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FIESTA)技术。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这2种斑块在CTA和MRA上引起的显著性狭窄(≥50%)。以CAG为标准,评价CTA和MRA诊断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CTA共发现53个斑块,其中有28个非钙化斑块和25个钙化斑块。28个非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50%)7个,显著性狭窄(≥50%)21个。CTA和MRA诊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5.7%和47.6%、71.4%。CTA与CAG一致性好(Kappa值为0.65)。25个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19个,显著性狭窄6个。CTA和MRA诊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1.6%和83.3%、73.7%,MRA与CAG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46)。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在CAG上发生显著性狭窄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1)。结论 非钙化斑块和以非钙化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是导致显著性狭窄的主要原因。完全钙化的斑块不引起或仅引起〈50%的狭窄。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而MRA评价严重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变化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口服水剂、水灌肠及两者联合应用充盈肠道后,使用MSCT显示成人正常肠道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将43名非肠道病变志愿者分别采用口服水剂法(21例)、水灌肠法(12例)、双重法(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联合应用,10例)充盈肠道,然后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对小肠和大肠各肠段充盈状态进行评价。结果:口服水剂法回肠充盈良好,水灌肠法大肠充盈良好,双重法回肠及大肠均充盈良好。口服水剂法小肠充盈优于水灌肠法,与双重法无显著差异,大肠充盈状态水灌肠法明显优于口服水剂法,与双重法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联合应用可以在MSCT同时较好地充盈显示小肠和大肠,而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则仅能分别充盈显示小肠和大肠,需要根据显示目的选择相应的充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中心肌桥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而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例875例,男579例,女296例,年龄30~87岁,平均60岁。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率>75次/min,重建相位区间为30%~40%,心率<75次/min,重建相位区间为40%~50%,获得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容积重组图像,从多角度显示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各主要分支。结果检出89例心肌桥患者,检出率10.2%。其中36例(40.5%)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50%)。发生于前降支中段者71例(79.8%),肌桥厚度0.06~0.55cm,其中20例近段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均接近50%。单纯心肌桥患者有心绞痛症状者39例,心肌桥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有心绞痛症状23例。结论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检出心肌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具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迅速发展,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等快速序列采集技术、容积成像及先进的软件处理系统相继出现,磁共振成像在结直肠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就磁共振结肠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3D-BB 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 mm和(14.0±6.2)mm,P<0.05.结论 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因"间断性头晕1年,晕厥发作2次"于2012年2月17日入院。患者自述间断头晕1年多,自以为是感冒症状,未予以重视。曾出现无任何诱因晕厥2次,伴短暂意识障碍,10min后意识恢复,发作时未跌倒,不伴有肢体障碍、麻木、抽搐、两便失禁情况,无肢体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史: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10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证实,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可以无创性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成分及其易损性。大量研究显示,
脑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表现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将从磁共振斑块成
分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为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诊断和疾病的预防提供
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肠水灌肠MSCT对大肠癌与大肠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大肠癌与大肠炎的结肠水灌肠MSCT征象、病变径线值及CT值变化特点,探讨此种检查方法对大肠癌与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6例行结肠水灌MSCT检查的患者,大肠癌34例,大肠炎12例.分析大肠癌及大肠炎各种征象(如浆膜浸润征、表面毛糙征、肠壁分层征等),计算出各种征象的出现率.测量所有大肠病变的纵径、横径及增强前后的平均CT值,比较肠癌与肠炎病变径线值及增强前后CT值变化有无差异.结果:结肠水灌肠MSCT上大肠癌征象如表面毛糙征、浆膜面浸润、局部系膜浸润及血管纹理增生具有较高的出现率,上述征象与肠旁结节征、系膜网膜结节征出现率均明显高于肠炎,肠壁分层征则相反.大肠炎病变纵径明显大于肠癌,横径小于肠癌.肠炎与肠癌增强前后CT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肠癌平均CT值高于肠炎,但强化幅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大部分MSCT征象、病变径线值及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与肠炎均有显著差异.结肠水灌肠MSCT显示大肠癌与肠炎各种征象更敏感、丰富、全面、准确,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评价冠状窦(CS)的可行性,并观察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窦口(CSO)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24例经CTA证实无心脏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和24例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主要评价CS的图像质量、长度、CSO的直径和横截面积、冠状窦瓣的显示率,并比较心功能正常患者和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SO大小有无差异。结果所有患者CS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达3分,并均有较高的对比噪声比(CNR),心功能正常组CS平均长度(34.3±16.3)mm,与心功能不全组无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不全组的CSO上下径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心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CS,并能够对CSO的大小进行精确测量;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SO扩张,其上下径和横截面积大于心功能正常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MR黑血运动致敏驱动平衡改良技术(improved motionsensitized driven equilibrium,iMSDE)序列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的39支粥样硬化狭窄性颈动脉进行DSA及黑血iMSDE成像,比较两者在评估狭窄处最小管腔直径、狭窄处斑块累及长度、斑块破溃和判断最大狭窄部位的差异。结果黑血iMSDE成像与DSA相比:在判断颈动脉最大狭窄部位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94);狭窄处最小管腔直径无显著性差异[(3.3±0.9)mm vs(3.2±0.8)mm,P=0.098];黑血iMSDE成像所示狭窄处斑块累及长度明显大于DSA[(21.9±5.6)mm vs(15.3±3.4)mm,P<0.001];黑血iMS-DE成像与DSA显示斑块破溃一致性较好。结论磁共振黑血iMSDE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结构和粥样斑块的形态,并为临床提供较可靠和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