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建立LC MS/MS法测定人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后血浆中尼莫地平浓度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注射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1.0 mg·h-1,给药前抽取空白血样4 ml,给药后5, 10, 20, 30, 35 45 min, 1, 1.5, 2, 3, 4, 5, 6 , 8 h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含药血浆冻存于 -80℃冰箱中待分析。色谱柱:Agilent TC C18(4.6 mmSymboltB@150 mm, 5 SymbolmA@m),流动相:甲醇与4 mmol·L-1醋酸铵缓冲液(含0.4%甲酸)体积比为80∶20,流速为0.5 ml·min-1,硝苯地平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419.2→343.2(尼莫地平),m/z347.1→254.1(硝苯地平,内标)。结果: 尼莫地平的线性范围在0.15~30 ng·mL-1,定量下限为0.15 ng·mL-1,方法提取回收率为79.7%~81.5%,相对回收率为92.6%~97.6%,日内、日间RSD均<10%。结论:该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微球注射液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颜博  葛洁  张斌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1):1335-1337
初步探讨使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示踪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经本科确诊为T1-T2N0M0的早中期乳腺癌患156例,将纳米碳混悬液0.4~0.6 mL分4~6点注射到患者的乳腺组织上,30 min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或保乳术,找到距乳腺最近的黑染淋巴结定为SLN,其余为非SLN,分别送病理检查。结果:156例患者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者152例,检出率为97.4%,准确率为92.3%(144/156),灵敏度为86.7%(52/60),假阴性率为13.3%(8/60),假阳性率为0。经统计学分析,检出率及假阴性率与患者临床分期、年龄、原发肿瘤部位、注射部位均无关。结论: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准确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状态,且示踪效果不受患者临床分期、年龄、原发肿瘤部位、注射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eor receptor 2,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ecleotide polymorhism,SNP)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新的荧光定量PCR检测rs2981582位点SNP,并对936例乳腺癌患者和471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该位点SNP与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CC、CT、TT各基因型的例数及基因频率分别为234(49.68%)、181(38.43%)、56(11.89%).乳腺癌组总体各基因型例数及基因频率分别为426(44.56%)、400(41.84%)、130(13.6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雌激素受体(+)组各基因型例数及基因频率分别为189(41.27%)、202(46.12%)、67(14.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而雌激素受体(-)组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别为237(47.59%)、198(39.75%)、63(12.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结论 FGFR2基因第2内含子SNPrs2981582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同时验证了用本方法检测大批量人群标本的SNP操作简便,检测耗时短,结果特异且费用较为低廉,适合于进行大规模样品的SNP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低蛋白血症患儿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为其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5月在某院就诊并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6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临床诊断、白蛋白、万古霉素浓度、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并对监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蛋白正常组(占58.1%),万古霉素平均稳态谷质量浓度(6.8±7.0)mg·L-1,低蛋白血症组(占41.9%),平均谷质量浓度(3.4±3.5)mg·L-1,低于成人应用万古霉素推荐血药浓度标准;合并用药13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儿童,低蛋白血症儿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西地那非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报道,探讨DILI的特点,为西地那非导致DILI的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西地那非导致DILI的病例报道,对病例中患者的药物治疗、DILI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西地那非导致DILI处理措施的异同并探讨西地那非致DILI的作用机制。结果:本文共检索到国内外相关报道6例;6例均为男性,服用西地那非剂量为25~100 mg; 6例服用西地那非致DILI的时间差异较大;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黄染,肝内成胆汁淤积;3例受损类型为胆汁淤积型;3例DILI极可能由西地那非导致,3例很可能由西地那非导致;4例为重度肝损伤;2例为轻度肝损伤;6例停用西地那非后,肝功能均可逐渐恢复或正常。结论:西地那非导致DILI鲜有报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其改变肝脏组织有关,建议长期或较大剂量服用西地那非的患者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过敏引起喉痉挛的机制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乳腺癌化疗中7例多西他赛过敏引起喉痉挛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结果:7例均因乳腺癌应用CET(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西他赛)或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方案化疗,均于应用多西他赛15分钟内瞬间发作吸气性呼吸困难、憋气、窒息感,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控制.结论:多西他赛可致喉痉挛,临床表现凶险,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患者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应迅速明确诊断,如处理及时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成人尸体肋间臂神经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洁  赵凯  宁连胜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1):1241-1243
目的:为乳腺癌腋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JCBN)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具成人尸体(2男3女)的10侧腋区进行了解剖,进行肋间臂神经观察和准确测量。并且对肋间臂神经周围组织结构及毗邻关系(血管、神经等)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1)成人尸体的肋间臂神经直径较患者活体术中肋间臂神经直径为粗。2)成人尸体肋间臂神经的起止点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距离和乳腺癌患者术中测量值基本相同。3)成人尸体肋间臂神经的形态学特点比较单一,均为单干分二支型,考虑原因是解剖尸体例数较少。4)由于解剖较彻底,比活体肋间臂神经分支复杂。结论:明确成人尸体JCBN解剖特点可指导乳腺癌腋清扫术中对肋间臂神经的保留,减少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三氟柳血药浓度的方法,并用于研究三氟柳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研究口服三氟柳胶囊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后,三氟柳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将36例健康受试者平行随机分为低、中、高3组,分别低剂量组单次口服三氟柳胶囊300 mg(1粒);中剂量组单次口服600 mg(2粒),高剂量组单次口服900 mg(3粒)。给药后用LC-MS/MS测定人体的三氟柳血药浓度,并评价三氟柳在人体的药动学特征。结果:特异性结果显示,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样本的测定,定量下限、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及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口服给药三氟柳胶囊后,低、中、高剂量组的主要的药动学参数测定结果如下:tmax分别为0.55,0.61,0.67 h;Cmax分别为3.31,10.85,13.22μg·m L-1;AUC0-10分别为3.92,13.18,19.51 mg·h·L-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C-MS/MS方法测定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三氟柳胶囊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轩  葛洁  曹旭晨 《天津医药》2013,(8):828-829
近20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妇科肿瘤[1]。NSABP-B32、ALMANAC等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可准确地提供腋窝淋巴结分期,获得与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等同的临床信息,同时有效避免了ALND带来的诸多并发症[2],因此SLNB已成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3]。但SLNB的检出率、准确性及诸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仍然是研究的热点,许多问题尚无定论。美兰价格低廉,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SLNB示踪剂,但易对SLNB的结果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和美兰行乳腺癌SLNB,综合评价这2种染料应用于乳腺癌SLNB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