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前后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前后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2001年6月外科ICU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4日的脓毒症患者,记录用药前1日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体循环平均动脉压等资料。患者分为大剂量多巴胺组、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及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比较用药前后血肌酐及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大剂量多巴胺组用药后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对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均无显著影响。单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使血肌酐显著降低,但用药前后血总胆红素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能对脓毒症患者肝、肾等脏器的血液循环有利,可以逆转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时对内脏灌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复方二氧丙嗪茶碱片中茶碱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甲醇(65:3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结果:茶碱在0.107~5.335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0.36%(n=9).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27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116例)与对照组(111例)。治疗组予中药配方颗粒剂(复方黄芩汤或复方仙麦汤),对照组予中药饮片汤剂(复方黄芩汤或复方仙麦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血压值(SBP、DBP)、血压达标率、中医证候积分及用药安全性。脱落、剔除病例共26例。疗程4周,采用非劣效检验分析两组在诊室血压平均下降水平、血压达标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差异性  结果:①试验期间,符合FAS集225例,其中治疗组115例,对照组110例;PPS集201例,其中治疗组99例,对照组102例。②在FAS与PPS集中,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BP与DB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SBP与DBP水平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效检验成立。③组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并不劣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V-Y”成形、患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与健侧缝合、局部硅胶支撑与充填,鼻翼基底埋线褥式缝合等方法.矫治单侧唇袈术后鼻畸形38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鲍温病误诊误治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52岁。右下腹斑片状皮疹1年余,曾于多家医院诊断为湿疹、银屑病及过敏性皮炎等,并反复外用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后活检,病理报告为鲍温病,遂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右下腹部见大片状丘疹,面积8cm×6cm,浅褐色,稍隆...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4m 高空作业时不慎被1万 V 高压电击伤坠落。伤后昏迷约15min,2h 后入院。体温36.7℃,脉搏120/min,血压17/12 kPa(128/90 mmHg),躁动,并再次昏迷。频繁呕吐。右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电击伤入口为左拇指,末端呈干性坏死,指骨及第一掌骨外露,大鱼际及腕部为Ⅲ度烧伤。余指末梢血运尚可,桡动脉搏动存在。出口在右前臂、右小腿、右足趾及左腋窝和头顶多处。双手及右下肢明显肿胀。后者皮肤为紫蓝色。CT 提示右颞顶部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移位,脑干受压。于全麻下行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