM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40例传统长春新碱+蒽环类+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ADT)方案化疗的MM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随访6月~2年,分析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VTD用于初治和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OR明显高于VADT组(P<0.05)。VTD组初治MM的OR也明显高于VADT组(P<0.05)。VTD治疗复发和(或)难治MM的有效率与VADT组无明显差异(P>0.05)。VTD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症状、感染、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MM缓解率高,副作用少且轻微,可首选用于治疗初治及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静息态脑电图探索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脑网络特征异常改变,提取 客观生物标志物。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脑电数据库中缺血性卒中慢性期患者病例资料,收集静息态 脑电图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MMSE及NIHSS评分资料。以HAMD评分 ≥20分为分界值,并通过病灶位置及体积匹配将患者分为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post stroke nondepression, PSND)组。脑电图数据预处理后,分别基于相干性虚部及能量包络在皮层源层面建立不同 频段功能连接矩阵,采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分析两组间差异。 结果 与PSND组比较,PSD组患者①基于相干性虚部的脑网络连接在δ频段减弱,以顶叶脑区连接 减弱更明显;θ频段减弱,以左侧额顶颞枕、边缘叶及右侧额叶连接减弱更明显;γ频段增强,以左 侧额叶、边缘叶及右侧顶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②基于能量包络的脑网络连接在α频段增强,以双 侧顶枕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 结论 PSD患者脑网络发生异常改变,静息态脑电图是揭示这种改变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PSD95突触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三转基因(APP/Tau/PS1)AD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AD对照组、AD+25 mgBBR组、AD+50 mgBBR,每组各10只,后2组以灌胃方式且剂量分别为25 mg·kg-1·d-1、50 mg·kg-1·d-1,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3个月灌胃处理; 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探测各组AD小鼠行为学改变、空间记忆及探索情况;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阳性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各组三转基因AD小鼠海马脑组织PSD95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自噬水平。结果 AD+25 mgBBR组的逃避潜伏期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PSD95表达水平以及PSD995、LC3-Ⅱ、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AD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AD+50 mgBBR组逃避潜伏期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PSD95表达水平以及LC3-Ⅱ、p-Akt、p-mTOR表达水平与AD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更明显(P<0.05,P<0.01)。结论 应用50 mg小檗碱能较好改善三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空间探索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自噬水平LC3-Ⅱ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增加突触蛋白PSD95的表达水平及突触数量,以改善AD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运动功能及影像特征与经颅磁刺 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duce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MS-MEP)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9年8月住院的符合CSVD诊断标准且已 行TMS-MEP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及MEP相关电生理数据,包 括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 RMT)。评估并量化CSVD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 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根据是否有肌力减退分为症状半球 组和非症状半球组。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特征及MEP特征,分析CSVD影像特征与MEP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共纳入202例CSVD患者,共404侧大脑半球。平均年龄64.0±10.6岁,男性135例(66.8%)。 症状半球组77侧(19.1%),非症状半球组327侧(80.9%)。症状半球组中CMCT(P =0.005)和RMT (P<0.001)高于非症状半球组。症状半球组RSSI数目多于非症状半球组(P<0.001)。RSSI与CMCT (r =0.512,P =0.043)及RMT(r =0.730,P<0.001)正相关。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微出血及脑萎缩与CMCT、RMT均无相关性。 结论 RSSI与CMCT、RMT正相关,RSSI可能是导致CSVD相关运动障碍的主要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基线情况与其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为静脉溶栓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以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9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以NIHSS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溶栓后1h有效62例(24.90%),溶栓后24h有效118例(47.39%),溶栓后第7天有效165例(66.27%)。溶栓1h有效组房颤史比例、溶栓前NIHSS评分明显均低于无效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既往房颤史、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静脉溶栓1h后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因素。溶栓24h后有效组发病至溶栓的时间(onset to treatment,OTT)、房颤史比例、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OTT、房颤史、溶栓前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静脉溶栓24h后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因素。溶栓7d后有效组OTT、溶栓前NIHSS评分均低于无效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OTT、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静脉溶栓7d后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因素。