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 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 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2.
初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中约2/3为Ⅲ~Ⅳ期病变[1],对于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病变传统治疗手段是手术加术后放疗,但手术切除也会对相当多患者造成明显发音、吞咽、换气等功能障碍[2-3],同步放化疗的应用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器官功能保留方法 .  相似文献   
3.
患儿 ,女 ,2岁 6个月 ,江苏籍 ,住院号591 4 41。以”口唇及四肢末端紫绀 2年半”主诉于 2 0 0 1年 1 0月 1 0日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 ,出生体重 2 .3公斤。生后即出现口唇及四肢末端紫绀且逐渐明显 ,喂养困难。生后1 1天UCG提示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肺动脉狭窄 ,单心室 ,共同房室瓣。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畸形”。长期使用”地戈辛、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能气朗”等治疗 ,疗效欠佳 ,体重增长缓慢 ,少动、疲乏。平素易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母亲妊娠早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无X线及有毒物品接触史。家族中…  相似文献   
4.
金淑云  高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94-2695
对我科住院的86例鼻出血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和心理调整能力,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86例患者均为我科2003年1月 ̄2004年12月住院患者,男62例,女24例,年龄10 ̄76岁,23例行前鼻孔填塞,11例行后鼻孔填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骨转移的发生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鼻咽癌骨转移的发生和治疗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1999年间初治的935例鼻咽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0%.应用单因素分析发现1992年福州分期Ⅲ~Ⅳ期、T4、N2-3、AKP>70为影响骨转移增加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仅N2-3、AKP>70为影响骨转移增加的独立因素.通过生存率分析治疗手段对预后影响发现放疗 化疗组比单纯放疗组或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延长.结论N分期增高是鼻咽癌骨转移的高危因素,放射治疗加化疗有可能改善鼻咽癌骨转移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嗅神经母细胞瘤 (esthesioneuroblastoma ,ENB)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 ,约占所有鼻腔肿瘤的 3%~ 5 %。 192 4年Berger和Luc[1] 首次以感觉性嗅神经上皮瘤 (olfactoryesthe sioneuroepithelioma)报道此病 ,至 1997年全世界文献报道共约10 0 0余例[2 ] 。由于其发病率低 ,各研究机构的病例数有限 ,应用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 ,对此病的治疗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笔者根据近 2 0年来发表的中英文文献 ,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一、临床表现嗅神经母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最小 1岁 ,最大 83岁 ,2个发病高峰分别在 10~ 2 …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初程放疗后残存的分次X刀治疗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残存肿瘤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局部残存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推量治疗。1992年福州分期Ⅰ期2例,Ⅱ期29例,Ⅲ期53例,Ⅳa期14例。UICC1997分期Ⅰ期2例,Ⅱa期2例,Ⅱb期27例,Ⅲ期37例,Ⅳa期2l例,Ⅳb期9例。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总剂量为12~24Gy,分次剂量为4、5、6、7、8、12Gy,间隔1~7d,1~4个中心,60%~90%参考剂量线。结果完全控制95例,无法评价3例,局部控制率为97%。1、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6%、82%、80%、74%。1、2、3、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82%、80%、78%、。75%。随诊超过6年的24例中,无瘤生存14例;3例随诊满8年生存3/3,8例满7年生存.4/8,13例满6年生存7/13。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残存肿瘤有肯定临床价值;选择合适病例能获满意疗效;剂量分割方式有个体化特点;晚期组织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重视肿瘤控制与周边正常组织结构损伤与修复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建设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为目的,利用数据仓库等信息化技术对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采集、清洗、整合,建立数据中心进行综合管理,保证数入一门、数出一门。有效消除信息孤岛、解决数据混乱状态、缓解信息化应用瓶颈。以数据挖掘为手段以病种为核心着重分析医疗核心指标及医保的总额预付管理两个主题,通过深入分析明确管理目标、缩小管理范畴、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Beyond冷光美白与皓齿Boost诊室内美白治疗个别前牙黄色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40例个别前牙黄色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给予A组Beyond冷光美白治疗,给予B组皓齿Boost诊室内美白治疗。采用Vita比色板比色,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牙齿颜色,比较色阶,从而评价美白效果。记录患者术后即刻牙齿敏感情况。结果对于黄色变前牙,两组美白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即刻牙齿敏感发生率[55.0%(11/20)]高于A组[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yond冷光美白与皓齿Boost诊室内美白漂白个别黄色变前牙效果均显著,皓齿Boost诊室内美白术后即刻牙齿敏感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全国鼻咽癌学术会议圆满结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届全国鼻咽癌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20-2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放射肿瘤学会鼻咽癌学组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肿瘤医院承办,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是在我国鼻咽癌诊治新技术不断应用的形势下举行,因此吸引了国内众多的同道,会议注册代表共299人。会议有专题报告28个,大会发言33人次,交流论文124篇。鼻咽癌学组还就当前鼻咽癌治疗的热点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