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障碍与胃动素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测定大鼠胃肠运动及十二指肠肌收缩力,测定胃肠道胃动素受体的表达。结果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在体胃肠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0.05),离体十二指肠肌条平均收缩力明显减小(P0.05);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胃动素受体染色浅,分布较少(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障碍与胃动素受体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法便隐血试验(IFOBT)在诊断大肠良恶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大肠癌癌前疾病的早期筛查水平。方法对332例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免疫法便隐血试验,应用OC-MICRO全自动便隐血分析仪对便隐血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阳性阈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CEA、CA19-9水平及其敏感性、特异性、PPV、NPV。结果共纳入研究332例,其中男176例(53.0%),女156例(47.0%),分为结肠镜正常组183例,炎症性肠病(IBD)组34例,大肠息肉组79例(其中腺瘤型息肉25例,高危腺瘤12例)和大肠癌组36例。当便隐血试验阳性阈值为200ng/mL时,各组特异度为94.5%,各组敏感度分别为88.2%(IBD组)、86.1%(大肠癌组)、52.0%(腺瘤型息肉组)、50.0%(高危腺瘤组)和34.2%(大肠息肉组),与阳性阈值为100 ng/mL和150 ng/mL时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EA在正常组、IBD组和大肠息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肠癌组和正常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6)。外周血CA19-9在正常组、IBD组和大肠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EA、CA19-9及二者联合检测其特异度均为100%,与免疫法便隐血无显著差异(P=1.000),其敏感度在IBD组、大肠息肉组、腺瘤型息肉组、高危腺瘤组和大肠癌组分别为:CEA(0、6.7%、0、8.3%、36.7%)、CA19-9(0、0、0、0、16.7%)、二者联合(0、3.3%、0、8.3%、40.0%)。CEA、CA19-9在诊断大肠癌时敏感度均低于免疫法便隐血(P=0.000),其PPV与免疫法便隐血无显著差异(P0.05),NPV明显低于免疫法便隐血(P=0.000)。在诊断高危腺瘤时,免疫法便隐血NPV明显高于肿瘤标志物(P=0.000),敏感度、特异度和PPV均与肿瘤标志物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免疫法便隐血在IBD、大肠腺瘤型息肉和大肠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大肠癌的诊断中比CEA、CA19-9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该方法是较好的大肠良恶性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成功率。方法对1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胃镜后,将自制异物钳取网兜送入胃内,张开异物网兜,对准电切下来的息肉或异物,收紧网口将异物完全网入,随胃镜一次性顺利退出。护理上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患者准备,术中配合医生送网兜、取异物,术后做好健康教育。结果16例患者异物顺利经过胃镜取出,均未发生胃黏膜损伤、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自制异物钳取网兜在经胃镜取异物中,能有效避免异物在取出过程中再次脱落及对消化道黏膜的二次损伤,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而术前、术中及术后密切的配合,耐心、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27^kip1和ki67蛋白在不同类型胃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胃息肉和胃癌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胃黏膜、增生性胃息肉、腺瘤性胃息肉及胃癌组织中p27^kip1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p27^kip1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增生性胃息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70.00%、65.00%和30.43%,胃癌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Ki6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增生性胃息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15.00%、45.00%和73.33%,胃癌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和增生性胃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kip1和ki67蛋白在胃息肉中的表达无关(rs=-0.093,P〉0.05)。结论检测胃息肉中p27^kip1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早期诊断胃息肉癌变并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MDM2在消化系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DM2为小鼠双微体基因,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对细胞生长有调节作用.其生物学作用是增强细胞的生存活力,使细胞生存期延长,促进细胞增生及肿瘤的生长.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MDM2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该基因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尤其与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肝癌等消化系肿瘤关系密切.因此,研究MDM2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在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MDM2在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及其转移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2月-2012年3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13例为出血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未破裂出血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22个指标,得出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肝硬化出血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PLT、PT、PTA、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红色征等7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红色征、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成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成负相关.结论 红色征、门静脉内径增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血小板计数降低是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红色征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与胃癌中FHIT(脆性组氨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感染率,讨论其在胃息肉与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5例慢性胃炎、20例增生性胃息肉、20例腺瘤性胃息肉、20例高分化胃癌和20例低分化胃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FHIT蛋白在高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均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和增生性胃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组明显低于高分化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组明显低于腺瘤性胃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胃息肉组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和增生性胃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感染率在胃癌组与胃炎和胃息肉组相比,Hp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和FHIT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下调与Hp感染可能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皮肤及胃肠道出现特征性蓝色疱疹样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其他脏器亦可受累.本病例以慢性胃肠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我们通过胃肠镜及超声胃镜检查诊断,并应用内镜下硬化、套扎及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伴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104例)的血清钠、血清钙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42例)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的血清钠、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31.85±4.39mmol/L,1.99±0.1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0.31±4.12mmol/L,2.3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级3个亚组,C级组患者的血清钠及血清钙浓度(分别为129.60±3.08mmol/L,1.90±0.12mmol/L)明显低于A级组(分别为134.87±4.76mmol/L,2.13±0.08mmol/L)和B级组(分别为131.76±4.21mmol/L,1.9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血清钠和血清钙水平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监测,可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并发的低钠和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6岁,因间断性黑便10 d,呕血4 d于2007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10 d前劳累后出现柏油样黑便,1~2次/d,150 g/次,伴有上腹部不适、乏力,未予诊治.患者入院前4 d无诱因出现呕血,呈咖啡样,总量约1000 ml,伴有头晕、心悸及大汗,无意识丧失.于当地医院给予抑酸、输血、补液等治疗,病情略稳定后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