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效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房颤史、溶栓前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OTT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锌指蛋白224(ZNF224)、DEP结构域蛋白1(DEPDC1)在肺腺癌(LUAD)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73例LUAD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法测定LUAD组织、癌旁组织ZNF224、DEPDC1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测定LUAD组织、癌旁组织ZNF224、DEPDC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LUAD组织ZNF224、DEPDC1 mRNA及其蛋白与LUAD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LUAD组织ZNF224 mRNA及其蛋白分别与DEPDC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LUAD组织ZNF224、DEPDC1 mRNA表达与LUAD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法分析影响LUAD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LUAD组织ZNF224、DEPDC1 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LUAD组织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ZNF224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DEPDC1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UAD组织中ZNF224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与DEPDC1 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ZNF224、DEPDC1 mRNA低表达组LUAD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高于其高表达组(P<0.05)。TNM分期、ZNF224 mRNA、DEPDC1 mRNA、淋巴结转移是影响LUAD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LUAD组织ZNF224、DEPDC1表达较高,二者呈正相关,且均与LUAD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有望作为评估LUAD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季开心  陈思言  张敏杰  张苗苗 《口腔医学》2021,41(12):1068-1072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对牙齿移动及牙周组织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上颌牙齿移动正畸模型,根据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的使用情况,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抑制剂组(B组)、加力组(C组)、加力+抑制剂组(D组)。游标卡尺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前移距离,HE染色观察压力侧玻璃样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第1、3、7、10、14天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ANKL、OPG的表达变化。结果 A组和B组中大鼠牙齿无移动,压力侧未出现玻璃样变区域,同时RANKL与OPG表达较少。C组与D组牙齿出现移动,在第3、7、10、14天时两组移动距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第7天时RANKL表达达到顶峰,出现大面积玻璃样变区域,OPG在加力后第10天表达达到顶峰;D组中RANKL与OPG表达趋势变化与C组一致,在第7、10天时表达量均小于C组,大量玻璃样变区域在第10天中出现。结论 坏死性凋亡在正畸牙齿移动某一过程中可以促进牙齿移动,Nec-1减少牙周组织中RANKL与OPG表达,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成熟,阻碍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行抗血小板、降脂、脑保护、对症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静滴,对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7 d、14 d,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尤瑞克林能促进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448 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lysine(K)-specific demethylase2B,KDM2B] 在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 年7 月~ 2018 年3 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 例DLBCL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50 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RHL) 组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 法检测DLBCL 组织与RHL 组织中miR-448 和KDM2B mRNA 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DM2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miR-448 和KDM2B 表达水平与DLBCL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 分析miR-448 和KDM2B 表达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 生存分析miR-448 和KDM2B 表达与DLBCL 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以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LBCL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DLBCL 组织中miR-448 表达水平为0.65±0.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73,P < 0.001);DLBCL 组织中KDM2B mRNA 表达水平为2.89±0.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58,P < 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LBCL 组织中KDM2B 蛋白阳性表达率(72.16% vs 22.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61,P < 0.001);miR-448 和KDM2B 表达与Ann Arbor 分期、IPI 评分、Hans 分型有关(χ2=4.227 ~ 12.960,均P < 0.05);与年龄、性别、LDH 水平、ECOG 评分和有无B 症状无关(χ2=0.072 ~ 3.726,均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iR-448 和KDM2B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02,P < 0.001);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miR-448 高表达组DLBCL 患者三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48 低表达组患者(55.53% vs 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4,P=0.006)。KDM2B 阳性表达组DLBCL 患者三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患者(31.73% vs 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7,P=0.006);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 分期(95%CI=1.567 ~ 4.012,P=0.005),miR-448(95%CI=2.213 ~ 4.478,P=0.001),KDM2B(95%CI=1.506 ~ 4.554,P=0.003)是影响DLBCL 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DLBCL 组织中,miR-448 低表达,KDM2B 高表达,且二者表达与DLBCL 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有关,可作为DLBCL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RIP1、RIP3和MLKL是坏死性凋亡主要的蛋白因子,在引起细胞死亡及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周组织内RIP1、RIP3和MLKL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在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0d、1d、3d、5d、7d、14 d组,每组5只,0 d组为空白对照组,以上颌两中切牙为支抗,镍钛拉簧拉左侧第一磨牙向前,力值为50 g.在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后取其第一磨牙及周围牙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压力侧RIP1、RIP3和MLK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RIP1、RIP3和MLKL的表达增加,表达趋势相似均为先升高后下降,但RIP1的表达在3 d、5 d、7 d时增加明显(P<0.05),RIP3的表达在3 d、5 d时增加明显(P<0.05),而MLKL的表达在5 d时增加明显(P<0.05).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存在坏死性凋亡,RIP1、RIP3和MLKL参与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