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生存期大于7年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存活7年以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结果]7年存活率11.1%(20/180),10例(50.0%)患者在疾病进展期出现髓外瘤细胞的浸润。20例患者共接受了中位数28(15-41)个周期的化疗,复发患者接受了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DECP方案、来那度胺、三氧化二砷及脂质体阿霉素治疗。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1(84-120)个月,至随访结束,仍有11例患者存活。[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除与肿瘤负荷、宿主因素、肿瘤生物学等有关外,还与治疗措施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本研究探讨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关系.方法选取吉林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7例,其中男64例,女43例.正常人127例,其中男73例,女54例.排除高血压病及其它器质性疾病.所有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方法检测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结果共扩增成功122例正常人和101例高血压患者DNA标本.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基因型TT、CT、CC分布分别为6、28、67和5、59、58,其中C、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别为0.20、0.80和0.28、0.72.原发性高血压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T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可能是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4.
原发于肺的淋巴瘤6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肺的淋巴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原发于肺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支气管镜表现、确诊手段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原发于肺的淋巴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其它肺疾患.肺部影像学主要为单发团块或多发结节影,不易与肺癌鉴别.支气管镜下通常无异常表现或仅表现为慢性炎症,确诊主要依靠开胸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或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结论:原发于肺的淋巴瘤无典型临床特点,误诊率极高,支气管镜活检阳性率低,病理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BSCM)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1例初治MM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意愿,采用大剂量化疗结合皮下注射PEG-rhG-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分别为42、49例。分析两组动员后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采集物CD34+细胞数、动员中最高中性粒细胞(mANC)数、动员的费用以及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结果PEG-rhG-CSF组和rhG-CSF组的中位采集MNC数分别为5.86×108/kg[(1.08~24.54)×108/kg]和6.61×108/kg[(0.83~33.80)×108/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883.00,P=0.245);PEG-rhG-CSF组的中位采集物CD34+细胞数高于rhG-CSF组,分别为5.56×106/kg[(0.94~19.90)×106/kg]和4.82×106/kg[(1.12~14.61)×10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2.00,P=0.038)。PEG-rhG-CSF组动员期间中位mANC数较rhG-CSF组低,分别为20.50×109/L[(7.26~61.30)×109/L]和32.08×109/L[(6.92~69.9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90.00,P=0.001)。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后,PEG-rhG-CSF组白细胞计数(WBC)恢复至1.0×109/L的时间较rhG-CSF组短[(11.59±1.98)d比(12.93±2.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5,P=0.019);PEG-rhG-CSF组血小板计数(Plt)恢复至20.0×109/L的时间也较rhG-CSF组有缩短趋势[(12.86±2.62)d比(14.80±5.4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9,P=0.085)。PEG-rhG-CSF组的动员总费用与rhG-CS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05.47±7365.98)元比(22976.83±10264.34)元,t=-0.721,P=0.474]。结论PEG-rhG-CSF联合大剂量化疗是MM患者PBSCM的有效方案,其动员费用与rhG-CSF相当。PEG-rhG-CSF可能是MM患者PBSCM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联合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缓解后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移植中心1990年7月至2003年12月首次诱导缓解、早期连续强化巩固治疗4个疗程后接受ASCT或联合化疗的74例成人ALL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联合化疗患者40例,ASCT患者34例,中位随访时间20.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累积无白血病生存(LFS)率、总生存(OS)率及累积复发率:结果①化疗组患者中位LFS和OS期分别是14.0和20.6个月,而ASCT组中位LFS和OS期均大于53.5个月;②化疗组患者28例(70%)复发,而ASCT组患者移植后11例(32.35%)复发;③ASCT组患者1年LFS、OS率及复发率与化疗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3年及5年预期LFS和OS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值均〈0.05),ASCT组患者的3年及5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④ASCT前移植物体外净化和移植后维持治疗(处理组)患者3年以上LFS和OS率高于未处理组患者(P〈0.05),累积复发率低于未处理组患者(P〈0.05)。结论ASCT可以有效降低成人ALL患者在早期连续强化巩固治疗后的远期复发率;ASCT前体外净化和移植后维持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探讨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关系。方法 选取吉林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7例,其中男64例,女43例。正常人127例,其中男73例,女54例。排除高血压病及其它器质性疾病。所有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方法检测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结果 共扩增成功122例正常人和101例高血压患者DNA标本。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基因型TT、CT、CC分布分别为6、28、67和5、59、58,其中C、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别为0.20、0.80和0.28、0.72。原发性高血压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T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可能是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合并全身多发骨质破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1例合并全身多发骨质破坏C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与出现Ritcher转化或二重肿瘤后所致的溶骨性损害不同,CLL患者骨质破坏部位集中于颌面骨、颅骨、胸腰椎、肋骨等人体中轴骨.该例患者疾病侵袭性强、进展快,病程中伴有高钙血症,接受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R-FC)方案以及CD52单克隆抗体等治疗均不能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合并全身多发骨质破坏的CLL患者较为罕见,其骨质破坏部位多位于人体中轴骨,且具有疾病恶性程度高、常规化疗效果差等不良预后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4在G-CSF诱导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动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健康供者稳态及G-CSF动员过程中骨髓、外周血SDF-1/CXCR4的变化,并应用SDF-1中和性抗体阻断BALB/c小鼠SDF-1信号通路,进一步验证SDF-1/CXCR4在动员中的作用。结果G-CSF动员前骨髓和外周血的SDF-1浓度分别为(7.23±0.66)μg/L和(5.43±0.35)μg/L,动员后分别为(5.88±1.03)μg/L和(5.42±0.52)μg/L。动员后骨髓SDF-1蛋白水平下降(P<0.05),骨髓和外周血之间的SDF-1浓度梯度消失(P>0.05);稳态骨髓、动员后骨髓和动员后外周血的CD34^+ CXCR4^+细胞在CD34^+细胞群中的比例分别为(40.98±21.56)%、(65.80±24.68)%和(27.54±26.03)%。动员后CXCR4在骨髓CD34^+胞上表达增加(P<0.05),而外周血CD34^+细胞CXCR4表达降低(P<0.05)。SDF-1中和性抗体可降低G-CSF动员的BALB/c小鼠外周血成熟白细胞和祖细胞集落数量(P<0.05)。结论骨髓中SDF-1水平的降低以及CXCR4在HSPC上表达的下降促进了G-CSF介导的动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TAIR表达量与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MM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化疗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74例)和无效组(26例),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β_2-MG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和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组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和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45、45.023、16.212、22.679,P0.05);病例组患者及有效组、无效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均与β_2-MG水平具有相关性(r=0.880、0.695、0.893,P0.05);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和β_2-MG水平较高患者的OS、PFS均显著低于血清lncRNA HOTAIR和β_2-MG水平较低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35、37.371、38.054、34.696,P0.05)。结论 MM患者表现为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的升高,其水平与β_2-MG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且这两种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有关,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