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讨5-羟色胺(5-HT)在瘙痒症发病机理中的意义,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检测法测定了38例瘙痒症患者血清5-HT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38例译音痒症患者血清5-HT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HT可能是被血管壁上交感神经末梢摄取并经5-HT受体介导,刺激瘙痒感受器,引起瘙痒。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现将2006-2009年于我科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74例病人进行整理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一种特异度和灵敏度高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系统,用于淋病奈瑟菌便捷检测。方法选取淋病奈瑟菌porA基因特定序列,设计一套适合LAMP技术的引物。用LAMP技术和PCR同时检测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32例淋病性宫颈炎和88例非淋病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拭子标本淋病奈瑟菌阳性检出率。所得数据配对设计,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种技术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再分别用Fisher检验比较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结果 LAMP技术的阳性检出率高于PCR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技术灵敏度(96.88%)高于PCR(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特异度均为100.00%。结论 LAMP技术可在水浴条件下,于50min内通过目测试剂颜色变化准确检出淋病奈瑟菌,有效提升女性淋病患者阳性诊断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监测武陵山区淋病奈瑟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了解该地区是否存在头孢曲松耐药菌株及相关流行病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该地区培养分离出的122株淋病奈瑟菌的临床资料。药敏试验参考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EUCAST)标准,采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多抗原序列分型法(NGMAST)对头孢曲松低敏感性及耐药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用MEGA6构建POR和TBPB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 122株淋病奈瑟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泊肟、头孢克肟、壮观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8.36%、92.62%、90.16%、81.15%、78.69%、37.70%和12.29%。2株头孢曲松耐药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00μg/mL和0.250μg/mL,NG-MAST型分别为ST2987型和ST14155型。结论该研究发现1株高水平头孢曲松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但未发现流行病学同源耐药菌株。武陵山区淋病奈瑟菌耐药形势严峻,应严控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传播。  相似文献   
5.
酶免试验法测定全血5-羟色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5-羟色胺(5-HT)检测方法。方法 用酶免试验(EIA)法测定30例正常人全血5-HT的含量。结果 本法可快速检测出5-HT,CV=1.1756%,回收率96.46%,稳定性好(67小时20分钟后降低31.07%)。结论 用EIA法测定全血5-HT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值得临床科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止痒脱敏膜治疗婴儿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14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治疗组:蓝科肤宁湿敷,20~30min/次,3次/d,对照组外用3%硼酸液湿敷,20~30min/次,3次/d,两组患者若伴干燥?鳞屑或结痂时,配合使用尿素软膏,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72%和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科肤宁治疗婴儿急性湿疹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皮肤应变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皮肤应变性血管炎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纯西药组(n=30)和中西药结合组(n=35)。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皮肤应变性血管炎临床特点包括白细胞轻、中度升高,轻度贫血,关节受累等,皮损表现以累及大腿与臀部为主。中西药结合组接受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1.43%(32/35),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应变性血管炎临床特点细微多样,确诊患者可以通过中西药结合的方案进行干预,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三黄洗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亚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6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派瑞松软膏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使用三黄洗剂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33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3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三黄洗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5—羟色胺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羟色胺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5—羟色胺(5—HT)的表达。结果: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处棘细胞,汗腺腺细胞,皮脂腺细胞,毛囊壁细胞浆中5—HT表达呈中等以上阳性,静止期减弱。寻常型和脓疱型无明显差异,正常人皮肤为阴性。结论:5—HT可能有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的作用,从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临床上常见,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科于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PHN,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