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46例,随机分为康复1组16例、康复2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前后均完成常规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和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康复1组在家庭或社区作慢跑或者登楼等锻炼,以HR达到亚极量运动时的HR作为符合康复强度。康复2组采用功率自行车锻炼,以峰值功率的80%作为运动强度。各自完成12周,每周3次,每次30min的锻炼。对康复前后的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各康复组在康复后的FVC%pred、FEV1%pred和FEV1/FVC变化无显著性意义,IC%pred、VO2peak、VO2peak%pred和CAT评分等均较前有显著改善,康复1组的W peak和W peak%pred无显著提高,而康复2组则分别由59.5±15.5和54.8±10.2提高到74.5±17.5和61.5±1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康复1组观察到较康复2组少的不良反应。结论: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能改善COPD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70年至1982年共收治成人晚发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RTA)16例,现报告如下。16例(男2,女14)均符合《实用内科学》RTA_1型诊断标准,经复方枸橼酸合剂治疗有效者。其中30岁以下者5例,31~40岁4例,41岁以上者7例。16例中肾盂肾炎11例,慢活肝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其中合并甲状腺腺瘤,肾结核各1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海军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旦发生在舰艇上, 将会对我海军战斗力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舰上环境和人员特殊, 及时、有效的人员管控可以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率。笔者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现状, 并结合任务实际设计模拟场景, 启动撤侨工作期间预防疫情传播的应急预案, 将人员分为指挥组、采样检测组、隔离救治组和综合保障组, 并对不同准备阶段的人员管控进行了介绍, 以期为提高海上任务人员对于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死腔测定在支气管哮喘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olumetric capnography,VCap)技术死腔测定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35名健康志愿者的常规肺功能指标及Langley死腔(VDL)、Fowler死腔(VDF)、Wolff死腔(VDW)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本研究显示:哮喘组中VDL、VDF及VDW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1,0.01,0.01).相关分析显示:VDL、VDF和VDW分别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PEF占预计值%、FEF25占预计值%、FEF50占预计值%、FEF75占预计值%、MMEF占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与RV占预计值%、TLC占预计值%、Rv/T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VCap死腔测定患者易于配合,对哮喘的辅助诊断及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生理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计算目标心率指导COPD患者作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后在肺功能和短期预后方面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好转的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肺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肺康复组在医院完成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锻炼.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得最大运动心率,计算相当亚极量运动强度时的目标心率=70%×(最大运动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要求踏车运动时逐渐提高运动强度以达到目标心率并持续运动.对康复前后的肺功能比较,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和首次急性加重间隔时间.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前后的FVC% pred、FEV1% pred和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在康复前后由(49.4±5.9)%提高到(60.0±8.9)%,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在出院后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1.1±1.0)次]较对照组[(2.1±1.4)次]减少(P<0.05).康复组在出院后的首次急性加重间隔时间[(34.0±14.2)周]较对照组[(24.5±14.6)周]有显著性延长(P<0.01).结论 目标心率指导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能提高患者的IC,增加运动过程中的肺通气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迟再次加重发作的时间,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7.
8.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6岁,汉族。1970年以来头晕眼花、心慌气短,曾先后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病情时好时坏。1979年因失眠、多汗、消瘦、心慌气憋、颈部发胀、眼球突出;同位素~(131)碘检查:3小时为61.7%,24小时为59.1%,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服用他巴唑,症状有所缓解。入院前1月头晕、心慌、面色苍白,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Cap)死腔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74例COPD患者(COPD组)和3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受试者的肺通气、容量、弥散指标及Threshhold死腔(VDT)、Langley死腔(VDL)、Fowler死腔(VDF)、Wolff死腔(VDW)、Bohr死腔(VDB)参数。首先,在健康组中建立以死腔为应变量,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潮气量及呼吸频率为自变量的预计值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各受试者的正常死腔预计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OPD组死腔预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运用判别分析统计死腔对COPD患者和健康人的判别效率。采用偏相关分析统计死腔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COPD组中,VDT实测值[(79.51±39.29) mL]较预计值[(97.42±30.53)mL]减小(P<0.01),而VDF[(190.20±57.41) mL]、VDW[(214.04±73.35) mL]及VDB [(294.89±93.12) mL]实测值较预计值[(177.18±38.99) mL、183.86±46.63)mL、(237.44±62.27) mL]增大(P<0.05)。在运用死腔参数对COPD组和健康组的判别分析中只有VDT和VDB占预计值%进入判别函数,总归类正确率为87.9%(116/132)。在COPD组中,VDT及VDF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VDW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与RV、TLC呈正相关(P<0.05),VDB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与RV、TLC、RV/TL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VCap死腔对COPD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支气管冲洗引流及局部注药治疗坠积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6例坠积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作支气管冲洗引流及局部注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好转出院率和抗生素应用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好转出院率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冲洗引流及局部注药对坠积性肺炎的治疗十分有效,能够改善病情,增加治疗的成功率,缩短抗生素应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