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产后下背痛患者行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的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后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竖脊肌和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 将产后下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上增加每日1次的核心肌群训练.每周治疗3次,治疗周期为4周.对所有患者进行VAS评分、简体中文版Oswestry失能问卷(simple chines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SCODI)评价,并对痛侧和对侧的竖脊肌、多裂肌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SC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和SCODI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患者VAS评分和SCODI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痛侧竖脊肌及多裂肌平均振幅值(average electromyography,AEMG)及中位频率值(median frequence,MF)均与对侧接近(P>0.05);对照组痛侧竖脊肌及多裂肌MF与对侧接近(P>0.05),但AEMG仍小于对侧(P<0.05).试验组痛侧竖脊肌及多裂肌AEMG及MF较对照组痛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对侧竖脊肌及多裂肌MF及竖脊肌AEMG较对照组对侧显著提高(P<0.05),对侧多裂肌AEMG较对照组对侧提高不明显(P>0.05).结论 核心肌群训练可通过激活产后下背痛患者的多裂肌及竖脊肌,改善其功能水平和疲劳程度,改善产后下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N_苄基氟哌啶醇氯化物(F3)对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用Ca2+荧光染料Fluo_3_AM负载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上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在含CaCl2(1.26mmol/L)的细胞外液中,30 mmol/L KCl使细胞内钙荧光强度(FI)迅速增强,F3可以拮抗KCl诱导钙FI增强作用,并呈量效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4种浓度F3(0.01、0.1、1.0、10μmol/L)作用3 min时,使KCl诱导细胞内钙FI从(81±4)%分别降至(71±18)%(n=20,P<0.05)、(51±12)%(n=20,P<0.01)、(39±14)%(n=20,P<0.01)、(28±14)%(n=20,P<0.01)。钙FI变化最快的时程是在给药后的0~30 s。结论:F3通过阻断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降低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这可能是其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循环系统在人体分布范围较广、作用颇多,因此循环系统疾病也表现出了疾病种类多样化、疾病病因复杂化、临床疗法多元化的特点。摆动类手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一大类别,以法类手法、一指禅类手法、揉法类手法为主[1]。通过辨证施治应用特定的摆动类推拿手法可有效调节心脏功能、调节血压、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特性、调节淋巴循环,以起到通过摆动类手法治疗或辅助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本文对摆动类手法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卧位旋牵推拿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放松类手法加卧位旋牵法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放松类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卧位旋牵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可解除肌肉紧张,松解黏连,纠正寰枢关节紊乱,恢复患者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Langendorff灌流心脏模型,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缺血20min,解除结扎再灌注,引出室性心律失常。缺血前5min用含不同浓度F2的台氏液灌流,观察其对缺血和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同时观察F2对心电图上PR、QT、RR间期的影响。用心房起搏(5Hz)防止心率变慢,观察1μmol/LF2对缺血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PR间期的影响。结果:F2可浓度依赖地降低缺血和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减慢心率,延长PR间期。在心房起搏控制心律下,仍具有拮抗缺血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延长PR间期的作用。结论:F2对大鼠心脏缺血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所致的损伤及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制作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一般形态、自发性搏动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肌细胞Egr-1蛋白阳性表达的细胞数。结果H/R造成心肌细胞形态异常、搏动节律紊乱,导致超微结构损害;H/R诱导心肌细胞Egr-1表达明显增强。缺氧及复氧前给予F2则能改善H/R所致心肌细胞病理损害,抑制心肌细胞Egr-1的过量表达。结论F2对培养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Egr-1蛋白过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CMECs,再用差速贴壁进行纯化。结果:用光学显微境、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来鉴定CMECs,其纯度约98%。结论:该法简单且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草药海滩牵牛(IS)药材中总香豆素浓度。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320nm,以伞形花内酯为对照品。结果:IS在2-32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照品吸光度和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99.31%,相对标准偏差=1.88。结论:该法简便、可靠,为有效控制Is药材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深入向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势在必行,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管理人员结合近两年的心得对其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