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冠心病(CAD)的诊断方法。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HCM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HCM合并CAD组(H1组)16例,HCM无CAD组(H2组)72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检查,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HCM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疾病。结果两组在性别、胸痛、心功能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心室肥厚的部位、心电图ST—T改变及异常Q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5岁的患者在H1组明显多于H2组(75%比55%,P〈0.05),高血压的并存率H1组明显多于H2组(81%比8.3%,P〈0.05)。结论HCM合并CAD临床诊断困难,其鉴别有赖于冠状动脉造影,建议对年龄大于45岁和(或)合并高血压的HCM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38岁。因在石膏矿井下作业时突然闻及强烈刺激性气味 ,当时即出现流泪、眼刺痛、频繁咳嗽、咽喉痛、胸闷、头痛。约 1 0min出现昏迷 ,伴大小便失禁。昏迷持续约 2 0min后意识清醒 ,脱离现场。 2h后被送入院。体检 :T 37℃ ,P96次 /min ,R 40次 /min ,BP 1 30 /75mmHg ( 1mmHg =0 .1 33kPa)。神志清 ,精神萎糜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口唇轻度紫绀。双肺满布细小水泡音 ;心音低钝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律规整 ,心率 96次 /min。腹部及四肢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 :WBC 1…  相似文献   
3.
心脏性猝死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承军  吴同果 《医学综述》2007,13(24):2023-2024
<正>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的、未能预料的自然死亡。绝大多数SCD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SCD中约80%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引起[1]。本实验通过对46例SC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CD发生的病因、诱因及预防SCD的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其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50例高血压病患者接受替米沙坦治疗4周,剂量80 mg/d。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服药5 d)、治疗后(服药30 d)测定血浆内皮素(ET)、CGRP浓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5 d、30 d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时血浆ET浓度下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血压的下降幅度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556,P=0.006)。结论替米沙坦能显著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能升高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替米沙坦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释放可能是其降压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常见的心电图征象,其呈墓碑状为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形式,临床较少见。本文拟对墓碑状ST段抬高与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作一探讨。资料与方法:本组379例AMI患者均符合WHO197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男252例、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枕大池应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模型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D组在SAH模型建立后,经枕大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GRP及腺病毒CGRP.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脑脊液白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CGRP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循环内皮细胞、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检查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基底动脉痉挛及血液气体分析仪分析动脉血气.结果 各组大鼠给药前及给药后白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CGRP浓度:给药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B组(0.006±0.003)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1.160±0.170) nmol/L,增加约20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2.071 ±0.412) nmol/L,增加近40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变化:给药后48 h,C组[(5.56±0.61)个/0.9 μL]较B组[(9.94±0.73)个/0.9 μL]减少(P<0.01),D组[(5.16±0.61)个/0.9 μL]较C组减少(P<0.01).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给药后,与B组比较,C组和D组的脑血流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基底动脉直径:给药后12 h,D组大鼠[(1.000±0.025) mm]比B组[(0.670±0.028) mm]大13% (P<0.05),比C组[(0.900±0.023)mm]大3%(P>0.05).结论 CGRP经枕大池给药有效改善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且经枕大池注射腺病毒CGRP效果比CGRP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6例NYHA分级Ⅱ~Ⅲ级的CHF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及小剂量洋地黄制剂)水肿消除后,随机分为2组,第1组治疗不变,第2组(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或目标剂量,维持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变化及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则无差异(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长期应用能改善心肌的生物学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LVBF增加,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6例NYHA分级Ⅱ~Ⅲ级的CHF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及小剂量洋地黄制剂)水肿消除后,随机分为2组,第1组治疗不变,第2组(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或目标剂量,维持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变化及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则无差异(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长期应用能改善心肌的生物学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LVBF增加,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心率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对 2 71例静息心率 >75次 /min ,年龄35~ 5 9岁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12 9人 ,选用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用利尿剂 ;治疗组 142人 ,在上述两类药物基础上加用 β -受体阻滞剂。随访 3a ,观察两组间心率 ,血压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在血压控制 ,心率达标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高血压治疗期间 ,心率干预有利于血压控制 ,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