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肺水肿实验中,发现其血浆中内皮素(ET-1)明显升高,一氧化氮(NO)稍有增高,但ET-1的增幅远远大于NO的增幅,动物均在15min内死亡。ET的增高与儿茶酚胺的升高有密切关系。经硝普纳(NP)、川芎嗪(TMP)预防后,ET-1与NO基本恢复正常,趋于平衡,动物长期存活。提示:肺水肿时NO相对于ET-1明显降低,NP、TMP可对NO与ET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早产儿贫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u EPO,商品名宁红欣 )对早产儿贫血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来自四所医院的 5 1例胎龄小于 35周、体重小于 2 0 0 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 )和对照组 (2 0例 )。预防组予 r Hu EPO2 5 0 IU/ (kg·次 ) ,静脉或皮下注射 ,隔日 1次 ,每周 3次 ,共 4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网织红细胞 (Ret)、血清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动态变化。 结果 两组早产儿生后 Hb、Hct均逐渐下降 ,但预防组下降明显小于对照组 ,经 t检验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对照组有 4例输血 ,而预防组无一例输血 ,经精确 χ2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9)。预防组 1周末 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预防组 2周末血清铁低于对照组 ,4周末更甚 ,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预防组E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 r Hu EPO可减轻 Hb、Hct、Ret的下降程度 ,不需要输血和输血次数减少 ,r Hu EPO预防早产儿贫血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苦参素胶囊对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阴转的影响.方法:根据肝功能有无异常、HBV DNA的对数值是否<6进行分层,并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9例,口服苦参素胶囊200mg 参柴颗粒5g,对照组33例,仅口服参柴颗粒5g,均每日3次,3个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治疗6个月末及停药后6个月各检测1次HBV DNA、HBV-M.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的HBV DNA阴转率:①治疗组分别为23.19%、44.93%、50.72%,较对照组的12.12%、21.21%、24.24%要高,P值分别为0.293、0.036、0.02;②HBV DNA对数值<6的患者中,治疗组分别为26.92%、53.85%、61.54%,明显较对照组的8.00%、20.00%、24.00%要高,P值分别为0.106、0.011、0.004;③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治疗组分别为37.93%、65.52%、79.31%,明显较对照组的14.29%、28.57%、42.86%要高,P值分别为0.22、0.051、0.041.结论:苦参素胶囊对此类患者中HBV DNA对数值<6的患者或/和肝功能异常者能产生较好的抗HBV作用,疗程延长到6个月,疗效更明显,停药后仍有持久疗效.  相似文献   
4.
加率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加率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将ACh致心动过缓模型大鼠分组后给于治疗,末次给药后测定其心率及P-R间期的改变;将氢化可的松致阳虚模型小鼠分组后给于治疗,末次给药后测定其自主活动和耐寒死亡率。结果:加率胶囊能够增加心动过缓模型大鼠的心率,降低P-R间期的改变,增加阳虚模型小鼠自主活动量和减少耐寒死亡率。结论:加率胶囊有一定的抗心动过缓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阳虚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春早期体成分对男童骨龄及性发育的影响,为儿童单纯性肥胖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肥胖、中等、消瘦3组共63名10岁男童,按年龄、身高、第二性征发育情况进行1:1:1匹配,观察比较各组间骨龄和性器官发育水平。结果肥胖组儿童骨龄和骨龄发育速度领先于消瘦组(P〈0.05),阴茎长度短于中等和消瘦组儿童(P〈0.01);瘦体重与骨龄呈正相关(P〈0.05),与骨龄发育速度呈负相关(P〈0.05);阴茎长度与体脂肪和体脂比呈负相关(P〈0.01),与瘦体重呈正相关(P〈0.01)。结论男童于青春早期肥胖可能会引起骨骼发育提前以及性器官生长滞后。  相似文献   
6.
李春涛 《中国骨伤》1989,2(5):33-34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由于受损的部位和波及的组织不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和头颈部的症状。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心血管、呼吸系统的“神经官能症”和“更年期综合症”。因长期的药物治疗收效甚微,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年龄大于65岁的单发早期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单发早期胃癌患者11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SD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手术一般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标本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块切除率和切缘阴性率及2组患者术中出血、穿孔和术后狭窄、复发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手术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块切除率和切缘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率、术中穿孔率和术后狭窄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单发早期胃癌患者,ESD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与中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并检测胃排空。方法:411例患者统计上消化道症状出现率及严重度,超声检测胃排空。结果:有上消化道症状者248例,高于对照组,最常见餐后饱胀和腹胀嗳气,严重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胃排空较对照组延缓。60 min排空正常与延缓者间只有早饱和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和严重度有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可能与胃排空延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异位妊娠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对照组Ⅰ50例,单纯采用甲氨蝶呤,对照组Ⅱ54例,单纯采用米非司酮。结果观察组保守治疗7d后血HCG下降>50%比例为61.56%,对照组Ⅰ保守治疗7d后血HCG下降>50%比例为38.87%,对照组Ⅱ保守治疗7d后血HCG下降>50%比例为34.56%。观察组治疗7d后血HCG下降速度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治疗更快、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便易通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通过各种检查能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长期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少、排便不尽感、大便干硬等。多因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药物作用等因素所致。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尤其是中老年人。自2006年以来,我科通过门诊接诊的患者,采用协定方便易通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100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