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曹学兰  余辉 《颈腰痛杂志》2021,42(3):391-393
目的 研究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对慢性颈痛疗效及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90例慢性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比较两组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胸锁乳突肌sEMG、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显著降低,胸锁乳突肌AEMG显著降低、MF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能够显著降低慢性颈痛患者的痛感,改善其颈椎及胸锁乳突肌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椎旁肌退变程度对退变性腰椎侧凸短节段减压融合病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退变性腰椎侧凸行短节段(≤3个节段)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的病人53例,根据术前核磁共振是否存在椎旁肌退变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腰椎Cob角、椎旁肌(竖脊肌、多裂肌、腰大肌)横截面积、椎旁肌脂肪化率、视觉模拟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两组病人术前Cob角、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病人Co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Cob角大于对照组,对照组VAS、ODI评分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裂肌和竖脊肌的凹侧横截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凹侧和凸侧比较,多裂肌及竖脊肌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脂肪化率与术后ODI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0.462)。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病人术前应重视椎旁肌退变程度的评价,特别是多裂肌的脂肪化率,延长固定节段或注意加强腰背肌的锻炼,有助于缓解病人术后腰背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核心肌群表面肌电时频参数的变化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2组治疗4周、8周后的疼痛NR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表面肌电图测试结果。采集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及臀中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和中位频率值(M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疼痛NR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及臀中肌的IEMG、RMG、M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各部位肌肉IEMG、RMG、M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持续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肌群的募集能力和耐疲劳性能,并同时改善其腰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效果优于常规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伸肌强化和神经肌肉再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NSCLBP)患者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94例NSC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再训练和腰伸肌强化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末、干预8周末时的ODI指数和疼痛VA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多裂肌静息电信号幅值和收缩时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椎根(RMS)、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斜率(MFs)、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结果干预4周末、8周末,两组患者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MEG、RMS、MFs、MPFs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F、MPF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再训练和腰伸肌强化训练联合针刺治疗NSCLBP可改善患者多裂肌神经肌肉受损情况,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部功能状态,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腰部软组织张力测定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治疗过程中作为疗效评价客观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以1∶1的比例分为银质针与中药熏蒸组。银质针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55岁,平均(45.70±4.15)岁,采用银质针透热治疗;中药熏蒸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7~55岁,平均(43.03±5.86)岁,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力-位移距离(FDD)、能量吸收比(S)的变化,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积分(VAS)、罗兰德-莫里斯功能障碍量表(RMDQ)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银质针组VAS评分分别为4.77±0.78、1.99±1.08、2.55±0.94,中药熏蒸组分别为4.43±0.61、2.48±0.71、3.05±0.86。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银质针组较中药熏蒸组镇痛效果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时银质针组RMDQ分别为13.63±1.96、5.87±2.33、6.53±2.89;中药熏蒸组分别为13.40±2.01、6.90±2.31、9.23±2.87。组间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质针组与中药熏蒸组都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腰痛所引起的功能障碍,银质针的治疗效果更为持久。②治疗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健侧多裂肌的FDD均明显增加(P〈0.05);中药熏蒸组治疗后1周患侧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的FDD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3个月时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增加更为明显(P〈0.05),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银质针组患侧及健侧两组肌肉的FDD均明显较高(P〉0.01)。③患侧多裂肌与竖脊肌的FDD差值与VAS及RMDQ差值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7,0.811,0.746、0.625,P值分别为0.015,0.041,0.045、0.017。腰部软组织张力指标改善的变化趋势与症状、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相关性。结论:软组织张力的测试可以有效地反映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腰部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慢性腰痛的疗效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均接受1个月的Mckenzie疗法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治疗前、后采集双侧竖脊肌在完成等长负荷测试时L4-5或L5-S1水平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改善率为(54.25±15.74)%。治疗前,患侧竖脊肌AEMG较健侧显著降低,MFs绝对值较健侧显著增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侧AEMG显著地增加(P0.05),患侧MFs绝对值显著地降低(P0.05),治疗后健、患侧AEMG和MFs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的客观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退变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脊柱-骨盆冠状位参数之间的关系,为ADS患者冠状位失平衡的评估和预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DS患者,测量并计算患者腰椎MRI顶椎层面椎旁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化比例(fat saturation fraction,FSF)、凹侧与凸侧横截面积之比(ratio of CSAconcave to CSAconvex,rCSA)、凹侧与凸侧脂肪化比例之比(ratio of FSFconcave to FSFconvex,r FSF),并在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冠状位影像学参数,包括冠状位Cobb角(coronal Cobb angle,CA)和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根据C7铅垂线(C7PL)与骶骨中垂线(CSVL)的相对位置,将22例CBD≥30mm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C7PL在凸侧边,13例)和B组(C7PL在凹侧边,9例)。