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用芬太尼、潘可罗宁分次给药复合麻醉,辅以异氟醚、安氟醚间歇吸入法,对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21例患者施行了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过程顺利,无1例因麻醉引起后遗症。结果表明,该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是可行的,同时也表明严格的呼吸管理、心肌保护以及严密的术中监测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结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低血压是血液保护的新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出血和输血量,对于节约用血、减少或避免血源性传染病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低血压,用于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探讨AHH联合控制性降压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堡  范天仁  邵维忠 《医学综述》2007,13(10):791-792
本文从胸段和腰段硬膜外局麻药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差异以及硬膜外局麻药或阿片类药物对胃肠动力的不同作用等方面综述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胸段硬膜外镇痛有利于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硬膜外应用局麻药或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较单纯应用阿片类药物对胃肠动力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生素E对止血带引起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6例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8)和治疗组(T组,n=18)。治疗组术前5~6h口服维生素E300mg,对照组术前5~6h口服安慰剂。两组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放气前1min(T2)、止血带放气后15min(T3)各抽取患侧下肢静脉血2mL检测血清MDA和CK的水平。结果与止血带充气前T1时点比较,MDA(丙二醛)在对照组T2时点显著降低(P〈0.05),T3时点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DA在他时点显著降低(P〈0.05),T3时点显著降低(P〈0.01),CK(肌酸激酶)在对照组T3时点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T3时点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T3时点显著降低(P〈0.01)。结论术前5—6h口服维生素E300mg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氧自由基代谢物MDA的产生并减少CK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术中输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机体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病人 ,按 15ml kg输注 6 %羟乙基淀粉 ,分别于输液前、输液后 30min、手术结束时采静脉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HC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等。结果 全血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输注后较输注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输注后较输注前明显延长 (P <0 .0 5 ) ,术中未有异常出血发生。结论 输注 15ml/kg 6 %羟乙基淀粉可降低全血粘度 ,减轻红细胞聚集性 ,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有利于微循环灌注 ,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附146例分析)邵维忠,刘伟亮(潍坊市人民医院,261041)我院自1982~1992年收治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共146例,男94例,女52例,年龄18~72岁。死亡7例,与麻醉无关,手术行肺叶切除、修补、膈疝回纳4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年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和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随机选择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65岁,术前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或药物滥用史,受教育程度:小学.其中,20例麻醉诱导与维持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瑞芬太尼组),20例为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芬太尼组).分别在麻醉手术前一晚、术后30 min,2,6,12,24,48 h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定其认知功能. 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相似,睁眼时间(4.1&;#177;2.6 vs 2.2&;#177;1.0)、拔管时间(6.0&;#177;3.1 vs 3.3&;#177;2.0)、陈述自己姓名、出生日期时间(8.9&;#177;5.8vs4.0&;#177;2.5),瑞芬太尼组明显比芬太尼组短(P<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0 min,2 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1);瑞芬太尼组6 h评分与术前比无明显差异,芬太尼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值在术后12 h与术前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对31例喉癌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该麻醉效果安全可靠,肌松效果好,方法简便。麻醉穿刺选用C5,6,C6,7,C7~T1,头向置管3~5cm,麻醉平面为C2~T2。药物可用1%~1.3%利多卡因或0.20%~0.25%布比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1次注药量3~5ml,3次注药量15~18ml。该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抑制不明显,血氧饱和度95%~98%.术中对有咳嗽和吞咽动作者可作局部粘膜麻醉以减轻手术刺激反应。该麻醉方法术后护理方便,费用低,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布托啡诺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布托啡诺主要激动κ受体发挥镇痛作用,对μ受体有弱拮抗作用,用作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胃肠道功能影响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观察并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作胆囊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对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选择更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的镇痛药配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长时间持续输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能否诱发术后急性阿片耐受.方法 选择老年患者ASA Ⅰ~Ⅲ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H组,n=15)和低剂量组(L组,n=15).H组和L组,术中分别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和0.1μg·kg-1·min-1.术中均持续输注维库溴铵2μg·kg-1·min-1和吸人七氟醚维持麻醉.心率或平均动脉压超过或低于其基础值的20%,则将七氟醚上调或下调1%.记录术后麻醉恢复室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的芬太尼累积用量、术后芬太尼总用量(麻醉恢复室用量和术后24 h的芬太尼累积用量),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PCA有效按压次数与总按压次数之比(Ⅰ/A)评价疼痛强度.对以上指标术后最初4 h.之后每4 h采集数据一次,共采集24 h.结果 与L组比较,H组术后麻醉恢复室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的芬太尼累积用量、术后芬太尼总量的需求显著升高(P<0.01);H组PCA有效按压次数与总按压次数之比明显低于L组(P<0.01);H组与L组术后芬太尼总量相差大于30%(H组较L组高出约1.6倍);两组患者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持续输注高剂量瑞芬太尼可诱发术后急性阿片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