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在神经系统疾病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应用19G硬膜外导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252例临床疗效。结果:持续腰大池引流炎性或血性脑脊液治疗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的残余血疗效确切,无再发出血、脑疝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微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炎性或血性脑脊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脑干损伤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贾保祥,顾征,徐屹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继发和原发脑干损伤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我科试行高压氧(HBO)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991年2月至1993年12月共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IL-2型特种针进行微创穿刺术治疗后颅窝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1995年9月至1999年9月对28例后颅窝高血压性或外伤性脑内血肿及硬膜外血肿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的病例。结果:28例病例中除1例于穿刺成功后死于脑干功能衰竭外,其余病例均获成功,病人无后遗症,痊愈出院,其中1例伴发再出血,经血肿腔内止血药冲洗引流治疗再出血停止,结论:此穿刺针特点为针钻一体,解决了针在颅骨上固定问题,也解决了立体定向不能留置针管问题,微创穿刺方法治疗后颅窝血肿可避免传统后颅窝开颅手术,安全性高,疗效良好,操做简便,费用较低,易于在各级医院普遍开展,具有较大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后颅窝血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后颅窝血肿及囊性病变也可以采用微创穿刺的方法进行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对 32例后颅窝血肿及囊性病变应用新研制针钻一体颅内穿刺针 ,进行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后颅窝血肿及囊性病变患者 32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79岁 ,平均年龄 5 1± 2 3岁。 (1)意识状态 :(Glasgow记分法 ) 6分以下 3例、6~ 9分 5例、9~ 12分 11例、12分以上 13例。小脑扁桃体上疝 1例。(2 )病变部位及性质 :小脑半球脓肿 2例、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评价其疗效和预后。结果 18例患者经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动脉溶栓后均成功获得全部或部分再通。术前与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疗效评估, 17例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预后良好, 其中0分10例, 1分6例, 2分1例;1例预后不良, mRS 4分。18例患者复查均无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引起脑缺血的颅内、外段动脉狭窄的手术策略.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109例,其中93例行单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6例行多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其中5例患者狭窄动脉病变远心端并存颅内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79.2±13.4)%,术后为(18.1±9.20)%.平均随访时间(10.8±4.2)个月,129处狭窄病变术后9处(7.0%)发生轻度再狭窄,无重大脑卒中发生.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段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并存多支血管狭窄病变或其他血管病变时应充分了解颅内血流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策略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的一项实用技术--无头架硬通道植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囊性占位病变、慢性硬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急慢性病变一旦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及颅内压增高,快速且有目的地解除占位、缓解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医生首先考虑的问题。使用一种被称为无头架定位硬通道植入技术能快速、有效、方便地达到此目的。尤其对老年病人和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变及损伤部位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颈髓损伤晚期患者根据不同损伤部位分为C3~5组与C6~8组,又根据不同损伤程度分为完全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测定每例患者最大肺活量(VCMAX)、时间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orcedexpiratoryvolumein1s,FEV1)、呼气高峰流量(peakexpiratoryflow,PEF)、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评分标准对每例患者进行脊髓损伤评分。结果:40例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VCMAX%=51.83±17.65,FVC%=52.08±18.51,FEV1%=56.99±18.45,PEF%=59.55±20.26皆显示降低,ASIA评分与VCMAX,FVC,FEV1,PEF成正相关;C3~5组ASIA评分,VCMAX%,FVC%,FEV1%,PEF%与C6-8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C3~5组:ASIA评分与VCMAX%%,FVC%,FEV1%成正相关(P<0.05),与PEF无相关性(P>0.05);C6~8组:ASIA评分与VCMAX%,FVC%,FEV1%,PEF%无相关性(P>0.05);C3-5组内完全损伤组与不完全损伤组比较,ASIA评分,VCMAX%,FVC%,FEV1%,PEF%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C6~8组内完全损伤组与不完全损伤组ASIA评分,FEV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CMAX%,FVC%,PE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77,2.393,2.177,P<0.05)。结论:颈髓损伤晚期患者肺功能皆下降,下降程度与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0&;#215;10^5个。结果:术前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18.6&;#177;7.9)分]分别与术后2~4周【(21.8&;#177;7.6)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76,P=0.049),与术后3~6个月[(21.5&;#177;7.6)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25,P=0.083),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稳定或改善。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和3~6个月均能阻止或逆转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我科手术后死亡的HICH病例124例。结果中枢衰竭死亡者58例,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死亡者各22例,其他并发症死亡者为22例。结论中枢衰竭是术后患者早期(≤7d)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术前的意识状态、出血量是影响HICH患者术后死亡的最重要因素。手术后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晚期(〉7d)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肺部感染和M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