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顶椎层面凹凸两侧椎旁肌和腰大肌CSA和FSF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肌肉影像学参数与脊柱-骨盆冠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顶椎层面,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椎旁肌凹侧CSA均显著大于凸侧(P0.05),多裂肌凹侧FSF显著大于凸侧(P0.01),竖脊肌凸侧FSF显著大于凹侧(P0.05),腰大肌、椎旁肌两侧FSF无统计学差异(P0.05)。CA与多裂肌凸侧CSA、竖脊肌和椎旁肌双侧CSA呈负相关(r=-0.233、-0.346、-0.211、-0.387、-0.232,P0.05),与多裂肌凹侧FSF、rCSA和椎旁肌r CSA呈正相关(r=0.360、0.424、0.259,P0.05)。A组CBD与各个肌肉的影像学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B组CBD与竖脊肌凹侧CSA,腰大肌凹侧FSF,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和椎旁肌r CSA,腰大肌rFSF呈正相关(r=0.720、0.768、0.720、0.752、0.738、0.721、0.893,P0.05)。结论:ADS患者椎旁肌和腰大肌影像学参数与脊柱-骨盆冠状位参数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多裂肌rCSA与CA的相关性最强,在CBD超过30mm且C7PL在凹侧边的ADS患者中腰大肌r FSF与CBD的相关性最强,表明椎旁肌和腰大肌能体现ADS患者在冠状位失衡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退变与顶椎旋转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AD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顶椎层面MRI影像上测量并计算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化比例(fat saturation fraction,FSF)、凹侧与凸侧横截面积之比(rCSA)、凹侧与凸侧脂肪化比例之比(rFSF)和顶椎旋转度(apical vertebra rotation,AVR)。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顶椎层面凹凸两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和FSF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肌肉影像学参数与AV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6例ADS患者,男18例,女78例;年龄64.64±7.18岁;腰椎前凸角20.19°±17.61°;Cobb角24.70°±10.41°;AVR 10.94°±6.47°,旋转方向均偏向侧凸凸侧。在顶椎层面,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凹侧CSA均显著性大于凸侧(P0.05),多裂肌凹侧FSF显著性大于凸侧(P0.01),竖脊肌凸侧FSF显著性大于凹侧(P0.05),腰大肌两侧F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R与多裂肌凸侧CSA、腰大肌凸侧FSF呈显著性负相关(r=-0.225、-0.292,P0.05),与多裂肌rCSA、竖脊肌r FSF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6、0.215,P0.05)。结论:ADS患者脊柱侧凸顶椎两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退变与AVR显著相关,多裂肌、竖脊肌的退变可能参与顶椎的旋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单节段退行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给予PRP多裂肌注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1周、2周、4周和随访4周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周、2周时观察组VAS评分和OD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时,观察组VAS评分和OD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多裂肌脂肪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也低于该组治疗前(P<0.05).结论 PRP多裂肌注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方面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DLS)椎旁肌横截面积和脂肪化程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20年3月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DL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腰椎X线片、MRI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LL)、腰椎冠状位侧凸Cobb角、腰椎顶锥旋转畸形分级、椎旁肌横截面积(CSA)及脂肪化程度、椎体CSA,并比较研究组患者腰椎凸侧和凹侧椎旁肌CSA及脂肪化程度.结果 研究组LL低于对照组,腰椎冠状位侧凸Cobb角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腰椎顶锥旋转畸形分级1级33例,2级25例,3级10例,4级2例;对照组患者均无腰椎顶锥旋转畸形.研究组竖脊肌CSA、多裂肌CSA、腰大肌CSA低于对照组,椎体CSA、椎旁肌脂肪化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腰椎凸侧竖脊肌CSA、多裂肌CSA、腰大肌CSA高于腰椎凹侧,腰椎凸侧椎旁肌脂肪化程度低于凹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S患者椎旁肌CSA及脂肪化程度高于无DLS者,且腰椎凸侧和凹侧椎旁肌CSA及脂肪化程度亦有明显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椎旁肌群退行性变程度了解腰椎退行性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多裂肌退变的情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招募健康志愿者和单侧L_(4,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35例,每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其中健康志愿者组年龄(35.66±8.73)岁,BMI(21.85±1.94) kg/m~2;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年龄(36.09±7.70)岁,BMI(21.50±1.78) kg/m~2,VAS评分(4.40±0.88)分,病程(11.20±7.14)个月,对两组的多裂肌进行表面肌电图测定分析,通过分析平均肌电振幅数值,比较两组多裂肌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健康志愿者多裂肌平均肌电振幅左侧为(48.84±7.77)μV,右侧为(49.13±7.86)μV,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平均肌电振幅健侧为(48.82±8.14)μV,患侧为(42.81±7.00)μV,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健侧与健康志愿者左侧多裂肌的平均肌电振幅,腰椎间盘突出症健侧与健康志愿者右侧多裂肌的平均肌电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与健康志愿者左侧多裂肌的平均肌电振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与健康者愿者右侧多裂肌的平均肌电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肌电活动失衡,患侧多裂肌肌力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肌间隙加传统入路的混合手术入路和双侧传统入路对腰椎内固定术中腰背肌损伤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混合入路组为肌间隙+传统入路,双侧传统组为匹配的双侧传统入路组。减压和融合均在单侧进行。测量术前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VAS和ODI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和第3 d的CK、AST,术后48 h内引流量、术后3 d经B超测定的伤口积液量,术后5 d、3个月、1年的VAS和ODI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在MRI上测量双侧多裂肌面积,并比较肌肉的萎缩率。[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有32例患者接受了混合入路手术,同期匹配的双侧传统组患者有43例。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CK、AST、VAS和ODI评分等。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似。术后48 h融合侧的引流量无显著差异,但融合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的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3 d无显著差异。