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并发症之一。我院2005年开展82例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3例出现SAH,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灌注综合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Sandt等于1975年首次提出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的临床概念是源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 arterectomy,CEA)后的一个少见、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CEA后几小时至3周内,发生率为0.3%~2.0%。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谵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颅内出血等。高灌注状态(hyperperfusion state)是由于颈动脉高度狭窄被解除后,同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成倍增加超出脑组织的代谢需要所致,是一个病理生理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正常中华小型猪制作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中华小型猪11只,选取1只行预实验,10只用于正式实验。全身麻醉下,经股静脉送入Rups-100穿刺针系统,在透视引导下穿刺房间隔卵圆窝,然后对穿刺点行球囊扩张术。预实验动物术后1d处死,正式实验组动物术后21d处死。心脏取材,行病理检查。结果 11只猪均成功行房间隔穿刺和球囊扩张术,并经心房造影证实建立卵圆孔未闭模型。正式实验组动物除1只术中出现心包积液外,其余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预实验动物于处死后肉眼观房间隔卵圆窝有-0.7cm×0.8cm缺损,光学显微镜下见红细胞聚集。正式实验组动物于处死后观察,7只可见房间隔卵圆窝愈合,3只分别残留0.1cm×0.2cm、0.2cm×0.2cm、0.1cm×0.3cm缺损。正式实验组动物无论卵圆窝是否愈合,光学显微镜下在穿刺点周围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局灶性心内膜增生和缺失、淋巴细胞聚集、心肌细胞肿胀、坏死和间质纤维化。结论 采用房间隔穿刺和球囊扩张的方法,用中华小型猪建立卵圆孔未闭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国产颅内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血管内支架对血管壁的影响。方法在7只体重为28~37 kg的杂交香猪的上颌动脉或舌动脉内放置国产Q/TETA15-2002不锈钢颅内血管内支架,于放置后的第1、3、5、7个月取材,采用光镜及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支架表面被覆的新生内膜及血管壁组织相容性。结果支架放置后第1、3、5、7个月未观察结果: (1)大体所见支架置入后被完全包裹,内膜层增厚,由新生内皮及胶原纤维覆盖;(2)光镜下见支架金属丝侧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未见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组织变性、坏死、变态反应性炎症现象;(3)电镜下可见新生内皮及胶原纤维覆盖支架;(4)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血管损伤修复造成血管内径损失百分比有降低趋势。结论国产Q/TE- TA15-2002不锈钢颅内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好,血管内壁表面光滑,未见血栓形成,血管内径损失程度低。  相似文献   
5.
弓上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但其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尚有待进一步的严格的随机双盲试验论证,因此,进行诸多方面的质量控制迫在眉睫。最近,美国3个学术团体(美国介入和治疗性神经放射协会-ASITN、美国神经放射协会-ASNR和介入放射协会-SIR)联合成立了实践标准委员会,制定了颈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CAS)质量提高指南,希望以此促进对CAS进行仔细的科学研究并合理地应用技术。北京天坛医院在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质量控制方面经历了3年探索,在此介绍我们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6.
支架植入和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复发(SAMMPRIS)研究是由研究者发起、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NINDS)资助、50所医疗中心参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验证其主要假设: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伴复发性脑卒中高危特征[狭窄程度≥70%、近1个  相似文献   
7.
正"姜大夫,您好!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很好,谢谢您!你天天给病人做手术很辛苦,要保重身体哦……"5月25日一大早,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姜卫剑教授一上班,就接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青海玉树藏族小伙尕玛求军打来的的电话。时光追溯到2011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火箭军总医院抽调百余人  相似文献   
8.
重视外周动脉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任安姜卫剑张雪哲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是介入放射学近年来最新科技成果之一。有关髂动脉、股动脉和肾动脉内支架等临床应用已有不少报道,经过多中心合作对比分析和中、远期追踪观察,认为此项技术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9.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支架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尽管采用抗栓治疗或搭桥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颅内支架成形术可能是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颅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展过程、最新的临床进展和有关概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3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CT示SAH,立即停用抗凝、抗血小板集聚治疗,给予制动,控制血压和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结果: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7、10dCT示SAH吸收,恢复抗血小板集聚治疗,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颅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SAH机制复杂,及时有效处理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