术后第5 d的VAS和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1年的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经MRI测量的多裂肌面积的萎缩率,在融合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需特殊手术器械可经肌间隙加传统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且能减轻手术对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裂肌退变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的相关性,为腰背痛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6-06-2017-06诊治的82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进行腰椎MRI检查,测量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平均值以及L5椎体的横截面积,两者比值为多裂肌萎缩值。根据MRI横截面L5水平T2加权图像进行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将0~1级设为对照组,2~3级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ODI指数、VA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多裂肌萎缩值、脂肪浸润分级与ODI指数、VA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多裂肌萎缩值、脂肪浸润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裂肌萎缩值与VAS评分、ODI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与VAS评分、ODI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多裂肌退变严重程度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多裂肌退变越严重,腰背疼痛以及腰椎功能障碍越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常规核心稳定训练和功能自适应运动(functional adaptive motion,FAM)干预对慢性腰痛患者(chronic low back pain, CLBP)功能、疼痛和腰椎多裂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92例C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核心稳定训练/运动控制,观察组给予FAM治疗,两组均干预6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多裂肌CSA、多裂肌静息状态和收缩状态下的肌肉厚度和收缩比(SR)、多裂肌平均肌电振幅(AEMG)和背伸肌肌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RS、ODI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多裂肌CSA、多裂肌静息厚度、多裂肌收缩厚度、SR、AEMG和背伸肌肌力均较干预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roxomed Tergumed(PT)系统康复训练在椎间孔镜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开展椎间孔镜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PT系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VAS的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进行侧多裂肌表面肌电图分析(surface EMG,sEMG).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多裂肌sEMG中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MG VALUES,IEMG)、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中位频率值(median frequency values,MF)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系统康复训练能提升椎间孔镜术后康复效果,改善功能障碍以及下肢运动异常,降低疼痛症状,提升多裂肌肌力以及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变化、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改善手术指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ckenzie疗法配合重复周围磁刺激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腰椎功能及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方法将5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ckenzie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竖脊肌和多裂肌的伸屈比(FRR)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kenzie疗法配合重复周围磁刺激能够有效减轻CNLBP患者的疼痛感,明显改善腰椎功能缓解肌肉疲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腰臀部肌筋膜痛患者激痛点针刺治疗的疼痛及功能改善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5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腰臀部肌筋膜痛的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4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激痛点,对照组采取低频电刺激安慰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问卷(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DQ)腰方肌、臀中肌、多裂肌的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变化,以及活动范围(rang of motion,ROM)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半年、一年、二年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RDQ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VAS、RDQ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方肌、臀中肌、多裂肌PPT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腰方肌、臀中肌、多裂肌PPT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OM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ROM未发生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在伸展、屈曲、侧曲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半年复发率、一年复发率、二年复发率为0%、3.13%、4.69%,对照组分别为6.25%、12.5%、23.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患者腰臀部肌筋激痛点,能有效提高压力疼痛阈值、扩大腰部活动范围、降低患者的复发,对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表面肌电图分析评价其对椎旁肌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予以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电动牵引床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次/d,5次/周,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JOA评分和表面肌电图评价。结果 (1)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表面肌电图分析:两组治疗后,患侧腰部竖脊肌、多裂肌的平均振幅和斜率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竖脊肌、多裂肌平均振幅和斜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且有助于改善椎旁肌肉肌力,促进局部的生物力学平衡,其疗效优于常规牵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多裂肌松解术(超声引导下水分离,ultrasound guided multifidus lysis, UGML)治疗急性下腰痛(acute low back pain, ALB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04例A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GML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UGML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简式12项量表(SF-12)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OD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UGML组治疗后VAS和ODI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12评分中的生理(MCS)和心理(P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MCS和PCS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UGML治疗ALBP具有良好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